|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太平天国时期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时间:2010-5-30 专题: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理想平均主义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结合起来的混合体。其中,宗教作为其动员广大农民的根本手段,贯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发展,直至灭亡。洪秀全一手构建的“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起义的酝酿时期和开国初期,曾经作为“宗教”与“政治”的“强力粘合剂”而发挥过积极作用。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上帝之家”“三位一体”的关系与凡间肉身宗亲关系的混乱,导致后期洪秀全重建以洪氏胞族为核心的“上帝家族”,试图凌驾于权力中枢之上的意图遭到了挫败。

关键词:太平天国/拜上帝教/权力结构/洪秀全/基督教

一、引言

1851年,在中国广西桂平的金田村,爆发了一场在中国近代史上撼地有声的农民起义,洪秀全号称“天王”,率领着数以万计拜上帝教成员组成了“圣军”,势如狂飙铁流,很快地占领了南方数省,并建立了政权。洪秀全以“上帝次子”的身分,唤起千军万马,创建了地上的“天国”——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声讨“不敬上帝”的清朝统治者的罪行,以“恢复上帝之纲”常为号召,凡日常行政、军机要务,均以上帝之名而行,拜上帝教教义也因此愈加与政治密切相关。

二、太平天国需要宗教

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理想平均主义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结合起来的混合体。中国的农民阶级在反抗暴政的历史上,往往胜少败多,真正“翻身做主人”的更是没几个。农民的思想不统一、目的不统一、行动不统一,这三个“不统一”就决定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作为农民中间的知识分子,洪秀全一干人等是对政治有着强烈渴望的。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依靠儒家思想来发动农民群众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为了突破农民阶级的局限,拜上帝教应运而生。

拜上帝教以“上帝”的名义号召人们起来推翻腐朽的满清统治。其基本教义在经典革命“老三篇”——《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告中得到具体体现。其宣称敬拜独一真神皇上帝,“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人一家自古传,……上帝当拜,人人所同。”其宣称平等思想,“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还要求人们起来推翻黑暗旧社会,创造新世界,“革故鼎新,莫不来王来亨;斩邪留正,莫不同心同德。”这些教义,是完全符合农民群众的想法和要求的,也正因为此,这些教义比“悲天悯人”的“儒家大同”更有煽动力和说服力。

拜上帝教对统一思想,发动民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屏弃传统偶像崇拜,独拜“上帝”,使农民思想统一起来,从而洪秀全“登高一呼,应者如云”,行动也得到了统一;拜上帝教为人们描绘了一副“没有凌乱侵夺,没有奸诈邪恶”,人人平等,衣食丰足,安宁祥和的美妙社会图景,这对于倍受阶级压迫,濒临经济崩溃边缘,处于生死之际的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天降福音。有了共同目的与追求的农民大军,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支柱性力量。

三、拜上帝教与基督教

太平天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史以来,依靠宗教起家的势力不在少数。张角的太平道、方腊的明教、王聪儿的白莲教,诸如此类。然而,没有哪次起义的规模与影响能与太平天国相比。他们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呢?拜上帝教源自西方基督教的教义,居然没有被当成异端,而是一呼百应,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些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疑问。

民间宗教和信仰具有原始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教义简单幼稚,形式粗糙草率,在易起事的同时也容易自生自灭。但拜上帝教不同。事实上,基督教早在唐朝就已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签订,传道士具备了行走的能力,基督教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各大通商口岸,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解释了拜上帝教的教义会为人们所接受——某种程度上来讲,基督教为拜上帝教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从拜上帝教的初创,到其教义的定型,都与基督教有一定关联,但二者之间有本质上的不同。拜上帝教没有自己明确而集中的经典,它的教义是通过诸多文献零散地体现出来。《命诏旨书》作为“真约”与前两书并列。《天命诏旨书》更是与基督教圣经的本质内容有天壤之别。太平天国的政策与宗教教义颇有些缠夹不清。这是让拜上帝教创始人、教义主要编撰者、伟大的农民军领袖、政策制定人,上帝的次子洪秀全不得不感到尴尬的一件事。洪秀全对基督教新旧约的修改和批注,就明显地体现出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教义上的重要的区别。尤其在上帝观上的不同,更加显出其同基督教间的相异之处。其中,最大的硬伤是“三位一体”。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唯一神上帝具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并非是三位独立的神。洪秀全说自己梦中见到天父和天兄,并自称自己是天父的小儿子,“三位三体”,与基督教义是相悖的。

拜上帝教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拜上帝教既吸收了基督教的部分教义,又大量取材于华夏本土文化,使二者掺合杂糅。中西合璧,以中为本。

四、政权与教权的两元化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酝酿时期和开国初期,拜上帝教曾经作为“宗教”与“政治”的“强力粘合剂”而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洪秀全力图以拜上帝教作为加强农民政权的思想武器,并收到了实效。然而,政权和教权的二元化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大厦将倾。

金田起义,杨秀清为安抚教民人心,谮称天父降世,取得了代天父传言之权,从而取得了时或凌驾于天王之上的特权。萧朝贵不甘落后,老调重弹,摇身一变成了“天兄”。杨、萧借助天父天兄之口,把拜上帝教领导层的意志,化作向会众灌输的政治倾向。信息传播方式和信仰吸纳方式的垄断,削弱了领袖洪秀全与冯云山的权力,迫使洪秀全接受杨、萧的制约。宗教与政治权力结构的天平开始失衡。

洪秀全没有想到,“三位一体”这一硬伤会成为自己踏上最高权力之路的绊脚石。权衡利弊之下,洪秀全很不情愿地承认了“天父”与“天兄”的地位,将教权拱手相让。但是洪秀全不可能眼看着杨、萧坐大。拜上帝教领导层的构建过程中,洪秀全不断扩大“上帝家族”的范围来平衡杨、萧的权力。在继续宣扬上帝神话的同时,上帝次子洪秀全之外,添冯云山为第三子,杨秀清为第四子,韦昌辉为第五子,石达开为第七子,并将其妹洪宣娇妻于萧朝贵,让萧朝贵成为“帝婿”,庞大的“上帝家族”令人瞠目结舌。如此,天父天兄下凡之时,妹婿变成了大哥,兄弟变成了父亲;难为了拜上帝教的教众,是如何接受这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的。

教义与政策的统一无法弥补宗教与政治的两元分化,太平天国和拜上帝教已经逐渐变质。定都天京之后,农民政权逐渐封建化,太平天国领袖们日益脱离群众,彼此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杨秀清欲利用拜上帝教中的“天父”地位夺取最高领导权,政权和教权的背离最终导致了血腥的天京事变,天京事变的悲剧不仅在于太平天国丧失了几万精干力量,更在于打破了千百万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笃信,从而动摇了太平天国的立国之基。宗教与政治权利的两元化,终于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恶果。

五、小结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直至衰败的过程中,拜上帝教始终是核心内容。它统一了农民阶级的思想和行动,也是发动和组织民众的强有力工具;但同时,拜上帝教也逐渐严重背离了传统民众的真正愿望,政权和教权的纠缠不清与两元分化,导致领导层的矛盾和分裂。为太平天国的盛世幻想画上了不圆满的句号。


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一个穷秀才考不上科举,然后巧合下看了《圣经》,然后就洗礼成基督教徒,宣传均田的政治与宗教口号,得到了被地主阶级压迫下大部分的农民支持然后起兵造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