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历史上最强的战士?

时间:2010-6-7 专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历史上最强的战士?
还用问,西楚霸王---项羽

评判标准包括三个方面:战斗精神、战士的个人素质、武器装备。这三点不能确切的量化,只能给予定性的描述。其中的战斗精神是最重要的,人们只有为一种理想或者是信念去斗争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甚至能够突破一定的极限。在这里战斗精神的评价被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战士个人的素质,这里主要指体能素质。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一个很好的身体素质,可能在敌人未打击到自己之前就已经倒下,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更像是人与人之间的血肉之搏,强壮的身体才是最可靠的武器。最后,武器装备的作用被放在了末尾,这是因为每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不同,若以武器装备的优劣来判断军队的战斗力显然是片面的,而且这样每个时代的战士之间就没有丝毫的可比性了。这三条标准的分值各为五分。no1:“噬血一族”阿兹特克。历史上好战的民族是很多的,但是战争的目的不同,有的是为了财富,有的是为了土地。但是阿兹特克人进行战争的理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为了杀人而进行战争。阿兹特克人笃信太阳神,当对太阳神进行献祭的时候,祭祀品必须是活人,将战争中得到的俘虏的头颅献给神才能平息他的愤怒。有人做过这样的描述:“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镇区‘索科特兰’中位于庙宇附近的那块地方。这里十分整齐地堆放着许多人的头颅——可以肯定有10万多个,我再重复一遍,10万多个。同样,在这个广场的另一角落,你还能看到整齐地堆放着许多残存的人的尸骨,这些尸骨是数不请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头悬吊在两旁的柱子上。……在这个国家内地的任何镇区,我们都能看到同样可怕的情景。……”阿兹特克人挑选战士的方式也很残酷,据说一般是让他们两两对决,每个人手持一根棒子和对方打斗,失败的一方通常会被打成残疾,而胜利者则是合格的战士。阿兹特克人的武器很特别,但是这些由锋利的燧石制成的杀人工具的杀伤力是惊人的,锋利的燧石刀刃甚至可以用来刮脸。西班牙征服者发现了阿兹特克人的两座军火库,并对其中的武器做过描述。总体看来阿兹特克人是很恐怖的,尤其是他们的战斗精神,战斗的目的就是为了祭祀品。这样的战斗精神对自己是莫大的激励,而对敌人则是一种强有力的威慑。战斗精神5个人素质5武器装备3no2“铁血军营”斯巴达。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当婴儿降生后,要被带到长老处若被鉴定为体格则留下来,如果发现孩子体质孱弱就会被抛弃。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光头赤脚,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的说话就象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温泉关战役:希波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军五十万、战舰千艘进攻希腊,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迅速占领北希腊,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希腊联军约七千人,率先扼守地势险要的温泉关。他把六千人配置于狭窄通道一线,一千人把守关后小道,以防波斯军队的偷袭。薛西斯连续发动进攻,但因地势狭窄,大军无法展开,而收效甚微,但两天后,靠当地向导的指引,他以精锐部队偷袭关后,守军疏于戒备,很快就被击溃。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命令联军主力撤退,自己率领三百名斯巴达人殿后,最终全部战死,但波斯军也以付出两万人的沉重代价才攻破温泉关。战斗精神4个人素质5武器装备3no3:“樱花武者”日本武士。谈到日本武士就不得不说一说武士道,武士道中的道如同中国“道教”、“道家”中的“道”一样,本意是指道路,也可以引申为所必须遵从的道路、方向。武士道是武士这个特殊阶层的人必须服从的规范,或者说是一个日本武士最基本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其核心无非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再加上日本本土神道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规范性极强的思想。(但是如果你认为日本武士是一个只知道“愚忠”的傀儡那就错了,武士对领主的“忠”是建立在领主对武士的“情”、“义”的基础之上的,由此看来武士阶层也是一个有很大的自主权的阶层。)武士道其实也是一种对于死亡的解释,它将死亡看的很轻,强调一个武士应该高贵的死去,我个人认为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学说。电影《最后的武士》一片中的美国人沉溺在武士道中,我认为这是很合理的,尤其是一个感受不到尊严的人,武士道无疑是一剂极为有用的强心剂。泰戈尔有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其实武士阶层对生死的态度也是如此,日本文化中对人生的态度就如赏樱花一样,喜欢它短暂而绚烂的美。所以合格的武士是不惧怕死亡的,在乎的是死亡的方式和意义。武士另一方面也是注重个人武功修炼的,有很多流派的“剑道”。基本装备是刀,一般武士佩带有一长一短两把(太刀和胁差)。日本刀的弧线刀身符合力学原理,适合砍杀。武士阶层一般是世袭的,下层的普通百姓很难进入这个阶层。所以这个特权阶级中不免有些与武士行为不相符的人出现,这也许算是个弊端吧。战斗精神:4个人素质4武器装备3no4:“大漠旋风”蒙古骑兵十三世纪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像一阵旋风一样让西方人闻风丧胆。当时的欧洲在一黑(黑死病)一黄两种灾难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固然当时的欧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但是蒙古战士惊人的战斗力绝对是重要因素之一。蒙古骑兵个个都是天生的优秀骑士,蒙古民族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当时最具机动性的兵种就是骑兵了,蒙古骑兵又区别于其他各国的骑兵,他们不同于强悍的重装骑兵,重装骑兵只是具有短时间的机动性和短距离的冲击力,蒙古骑手则不同,他们更适合长途奔袭。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向匹备用马。与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必要时可以连行数日而不进粮草,甚至能在相当短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这些马紧跟在部队后面,行军途中,甚至在战斗进行过程中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而强壮的蒙古士兵可以在马背上吃饭睡觉,所以一支骑兵队伍可以马不停蹄地行军三天。骑兵的铠甲多为皮质,减轻了重量,背部没有防护,只是胸部有厚厚的胸甲作保护。每个士兵有生丝做的长袍,一旦士兵受到箭伤,箭头会将丝袍一起带入伤口,因此,医护人员只须将丝布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人们至今还向往那个颇具气势的英雄时代,不过那个时代的人对于过于残暴的蒙古骑兵却没有什么景仰。也许历史最终会把荣誉给予征服者吧,无论他们的征服事业正义与否。(这让我想起了西班牙的皮萨罗和俄罗斯的叶尔马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