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火烧圆明园过程 时间 原因

时间:2010-6-11 专题: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lo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是世界大文豪雨果证实的历史。一百多年后,一个叫伯纳·布立赛的人第一次重现了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灾难:《1860:圆明园大劫难》。我钦佩这位作者,因为即使在中国,至今也没有一本论述火烧圆明园的专著;因为他打破了西方100多年来没有人宣布对“火烧圆明园负责”的沉默。这本35万字的书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国内从不曾了解过的。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揭开了中国人沉痛的记忆,让法国人和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了他们历史上不光彩的一幕。布立赛的著作轰动了欧洲,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承认:“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为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

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情结
伯纳·布立赛,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法国历史学家。他毕业于巴黎大学,攻读历史和艺术专业,毕业后曾供职于法国主要的报纸之一《费加罗报》。1974年,他进入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写作班子。
布立赛对中国的兴趣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尤其对中国的艺术感兴趣。在来中国之前,他参观过很多大博物馆,比如巴黎以收藏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艺术品见长的吉美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皇家博物馆等。因为璀璨的艺术,他对中国充满了激情。
1979年,中国首次对国外普通游客开放,布立赛第一次来到了中国,至今已来过15次。
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他越爱中国。1979年,当他去看秦始皇兵马俑时,他居然站在兵马俑前哭了。作为历史学家,他被中国文化深深震撼了。2000年,布立赛首次参观圆明园遗址,当面对一片片残留的遗迹,感受着那一片空旷和废墟时,他受不了了。“这就是法国人和英国人干的,真是可耻至极!”身为法国人,他觉得非常羞愧。
回到巴黎后,布立赛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历史,于是开始查阅图书资料,可他马上发现,这是一段被西方人有意遮掩的历史,人们情愿忘记它。他去图书馆,得到的回答都是:抱歉,没有。即使有,也是庆祝“胜利”、自我吹嘘的文字。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好标榜的。再问周围的法国人,也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历史事件。
作为历史学家,他无法容忍历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逝,更何况是这么惨烈的历史。既然没有,布立赛就决定自己来写这本书。
从那开始,光搜集各种第一手资料,他就花了2年多的时间。比如寻找参与火烧圆明园的军人、外交官、翻译官等回国后写下的回忆录等,有法国人的,也有英国人的。而这些是中国人很难了解到的。布立赛还在因特网上找到了大量珍贵的英文材料,然后在网上购买下来使用。其中很多文字材料是1860年、1861年、1862年写的,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稀少而珍贵。中国史学家评价,这其中有很多资料是我们未曾见过甚至从未曾听说过的。如果说雨果当年对火烧圆明园的评判用的是文学手法,那么布立赛用的就是大量的历史史实,后者更有震撼力,更让人无可辩驳。
据布立赛自己陈述,著书期间,他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激情,或者说是愤慨。历史、事实、愧疚、记忆……这些词始终在他脑海中回荡。
这本书在法国引起了轰动。读者认为这本书“非常好”,媒体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终于,终于有了这样一本书。”
法国人有他们所称的“记忆责任”,即必须承认和不忘记过去的错误和罪行,无论是他人或是自己所犯下的。在布立赛看来,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