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综述中国古代变法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时间:2010-7-15 专题:王莽改制
综述中国古代变法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变法)

1、改革的一般性概括

(1)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本质上讲,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必将起着推动社会和历史的进步的作用;

(3)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故改革是有阻力的。

2、改革的分类

(1)按改革性质分:

①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②新旧社会转型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③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如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

④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2)从改革程度分:

①改良性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政策的局部调整。如王安石变法和洋务运动;

②革命性的改革:这种改革是从根本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相适应,它的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商鞅变法和俄国农奴制改革。

(3)从改革的社会形态及性质分:奴隶性质改革、封建性质改革、资本主义性质改革、社会主义性质改革。

3、改革的目的

(1)建立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

  如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秦国的“商鞅变法”等。目的就是变革旧的奴隶制度,建立封建的统治基础。

(2)调整封建的生产关系:

  如王莽改制,北周武帝改革,杨炎的两税法,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明朝后期的张居正改革,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等。目的就是调整封建的生产关系,克服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最终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3)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如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其目的是为了变革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调整:

  如三大改造,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等,目的是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

4、改革的一般原因

(1)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如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等;

(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如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等;

(3)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4)缓和阶级矛盾,富国强兵。如王安石变法等。

5、改革的一般内容

(1)调整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政策等);

(2)鼓励或促进经济发展(屯田、兴修水利等);

(3)增加政府收入(提倡节俭、裁撤官吏等);

(4)吸收先进民族的制度和文化习俗(推行先进民族的典章制度及生活方式,学习习俗及鼓励与先进民族的通婚等)。

6、改革成败的一般原因

a、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者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或得到实力派的支持、同情;

(4)改革者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及坚定的意志。

b、失败的原因

(1)改革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触动实力派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3)改革危及人民利益;(4)改革者实力弱小或改革措施贯彻不力等。
http://www.zxlstd.com/n103c26.aspx
背景:(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http://chat.pep.com.cn/lb5000/topic.cgi?forum=15&topic=5676
变法背景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宋初年,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采取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的积极作用。至宋真宗时,社会环境呈现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然而,于此同时,北宋建立以来固有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集权统治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开始显露出来,酝酿了动摇北宋王朝统治的危机。到了北宋中期,针对封建政权所生的政经危机已经可以预见。
  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突出表现是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北宋建立始,统治者就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放任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却享有不交纳赋税的特权。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太宗时,土地的集中已十分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至仁宗时,更是“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至英宗时全国土地总数中的三分之二已经集中在官户,形势户以及僧侣地主的手中,使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至仁宗庆历之初,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已经是此起彼伏,“一年多似一年,一伙强如一伙”,极大震动了统治阶级。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陕南商山张海领导的农民起义;同年湖南桂阳监的瑶汉人民起义。
  “三冗”构成北宋中叶统治危机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冗官”“冗兵”“冗费”。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官员众多,由于“官,职,差遣”的任官制度,有许多官员只享受俸禄,而无实际职事,此外,还有人数众多的等待差遣的官僚预备队,宋朝文武官员的俸禄十分优厚,“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采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北宋军队数量与年俱增,太祖时仅有禁军19.3万人,太宗时增至35.8万人,真宗时增至43.2人,仁宗时猛增至82.6万人,全国军队包括厢军在内已有125.9万人。北宋军队数量虽多,但由于实行“守内虚外”等政策和“更戍法”,军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战斗力大大削弱。为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开支,再加上“澶渊之盟”之后,宋廷每年都要想辽和西夏缴纳大量“岁币”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其中尤以军费支出数额巨大,天下“六分之财,兵占其五”。真宗末年,朝廷财政收支略有结余,仁宗皇佑元年收支相抵,已无节余,英宗治平二年,已经是寅吃卯粮,财政赤字达1570余万缗。由此可见,当时北宋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改弦更张,变法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很多,可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前者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等;后者包括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和设军器监等。总的来看具有进步的作用。均输法,市易法和青苗法是对富商和地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盘剥农民的行为进行打击,也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和免疫法是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生产。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则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巩固边防。
background:(1)19century,aseriousnationalcrisis.-historicmission:salvation.(duemainlyduetoimperialistaggression;importantreasonisthatthedecadentruleoftheqinggovernment.(2)19thcentury(afterthesino-japanesewar)theinitialdevelopmentofnationalcapitalism-thehistoricmission:thedevelopmentofcapitalism.becauseop.(3)nationalbourgeoisboardedthestageofhistory(logo-1894"busaletterto")(4)90years:thebourgeoisreformersthoughtfurtherdevelopment.(earlyreformersthought:time:the19thcentury,after60years;reasons:westerncapitalistideologytheintroductionandthechinesenationalcapitalistproduction.representative:wangtao-chengkuan-ying.proposition:economicdevelopmentandnationalindustryandcommercewithforeignlaunchproviderswar;spreadofwesternculturetostudynaturalsciences;politicaladvocateaconstitutionalmonarchy.)

citationhttp://chat.pep.com.cn/lb5000/topic.cgi?forum=15&topic=5676背景:(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http://chat.pep.com.cn/lb5000/topic.cgi?forum=15&topic=567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