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历史上的王莽是谁?

时间:2010-7-19 专题:王莽改制
历史上的王莽是谁?
王莽?历史上的王莽是西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崩。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崩。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

 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他是被割去舌头的皇帝。
 王莽复古改制:(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样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可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了。
编辑本段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编辑本段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
 另外,王莽还多次挑起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试图转移人民视线,结果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民族矛盾.
 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类,可见一斑。而后世评价也大抵是受到了后汉时代史家所影响。事实上王莽本身是篡汉而取得帝位,而同时也是汉朝宗室所灭,从汉朝政权来看,王莽被视作“逆臣贼子”,并不奇怪。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种种行径,更被视为王莽作为“逆臣贼子”的理据,如他杀了汉平帝而立了孺子婴为皇帝。
 近人胡适开始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1]
 但从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书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后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而这些新政都是违反了历史规律,所以推行失败,自属历史必然。所以这个角度看,王莽是一个事事复古,脱离现实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钱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则指出,从王莽登位后发出的一系列诏书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环境,亦缺乏适当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国大历史》里语带讽刺的评论王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子女
 王莽的儿女有六子三女。
 儿子
 #  姓名备注
 长子王宇因为吕宽之狱受到牵连而被王莽所杀。
 二子王获因为杀了一个奴婢而被欲博取名声的王莽逼令自杀。
 三子王安病死。
 四子王临因与王莽的侍妾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
 子王兴侍妾怀能所生。
 子王匡侍妾增秩所生。
 女儿
 # 姓名备注
 女不详封黄皇室主,为汉平帝皇后,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后自焚而死。
 女王晔侍妾增秩所生。
 女王捷侍妾开明所生。
 前任:
 孺子婴中国皇帝
 8~23继任:
 更始帝(淮阳王)刘玄
 前任:
 —新朝皇帝
 8~23继任:
 —
王莽?历史上的王莽是西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崩。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崩。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

 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他是被割去舌头的皇帝。
 王莽复古改制:(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样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可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了。
编辑本段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编辑本段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
 另外,王莽还多次挑起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试图转移人民视线,结果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民族矛盾.
 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类,可见一斑。而后世评价也大抵是受到了后汉时代史家所影响。事实上王莽本身是篡汉而取得帝位,而同时也是汉朝宗室所灭,从汉朝政权来看,王莽被视作“逆臣贼子”,并不奇怪。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种种行径,更被视为王莽作为“逆臣贼子”的理据,如他杀了汉平帝而立了孺子婴为皇帝。
 近人胡适开始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1]
 但从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书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后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而这些新政都是违反了历史规律,所以推行失败,自属历史必然。所以这个角度看,王莽是一个事事复古,脱离现实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钱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则指出,从王莽登位后发出的一系列诏书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环境,亦缺乏适当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国大历史》里语带讽刺的评论王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子女
 王莽的儿女有六子三女。
 儿子
 #  姓名备注
 长子王宇因为吕宽之狱受到牵连而被王莽所杀。
 二子王获因为杀了一个奴婢而被欲博取名声的王莽逼令自杀。
 三子王安病死。
 四子王临因与王莽的侍妾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
 子王兴侍妾怀能所生。
 子王匡侍妾增秩所生。
 女儿
 # 姓名备注
 女不详封黄皇室主,为汉平帝皇后,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后自焚而死。
 女王晔侍妾增秩所生。
 女王捷侍妾开明所生。
 前任:
 孺子婴中国皇帝
 8~23继任:
 更始帝(淮阳王)刘玄
 前任:
 —新朝皇帝
 8~23继任:
 —
王莽(前45~23),字巨君,新朝的建立者,魏郡元城(河北大名县东)人。汉族。公元8年—23年在位。
西汉哀帝自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去世后,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辅政大臣,出任大司马,封"安汉公"。至公元9年元旦,篡位称帝,登基成为一朝开国君主,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直至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被杀,在位15年,死时69岁。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崩。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崩。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此时王莽的野心已经极度膨胀,与汉平帝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5年,汉平帝被王莽毒杀,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居摄二年(6年)有人不断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作皇帝的先河。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代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虞所杀,新朝灭亡。
王莽年表:
公元前48年,汉宣帝去世,汉元帝即位,姑母王政君任皇太后,外戚王氏集团开始形成。
公元前46年,王莽出生。
公元前22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射身校尉,开始进入专权的王氏集团。
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逐步进入统治核心。
公元前8年,王莽任大司马,成为外戚王氏集团的核心。
公元前7年,王莽被免职,一直到公元前2年,才重新回到长安。
公元1年,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此后,王莽逐步清除异己,将大权独揽。
公元8年,王莽代汉自立,建新朝,年号为“始建国”,来时一系列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
公元14年,改元“天凤”。
公元20年,改元“地皇”
公元23年,王莽被攻进长安的起义军杀死。
[编辑本段]【建立新朝】
新莽铜镜:铸成错刀天下喜,安汉保真世无有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人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经大臣们一再劝说,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但王莽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新莽铜镜:新兴辟雍建明堂,然于举土列侯王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汉平帝觉得王莽可怕,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也献上一杯椒酒。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其实是汉平帝喝的那杯酒被王莽做了手脚。汉平帝死时没有儿子。王莽提议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由王莽摄政。
有些文武官员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新政中的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制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周礼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
[编辑本段]【王莽周礼改制的主要内容】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编辑本段]【周礼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结果,既没有能力兑现无田者可按标准受田的承诺,又危机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利益。
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不切实际的乱改还引起社会的混乱。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见四方农民相继起义,王匡,廉丹等数战不利,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筦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灭亡。
子女
姓名备注
长子王宇因为吕宽之狱受到牵连而被王莽所杀。
二子王获因为杀了一个奴婢而被欲博取名声的王莽逼令自杀。
三子王安病死。
四子王临因与王莽的侍妾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
五子王兴侍妾怀能所生。
六子王匡侍妾增秩所生。
姓名备注
长女不详封黄皇室主,为汉平帝皇后,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后自焚而死。
次女王晔侍妾增秩所生。
三女王捷侍妾开明所生。
[编辑本段]【称帝年号】
居摄(3)公元6年—8年
始建国(5)公元9年—13年
天凤(6)14年—19年
地皇(4)20年—23年
[编辑本段]【被封建儒士否定的儒士皇帝】
班固(32~92年)字孟坚在《汉书》中云: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夏言(1482-1548)《申议天地分祭疏》有云:“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霍韬(1487-1540)《与夏公谨书》有云:“王莽之学,一传而得宇文泰,再传而得王安石。然而安石惟能行泉府一法而已矣。盖泉府之政,即桑弘羊均输之政也。安石行焉,遂致元丰熈宁棼棼如也,犹不如宇文泰焉。宇文泰为大冡宰,尽行《周官》之法,其嗣遂为周天王,然犹不如王莽。法行《周官》,身为宰衡,遂上兼舜禹而宅帝位。故曰:敢用《周礼》王莽其上也,宇文泰其次也,王安石其下也。”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父亲早死,没有被封侯,王政君便把他接进宫抚养起来。他的大伯父王凤临死前,把他托付给成帝,从此踏上仕途。王莽矫情伪饰,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取得了大司马的高位。汉哀帝时,由于外戚王氏被排挤,王莽回家闲居。汉哀帝死,王莽回京,借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九岁的汉平帝;太后临朝称制,政归王莽。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王莽被封为“安汉公”,第二年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元始五年(5年),受“九锡”。不久汉平帝死,他另立两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则摄行皇帝事,称“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逼孺子婴禅让,登上帝位,定国号为“新”。至此,王莽彻底把汉家王朝篡为己有了。
王莽
(公元前45~公元23)

西汉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

初始元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