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三国夷陵之战 双方?

时间:2010-7-29 专题:夷陵之战
演义说法,不足为信。历史上的彝陵之战刘备带兵不会超过10万,一说仅7万,东吴动用的总兵力7~8万左右。

说战争首先就要说道和势。刘备发动的这场战争一开始就错了,当时篡汉的是曹丕,不是孙权,刘备继汉统,应该伐曹丕才对。道义上输了第一招。
诸葛亮、赵云等重要将领都劝阻刘备,刘备一意孤行,内部出现分化。刘备的军队大多是蜀人,离开蜀地作战一者不熟悉,二者不太愿意,只有少部分原荆州士兵。出征前先折了尚书令法正、车骑将军张飞,士气受挫。孙权部下众志成城守卫疆土,而且近得荆州,破关羽,士气高涨,大势上输了第二招。
第三,刘备东征必须有足够部队留守蜀地,孙权可以全师抵御。兵力上输了第三招。
第四,上一次大战--汉中之战中刘备的重要谋士及将领法正、魏延、张飞、马超等均无法参战,这次带出去的大部分是新收来的人,孙权部下都是能征惯战的老臣,人事上输了第四招。
第五,刘备不懂兵法深入重地,吴人在本土作战,地利上输了第五招。
第六,刘备内无良谋,本人不懂兵法,孙权部下能人辈出,谋略深远,谋略上输了第六招。

综上所述刘备不输何为?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究竟投入多少兵力,关键要看蜀汉有多少兵力,能出动多少兵力。刘备
在占有益州和荆州一部分时,兵力是比较多的。但吕蒙偷袭关羽,“荆州覆败,大臣失节
,百无一还。”说明他在荆州的兵力是全部丧失了。这样,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能动用的
兵力,只是益州地区的。

益州能动员多少兵力呢?刘备入益州前,庞统极言益州富庶,也只能说“户口百万”,实
际数字当远在百万以下。刘禅降魏时,只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
,益州地区养不起太多的兵。诸葛亮驻守祁山,“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刘
禅投降时,“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这说明蜀汉的兵力基本上一直维持在十万左右。诸葛
亮首出祁山时,刘禅曾发布诸葛亮“统领步骑二十万众”之类的檄文,但这完全是虚张声
势,诸葛亮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多兵,蜀汉也决不能有这么多兵。三个割据集团中,曹操占
地最大,人口最多,力量最强,但在他统一北方以后,也不过养兵二十余万。夷陵之战在
诸葛亮秉权以前,这时的蜀汉既没有取得南中地区,也没有实行屯田,养兵十万左右,实
在是不少了。

夷陵之战时,魏延扼守汉中。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刘备对镇守汉中的人选十分重视,最
后看上了魏延。魏延受命时曾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
,请为大王吞之。”若非重兵在握,何能出此大言。王平镇守汉中,魏兵压境,由于当时
“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而大为恐慌,说明魏延镇守汉中时兵力不会少于三万。

赵云坚决反对用兵东吴,因此夷陵之战时,他留驻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先主失利于秭
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可见并非赵云个人留下,他统率的部队亦没有参战。刘
备东下前,曾命张飞率部万人为前锋,那么赵云所统率的部队也该在五千人左右。

综上所述,刘备所能动用的最大兵力也只是四万左右。刘备从益州抽调的兵力是四万左右
,但在夷陵之战中,蜀方的兵力又略超于四万,这是由于他进到秭归后,得到了一部分居
住在武陵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的响应和支持。武陵郡地面颇大,确是丘陵地带,土地贫瘠
,因此在东汉户口全胜时期,只有四万六千六百七十二户,二十五万零九百三十人。汉末
战乱,难免有人户逃避入山,但在全国人口锐减,成为避难所在的荆、扬、益等州户口都
在减少的情况下,这里也不会例外。西晋时,武陵地区仅一万四千余户。刘备的前锋只达
夷道(今湖北省宜昌县东),它在建平郡的东南端,到武陵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武陵郡少
数民族响应者虽多,参与者甚少。刘备致力招诱的五溪蛮,他们的人数史无明文,直到南
朝刘宋王朝时还说“户口不可知也”,可见人数也不太多,当然出动不了多少兵马。极而
言之,刘备取得武陵郡的全部兵马,五溪蛮都全部出动,也不过万人左右。因此,夷陵之
战中,双方的兵力大体相当,陆逊的兵力还可能稍多于刘备。
兵力只能说大概!
蜀国出了大概10+w兵,吴国出了5w左右!
国力上看,蜀强吴弱!
因为,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确实很强盛,在那段时间正处于蜀国的颠峰时期!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打破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可能,给日后吴蜀两国的先后覆灭埋下了伏笔。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夷陵之战是刘备的最后一战,接近10万大军兵力,却大败于东吴陆逊。应该说这是真正确立三国三足鼎立的一战:吴国占据荆州,蜀汉保有西川,蜀吴联盟的削弱也减少了进入休养生息期(正处于曹操逝世曹丕称帝时期)的魏国受到的军事压力,基本确定了三方此后数十年的版图。蜀汉完全失去了军事要地荆州(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对魏吴均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参战兵力大半战死或投降,众多将领谋士战死投降,国力损失巨大,进一步削弱了蜀吴联盟,这些也间接造成了之后诸葛亮和魏国纠缠数十年却总无功而回的局面,“出师未捷身先死”。夷陵之战大败与刘备的战术错误有很大关系,更是他人生最大的战略错误。“喜怒不形於色”的枭雄刘备又这么会出现这样的巨大战略错误呢?而且是不顾其最信任的诸葛亮赵云等旧臣的反对下发动这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过去那么多年,不去找资料不去抄,谁知道是发生什么事了,即使勉强给你答案也是根据历史记载。你还要答案吗
我坚决反对以上答案!!应是吴强蜀弱,吴国处于“鱼米之乡”,且深得人心,有雄厚的基础,而刘备没用水攻,若用水攻顺江直下,势不可当。况且,当时诸葛亮并不受用,《三国志》上,记载直到章武三年诸葛亮的身影才出现,章武三年也就是刘备死的那一年。
东吴那时才是鼎盛时期,人才济济。蜀呢?赵云已老,诸葛亮又不受用,刘备又不会用兵,此战必败!
属国和吴国
吴过的战将领导得好啊
人再多又怎么样
要看方法
晕有人抄了我告诉你啊刘备最少出动15万左右东吴大概5万多六万左右刘备他不懂打战打完后刘备的军队投降的有五六万人所以估计有15万左右人参战还有地方东吴刚刚拿下就抢回来是有可能的过几年民心归他了拿回来也难古代不和现在一样南方人是很少的所以要拿下荆州比较起来东吴弱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