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太平天国与南京简介

时间:2010-7-29 专题: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述略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从广西出发,一路上粉碎敌人的堵截追剿,于1853年初到达武汉三镇。紧接着,50万起义大军水陆兼程,克九江,取安庆,下芜湖,顺江东下。陆军威武雄壮,阔步前进,水军“帆幔蔽江,衔尾数十里”,“行则帆如叠雪,住则樯若丛芦”。在气势雄伟的太平军面前,腐败的清军则活现出一副狼狈相,“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同年3月19日,太平军用地雷轰塌仪风门,破城而入,路斩清朝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次日,太平军分别从水西门、聚宝门、汉西门入城,又斩清朝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等。3月29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大驾驻跸南京,定为天京,即作为太平天国首都。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是一项正确的战略决策,是当时可供选择的几个建都地点中最为合适的一个。下面对北京、河南、南京三个可供选择的建都之地作一番粗略比较。

一是建都于北京。曾经有许多学者对太平军攻取武汉三镇后,没有一鼓作气向北挺进,夺取全国胜利表示惋惜。这一观点大概是外国友人呤唎首次提出的,他说:“天王在南京停留下来,开始防守自己的阵地,实在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而且是一个使他失去帝国的致命的错误。如果他不让敌人有时间喘息,从惊慌失措中恢复过来挽回颓势,而集中兵力直捣北京,那么毫无疑问,他的光辉灿烂的胜利进军将会使他几乎不遇抵抗地占领北京,而清朝的崩溃会使他一举得到整个的帝国了。”①

直捣北京就是胜利的说法至少是缺乏历史根据的。朱元璋攻取南京,建立了长治久安的全国性政权——大明王朝;李自成直捣北京,但大顺政权并没有在北京站稳脚跟。可见,并非建都南京必败,建都北京必胜。再就当时情况看,太平军直捣北京几乎是不可能的。太平军攻取武汉三镇时,兵力号称50万,其中包括大批随军家属。实际能打仗的不过10多万人;北京是清政府所在地,兵力集中,常备旗兵14万9千人,绿营兵60余万人。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到进入武汉,一直未遇清军主力部队交锋,未歼敌有生力量,冒险北上也很难“直捣”。况且,主要来自两广的士兵们,陡然进入天寒地冻之区,必然水土不服,饮食不能适应——米谷改为面食;不仅生活习惯,而且宗教信仰上,也与北方群众格格不入,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壮大队伍上,也确实有不少困难。这就决定了太平军北上取胜把握极小,而败亡的可能很大。

二是攻取河南,在中州之地建都。一说,太平军进入湖南时,就欲由益阳,取道常德,及至“取河南为家”②,后因得到民舟数千,便改作顺流而下,但到南京后仍不忘西去河南;二说,天王欲取河南为业,“后有一老年湖南水手,大声扬言亲禀东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上(尚)不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他又云:‘河南虽是中洲(州)之地,足备稳险,其实不及江南,请东王思知(之)!’后东王复想见这老水手之言,固(故)而未往。”⑧三说,太平军拟进取中州,因“侦知河南重兵扼守”,乃决定弃河洛取金陵。④

三是建天京于金陵。在这个问题上,首领们之间基本一致,但也有分歧。一贯坚持建都南京的是杨秀清,在全州时,“已有窥窜江宁之计”⑤;当出广西入湖南,部众产生回老家念头时,杨秀清力排众议,曰:“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去,循江而东,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拢南北,即不成事,黄河以南,我可有已。洪逆等默然之。”⑧入武昌,杨秀清“觊觎江浙财富之区,欲由长江迳取江宁为巢穴,争论不绝。秀清遂托天父下凡令其直犯江南。”⑦洪秀全“在广西便欲到南京”⑧,入湖南时尚表示赞同杨秀清“专意金陵”的主张,进入武昌时在去河南还是下金陵问题上有摇摆。反对建都南京的是卞三娘和罗大纲。据记载,广西籍女将卞三娘“向洪逆献计,由襄樊一路直取河南,进据中原心腹”。杨秀清否决了她的意见后,“卞三娘因其言不用,率领女兵自回广西,不知所终”⑨。殿左一指挥罗大纲“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秀清方专权,不纳;以大纲志怯,乃命伪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率兵5万北犯。”⑩

当卞三娘、罗大纲等人的意见被杨秀清用天父下凡的强制手段压服后,接着就发动41人从不同角度来论证建天京于金陵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以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这41篇《建天京于金陵论》虽然文字干巴、格调呆板,但对建都金陵的道理大体上还是说明了的。从地理形势看:“地连三楚,势控两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雄踞东南,俯视西北”,“钟阜有龙蟠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出可以战,处可以守”。从政治上看:它是“王气所钟”,“天下名邦”,“雄踞东南,足以壮天威成王业”。从经济上看:“五方杂处,百货骈臻,物产丰盈”,“楚尾吴头,民物浩繁”,“财货所聚,户口常充”,“湖北、河南皆有水患,惟金陵地势崇隆,民情富厚,且天下粮食尽出于南方,如江西、安徽等省,顺流而下,运粮亦甚便易”。从人才看:金陵乃“士林渊薮”之地。

从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引起内外反动势力震惊看,颇能说明建天京于金陵基本正确,无可厚非。太平军攻取江南,“遏绝各省解京粮道,粮道不通,京师震动”⑾。英国香港总督兼使华全权代表濮亨致罗塞尔的报告中说:“如南京陷落一成事实,中国政府将受到自变动以来所未曾有之严重打击。所以者何?中国故都之地位,以及其在历史上之关系,在中国人心中如何重要,始置勿论;即以地势言,南京城在扬子江岸,大而且要,居帝国之中央,接近运河,实是阻碍一切交通,切断米粮运往北京之路;今竟被强有力的大队武装叛徒所占据,此事诚未可忽视,尤不应随意加以掩饰。”⑿

在当时条件下,太平军出广西,经两湖,打一路失一路,迫切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根据地,整休部队,建立政权机构,规划全局。建都南京可以说是一个最佳方案,比之河南、武昌、四川,更有利于太平天国的存在和发展。当时的东南地区,清朝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在太平军东下时,两江总督仅率领5千人抵九江,名为抵挡,实为做个样子给主子看看而己,其它地区并无重兵把守;东南地区物产充盈,在保证给养上较它区优越;取水路下金陵,顺江而下,仅化一个月时间,就避免了敌军的围剿堵截,又不致使随员家眷和辎重成为行军的包袱,比陆路取河南入四川较为有利。

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出,太平天国建都南京与建都后的失误不能捆绑在一起。太平天国在南京的十多年确实是有许多失误的,如孤军北伐,上层领导集团的享乐腐化,乃至杨韦事变等,但这些与建都地点并无必然联系。正象人犯错误同他的出生地点无关一样,不能把建都与建都后的失误混为一谈。

太平天国没有夺取全国性的胜利,终究败亡于东南一隅,其原因本文不准备展开论证,仅摆几点浅见如下:

军事上,从金田起义到建都南京,除在蓑衣渡、长沙两地受阻外,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太平天国领导人因此滋长了轻敌麻痹思想,以为“建都既成,天下大定”⒀,对于没有遇清军主力部队交锋,还没有歼敌有生力量这一点,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大好形势下如何巩固胜利,扩大战果,又缺乏深谋远虑。也正是在这种轻敌麻痹思想支配下,高级将领大都在“小天堂”享福,只派中下级将领率少量兵力去北上完成“直捣”的伟业。这怎么能不碰壁呢?

政治上,太平天国没有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孤立打击少数顽固之敌。在当时,用“反满”旗帜作号召,完全能够争取到一批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化阻力为助力。而太平天国领导人大都是小知识分子,亲自制定国策,规定章程,发布文告,几乎没有吸收社会贤达、有识之士共同参与。正因为这样,太平天国没有能够避免本来可以避免的许多失误。如拆散家庭,实行男女分居;禁止小手工业自由经营,集中到“诸匠营”、“百工衙”中,为天朝效劳;用强制手段改变人们宗教信仰。这些过激政策,人为地制造了社会动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基本群众。城市居民扶老携幼、肩挑手提纷纷外逃,天朝无法禁止,只得规定:“出城门去者准手力拿,不准担挑”⒁。男馆女馆中怨声四起。太平军的老兄弟杨元清,其妻讲了几句不满于“夫妻分在两处”的话,东王“怒其出怨言,杀之,元清遂不复用。”⒂

思想作风上,太平天国首领们进入“小天堂”以后,大都滋长了讲排场、摆阔气的坏作风:宫殿巍峨,陈设华丽,盛置嫔妃,皇权主义、等级特权主义大大恶性膨胀,终于演出了骨肉相残的天京悲剧。太平天国大业终于由兴盛急剧地走向败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