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赤壁之戰的報告,高懸賞

时间:2010-8-3 专题: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写总结报告可是一门大学问,比你脚踏实地干点事还要有用处,比你呕心十载搞出个《红楼梦》来要实惠得多,比你当裤子造出导弹来都重要几分!#每一年的州郡总结报告都是一篇极妙的文章,更是关乎该县令的升降前途之大问题!须知:妙笔不仅可以生花,而且能生出铜钱、美女来。#我们当学生时老师每学期都会给我们发份家长通知书,其实那就是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总结报告,关乎我们一个假期的喜怒哀乐,老师们都是相当慎重的。不过听说现在老师们都省事多了,有一个固定格式,集体复印好了,分类一填名字就ok了!#东汉也好不到哪儿去,战后总结报告也是花样百出,不过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为方便大家阅读么,就都给统一风格了。

首先统一下战役名称:赤壁之战。

实际上这个名称是不确切的,好像应该称为荆州战役更贴近些,赤壁之战不过是其中的一场遭遇战而已,后来关键的战斗发生在乌林,那场大火与赤壁也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后来的江陵、夷陵之战,应该算作这场战役的尾声部分,不过这个尾声也的确长了点,那就把它另算。由于一千八百年来赤壁之战这个名称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就将它称为赤壁之战吧。

对于战役的起止时间:结束时间当事各方无异议,都是截止于当年十二月。开始时间参战三方认识略有不同:《魏书》认为该从七月份始征刘表算起;《蜀书》认为应从十月份刘备到了夏口,决定联合江东时算起;而《吴书》则支持了《蜀书》的意见,也认为应当从自己败曹主力决定参战时开始。

请看各方总结: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一、曹操方:七月公征刘表,八月刘表病亡。九月公到新野,刘琮畏服归降。刘备逃窜夏口,我军胜利渡江。荆州人民新生,归降将士受奖。益州刘璋受役,江东孙权张狂。为备围攻合肥,救兵一到仓皇。赤壁战备不利,士卒逢疫死伤。烧舟乃引军还,刘备遂据荆襄。

二、孙权方:刘备军破欲渡江,正与鲁肃遇当阳。遂图共计抗曹兵,诸葛奉命到柴桑。诸公闻曹皆畏惧,中流砥柱有周郎。曹军虽众多疾病,难敌江东好儿郎。与备并力战赤壁,曹军败走逃仓皇。先锋黄盖献妙计,不怕铁锁连船舱,先锋巧施诈降计,数十火船冲过江。曹军烧溺死者众,兵退南郡魂魄丧,备与瑜等复共追,曹仁留守操远飏,公瑾程普战南郡,权攻合肥掠徐扬。

三、刘备方:先主遣孔明,自结于孙权,孙权遣周瑜,水军助数万,并力战曹公,赤壁焚其船。刘孙水陆进,追到江陵边,北军多病死,曹公引军还。又征南四郡,一路凯歌旋。零陵收刘度,长沙降韩玄。武陵纳金旋,桂阳伏赵范。

以上各方的总结报告当然是经过加工过的,但味变药未变,各方之大意就是这些,不同点就不再重复了,归纳一下共同点:曹军败了,也病了,也被火烧了;江东出兵了,是破曹的主力军,最后被粘在了江陵;刘备主动求援于孙权,一直在配合江东军作战,战果最为丰厚。



最后大家看第四份总结报告:

赤壁之战意义非凡,不仅是一场不可多得之以少胜多战例,关键是改变了历史进程,没有此战,中国的历史会是另一个模样。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对曹操来说,此战封了他戎马一生的顶峰,以后虽仍然战事频繁,胜多败少,但从此战后曹操再未自称过拥有八十万大军;而且对孙刘两家的战事基本处于被动守势作战,曹操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的梦想基本破灭。

再具体点,曹操此战失利的原因极为简单:大意!

设想一下:只要不让黄盖给忽悠了,提前阻止他的所谓粮船接近水寨,那孙刘联军有什么办法战胜连环战船?怎么赢得水战胜利?风向突然变化了还不注意防范,大意容易失火,何况有意放火?

但需要指明一点:如果按曹操方的战役起止时间算账,曹操还是大有收获的,不是弄到手半个荆州吗?

孙权获得了长期的安定,掠走了半个江夏郡,又蚕食了荆州江南各郡的一些地盘,应该是收获颇丰,但摘桃子的功夫毕竟比刘备差远了,又凭空造了个潜在的强敌出来,算有得有失,收获大于损失吧。

刘备开始是准备拼上了,结果没用自己拼命,从近乎一无所有,到一举囊括半个民丰土肥的大州,简直没用出工钱,雇了周瑜替自己卖命,刘备的确是做生意的高手!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关键是这等于打了点折扣地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策划的第一步,前景豁然开朗!而且刘备现在还没有满足,正在为实现第二步创造条件:占领南郡,将自己的势力向益州逼近。

赤壁之战,不像《三国演义》那般描写的属于诸葛亮,也不像苏子《赤壁赋》中渲染的属于周瑜。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当时荆州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中国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曹军不善水战,又值疾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击于赤壁。战斗力大减,初战受挫,被迫驻守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一带,隔江与联军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假装投降,以出奇制胜。曹操自信稳操胜券,戒备松懈。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延及岸上营寨,曹军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损大半,无力再战,退却而走。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周瑜率军沿江进攻江陵,分别派遣部将甘宁绕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孙权统领大军东征合肥(今属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刘备领兵追至江陵后回师夏口(今武汉境),沿汉水向北进发以迂回到曹操军队的后方,并分兵抢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孙权获得了长期的安定,掠走了半个江夏郡,又蚕食了荆州江南各郡的一些地盘,应该是收获颇丰,但摘桃子的功夫毕竟比刘备差远了,又凭空造了个潜在的强敌出来,算有得有失,收获大于损失吧。

刘备开始是准备拼上了,结果没用自己拼命,从近乎一无所有,到一举囊括半个民丰土肥的大州,简直没用出工钱,雇了周瑜替自己卖命,刘备的确是做生意的高手!

关键是这等于打了点折扣地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策划的第一步,前景豁然开朗!而且刘备现在还没有满足,正在为实现第二步创造条件:占领南郡,将自己的势力向益州逼近。

赤壁之战,不像《三国演义》那般描写的属于诸葛亮,也不像苏子《赤壁赋》中渲染的属于周瑜。

赤壁之战属于刘备。

至于风流潇洒的周郎?就看他在即将开始的江陵之战中的表现了。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对于战役的起止时间:结束时间当事各方无异议,都是截止于当年十二月。开始时间参战三方认识略有不同:《魏书》认为该从七月份始征刘表算起;《蜀书》认为应从十月份刘备到了夏口,决定联合江东时算起;而《吴书》则支持了《蜀书》的意见,也认为应当从自己败曹主力决定参战时开始。

请看各方总结:

一、曹操方:七月公征刘表,八月刘表病亡。九月公到新野,刘琮畏服归降。刘备逃窜夏口,我军胜利渡江。荆州人民新生,归降将士受奖。益州刘璋受役,江东孙权张狂。为备围攻合肥,救兵一到仓皇。赤壁战备不利,士卒逢疫死伤。烧舟乃引军还,刘备遂据荆襄。

二、孙权方:刘备军破欲渡江,正与鲁肃遇当阳。遂图共计抗曹兵,诸葛奉命到柴桑。诸公闻曹皆畏惧,中流砥柱有周郎。曹军虽众多疾病,难敌江东好儿郎。与备并力战赤壁,曹军败走逃仓皇。先锋黄盖献妙计,不怕铁锁连船舱,先锋巧施诈降计,数十火船冲过江。曹军烧溺死者众,兵退南郡魂魄丧,备与瑜等复共追,曹仁留守操远飏,公瑾程普战南郡,权攻合肥掠徐扬。

三、刘备方:先主遣孔明,自结于孙权,孙权遣周瑜,水军助数万,并力战曹公,赤壁焚其船。刘孙水陆进,追到江陵边,北军多病死,曹公引军还。又征南四郡,一路凯歌旋。零陵收刘度,长沙降韩玄。武陵纳金旋,桂阳伏赵范。

以上各方的总结报告当然是经过加工过的,但味变药未变,各方之大意就是这些,不同点就不再重复了,归纳一下共同点:曹军败了,也病了,也被火烧了;江东出兵了,是破曹的主力军,最后被粘在了江陵;刘备主动求援于孙权,一直在配合江东军作战,战果最为丰厚。

最后大家看第四份总结报告:

赤壁之战意义非凡,不仅是一场不可多得之以少胜多战例,关键是改变了历史进程,没有此战,中国的历史会是另一个模样。

对曹操来说,此战封了他戎马一生的顶峰,以后虽仍然战事频繁,胜多败少,但从此战后曹操再未自称过拥有八十万大军;而且对孙刘两家的战事基本处于被动守势作战,曹操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的梦想基本破灭。

再具体点,曹操此战失利的原因极为简单:大意!

设想一下:只要不让黄盖给忽悠了,提前阻止他的所谓粮船接近水寨,那孙刘联军有什么办法战胜连环战船?怎么赢得水战胜利?风向突然变化了还不注意防范,大意容易失火,何况有意放火?

但需要指明一点:如果按曹操方的战役起止时间算账,曹操还是大有收获的,不是弄到手半个荆州吗?

孙权获得了长期的安定,掠走了半个江夏郡,又蚕食了荆州江南各郡的一些地盘,应该是收获颇丰,但摘桃子的功夫毕竟比刘备差远了,又凭空造了个潜在的强敌出来,算有得有失,收获大于损失吧。

刘备开始是准备拼上了,结果没用自己拼命,从近乎一无所有,到一举囊括半个民丰土肥的大州,简直没用出工钱,雇了周瑜替自己卖命,刘备的确是做生意的高手!

关键是这等于打了点折扣地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策划的第一步,前景豁然开朗!而且刘备现在还没有满足,正在为实现第二步创造条件:占领南郡,将自己的势力向益州逼近。

赤壁之战,不像《三国演义》那般描写的属于诸葛亮,也不像苏子《赤壁赋》中渲染的属于周瑜。

赤壁之战属于刘备。

至于风流潇洒的周郎?就看他在即将开始的江陵之战中的表现了。

1曹操的部署:
曹操从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他一面命文聘为大将,“使典北兵”,镇守江夏边境。一面亲率大军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
那么曹操是不是将绝对主力安排在了乌林一线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昭、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的大将几乎到齐,是不是这些大将没有到达乌林,留在荆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留屯”,说明不是乌林之战前的部署,而是之后。
要知道《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赤壁之战乃是曹军的污点,自然不会多写,也就没有他们的具体事迹了,比如曹军外姓第一将于禁,他的本传连“从平荆州”的字样都没有,如果不是《赵俨传》提到他,我们也就没有他到达荆州的证据了。
又比如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可见,曹操的主力部队是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2曹操的失误:
其实这个问题周瑜已经有很精辟的论述,他分析的四点应该说正是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锁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5)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1.好友会:http://kkzs.5d6d.com/viewthread.php?tid=8686
2.http://www.fdsx20014.com/ns_detail.asp?id=500052&;amp;amp;amp;nowmenuid=500029&previd=0
3.http://www.sanguocn.com/sg_article/list.asp?unid=1377
4.全民国防教育网:http://www.gf81.com.cn/33/1108.htm
5.http://www.lxyz.net/xk/yw/wyw/lang1.htm


去网站查好了我知道个好像有
蜀笑到最后
赤壁之战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充满阳刚之气和浪漫情怀。雄才大略的曹操、坚韧不拔的刘备、刚猛桀骜的孙权、高瞻远瞩的诸葛亮、英武潇洒的周瑜、胸怀大局的鲁肃,以及一大批谋士和武将等,从自己或自己所在集团的利益出发,金戈铁马,鏖兵角逐,表现出了中华儿女渴望建功立业、维护国家统一的崇高理想,忠义、仁义、信义、侠义的传统品德,以及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用刀与剑、血与火,书写了壮美昂扬的篇章,赤壁因此而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
本书严格取材于正史,忠于史实,尊重史实,努力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客观地真实地展现赤壁之战的真相。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爆发的赤壁之战,是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光辉战例。这场战争,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形成曹操、刘备、孙权集团三足鼎立,从而为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到底是怎样的?它因何而起?是谁与谁的战争?规模如何?主人公各有怎样的性格,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张云风先生新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赤壁之战》,本着“拔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宗旨,包括主要人物、重大事件、时间、地点,包括人物对话和一些细节等,大多都有史料依据,形象地相对真实而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爆发的赤壁之战,是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光辉战例。这场战争,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形成曹操、刘备、孙权集团三足鼎立之形势,从而为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这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又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展示的历史,读后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
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
此正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有,以下是网址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与《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比较阅读指导的探讨
http://engine.cqvip.com/content/l/96635x/2003/000/001/jy03_l3_7541738.pdf

大话三国之赤壁之战
http://scholar.ilib.cn/a-zwdw200714018.html

论《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
http://engine.cqvip.com/content/i/80760x/2006/000/005/sk94_i4_22883986.pdf

会侵权的,论文都有版权
蜀吴联合才能共抗强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才有力量
易中天品三国之赤壁之战。
人家用的是智慧啊.曹操把船连起来就像稻草放在一起1把火就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