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 9.18事变
  • 中国为何要援越援朝?
  • 国共的十年对峙
  • 说课教案
  • 开辟新航路
  • 第五单元第3课 工业革命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 初中新课程备课7年级上
  •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二章检测
  • 最新热门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爆发的原因
    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特点、危机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讲述了1929-1933年发生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激化的结果。它从美国开始,但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导向对危机的发生与遏止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它还影响到二战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授课时,建议教师多补充一些相关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

    本课的引言从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危机的表现、面对危机人们的疑惑引出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从本单元内容的结构看,这一课的内容是在讲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从本课的内容考虑,课文所涉及的三个知识点,是在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从美国开始后一发而不可收,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经济危机有什么样的特点、影响怎样?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作为教师,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 “大萧条”的来临。
    理论上讲所谓“大萧条”,即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那样一种持续时间长、萎缩幅度更大、地理波及面更广、出现频率更高的经济状况。本课所讲的“大萧条”是对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定的称呼。1929-1933年集中爆发在美国和欧洲的“大萧条”的确灾难深重,大萧条不仅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以至于到了1939年美国的生产才全部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也给美国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水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婚率和出生率大幅度降低,这期间出生的孩子成为著名的“萧条的一代”。

    本目从危机的背景讲述,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经济危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但在这个条目中,就学生现有的知识,可能很难理解“繁荣”与“危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资料的补充解答学生的疑惑。建议从以下几点组织教学:
    (1)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汽车,电气,建筑业发展尤为迅速,成为“柯立芝繁荣”的三大支柱。
    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繁荣的背后会隐含着怎样的危机?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

    (3)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发生时的具体表现。

    第二目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垂直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641万股的最高纪录而收盘。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以前发生的经济危机相比,它无论从时间、破坏性、影响等方面都带来的十分严重的后果。配合本目的讲述,课本有插图和图表,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是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要点如下:
    ①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

    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日益显示出不安定因素,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表明一场新的危机不可避免。可是直到1929年初时,柯立芝还在预言:“没有任何灾祸到来的迹象。”但历史事实却是,同年秋天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大萧条首先在美国爆发。 “柯立芝——胡佛繁荣”处于垂死状态。在这种惊慌的冲击下,许多一向不受人注意或被证券市场乐观情绪掩盖的病害,开始围攻整个经济躯体,好像当某一关键性器官不再起正常作用时,病毒细菌渗入整个人体一样。
    看图、翻译、思考: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到底有多大?

    ②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由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冲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角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后退了30—40年。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向外扩展?

    ③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④经济危机的影响。
    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危机。教材从各国状况和世界局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二者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第三目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 1700万工人失业,大批农民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接受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面包线”。各大城市的垃圾堆和空地上,出现了用包装箱,破油布,汽车皮等搭起的“胡佛小屋”, 里面聚居着贫苦的人们,无数失业者到处流浪,“胡佛车”遍布全国,因为粮食生产过剩的破产农民用野菜充饥。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条理的。从章节联系讲,是在说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从单元结构讲,是在说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过程——从自由放任、干预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只要理清这条主线,本课的讲述难度并不大。

    关于“大萧条”的来临。本目实际是在讲述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知识结构为基本思路,说明以下问题:
    ①1922-1929年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②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的存在,在美国繁荣发展的经济背后隐含着危机的因素。③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课本的叙述是比较详细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述法、分析法为主。在叙述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以上提出的问题。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除引导学生观看第134页的插图、第135页的插图、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去相关网站查阅资料,观看历史图片,以加深对经济危机背景的认识。

    关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一目,除利用第136页的图表、外,要让学生思考:①从美国开始的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会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③经济危机与各国-危机之间的关系?④主要资本主义各国-危机的表现。

    这个子目涉及到的资料相当多,而且很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自己补充资料外,考虑到时间关系,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组织活动课,在同学中开展讨论。目的一是认识经济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二是加深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身和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认识。本目的教学法有图示法、谈话法、讲授法

         


    关于“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在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中,从“自由放任政策”到“政府干预政策” 的转变背景。本目的内容并不多,线索也清晰,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由于下一课的内容就是“罗斯福新政”,所以,在讲清楚本目内容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引出以下一段话: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必须采取对策。美国的情况表明,在经济危机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能发挥其经济调节的作用。美国将采取什么办法应对呢?由此为下一课的进入做好准备,也引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
    关于胡佛,有很多材料可以补充,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但要注意不能冲淡教学的主线。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经济危机的表现。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辨析能力。为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如提供查询资料的方法,提出查询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师的讲述,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生时的表现有哪些?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或补充一些资料图片,利用多媒体设备或投影机进行展示。同时,增加一段语言的描述,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急剧增多,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物价下降,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同时,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发展结果,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危机。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资本家叫喊生产过剩,把牛奶倒入大海,把棉花、布匹烧掉;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营养而犯愁。

    案例二 对第136页图片的讲解
    首先,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翻译两幅插图上的英文说明和广告,然后谈感受。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
    “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插图中的广告词内容大意是“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啊!”
    这就是号称世界首富的美国在1929年经济危机降临时社会情景的真实写照。股市繁荣带来的人们生活上的富足,胡佛政府当时信誓旦旦的承诺都在瞬间化为乌有。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它留给后人、留给经济学家的反思也是深刻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那么,当世界一体化已成为历史发展趋势的时候,经济发展中的各国应怎样“以史为鉴”呢?

    四、问题解答

    你对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有什么看法?
    解题关键:分期付款是否是商品销售的一个有效手段?
    思路引领:在经济虚假繁荣的环境下,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
    答案提示:分期付款属于消费信贷范畴,是以信用维持的销售手段,其经济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分期付款可以减轻资金的压力,增加资金运用的灵活性,但因为分期付款总金额较一次性付款金额为高,故而投资成本大,同时还需要提防利率的波动。由于要定期还款,这就使得分期付款者必须保留一定的款项,用来支付还款金额,这时其资金灵活运用的性质就多少有所限制。有序的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本课测评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是什么?
    解题关键:理解经济危机的概念
    思路引领: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
    答案提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其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从局部看,它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一些国家为了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从不同方面进行干预;从整体看,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胡佛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解题关键:理解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思路引领:自由放任政策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影响。
    答案提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干预的市场来决定,政府应扮演经济的“守夜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