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历史复习要“重理解”、“善比较” |
|
|
|
一、重理解 理解能力,是近年来历史高考能力要求中最基本的导向。理解能力,不仅限于在材料解析题和词答题中考 查,在选择题中也成了能力考查的基本内容(自93年以来,达到50%以上),即使单考“背功”的填空题,自9 5年以来,也在向考查理解能力的方向改革。95年,首次出现了“以文代图”的填空题,此题变单一的文字记忆 为由文字转化为地图的双向记忆。此题获得了成功。此题虽然在本质上还不是理解式的填空题,但它是一块“ 示路石”:填空题也能改革,也能变化对能力考查的内容。96、97年的填空题,理解式填空题便占了填空题总 数的40%。 对历史的理解,是对历史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基础和前提,它伴随着分析、概括、抽象等思维活动的 始终。要真正理解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理解历史人物的观点、立场和个性特征,实际上 非常不容易。它需要对其历史大背景全面、准确的掌握,需要用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作为参照,它需要丰富的 想象、联想和类比等形象思维过程。作为理科的理解能力层次也许较低,但作为文科的理解层次、特别是作为 历史学科的理解层次实际上是相当高的。因为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很难,它却要求理解已经成为历史的人 和事,当然就更不易了。因此,现阶段高考历史试题将理解能力作为考查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 标准并不低,实际上已经难倒过相当多的考生和教师了。95年的第30题,要求考生对法国里昂工人的“人人自 由平等”的起义口号和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我们要求普遍选举”的要求所作的评价作出正确选择,它所考查的 思维能力是理解,结果全国平均有86%的不及格。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