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尝试
  • 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
  • HTV: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 培养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整体教学策略实验
  • 加强小学历史科教学质量之我见
  • 命题研究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
  • 新版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关于古代民族关系史的若干观点
  • 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
  • 注重史实·突出综合·强调创新
  • 最新热门    
     
    学习之友学习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一点意见

    ,试图使学生在记忆中去体认历史为 什么会这样走过来,而不是另外一种样子,也就是记中有思,思中有记,是理解中的记忆,而不是不理解的死 背。为达此目的,该书在以下5个方面颇费了一番气力,也就是在培养学生概括和提炼能力、掌握历史过程的能 力、史料分析能力、运用图表能力、回答问题能力上进行了尝试。
        1.概括和提炼。让中学生有较高的概括和提炼能力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很困难的,但从 中学就注意培养这种能力,有意识地朝这方面引导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该书采取的办法是在每一章的前面 加一个几百字的内容提要,讲明本章的要点、主要历史脉络和基本观点,使学生一目了然。这种提要,学生掌 握起来有困难,但列为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强迫学生去背诵和记忆,无疑有助于提高其宏观思维能力。在讲 授过程中,可否采用抓两头儿的方法,先让学生精读每章的提要,有一个浅层次的印象,讲完本章后,再返回 来详细讲解内容提要,便可以从详中求约,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果每章都让学生去概括分析其中心内容, 久而久之,其综合力会有一定的提高。本书这方面的意图也就有所贯彻了。
        2.掌握历史过程。中国历史内容太多,这不仅给学习者增加了难度,而且常常使编教材的人无处下笔。中 学历史课本,往往采用高度浓缩的办法,一句话包含许多历史内容,学生读起来一是枯燥,二是难于理解。为 克服这种弊病,新编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将历史过程的评述分为两个层次,正文部分作概括性介绍,楷体部 分则选择较为典型和生动的事例具体加以说明,楷体阐释正文,正文提挈楷体,既有纲领性,又有丰富而形象 的历史内涵,使学生在掌握正文的历史过程当中,能从抽象推及一般,由一般再回到抽象,同时以具体实例和 历史故事来加深对综合性评述的理解。这样,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好处,另一方面也便于记忆,还 比较生动有趣。从提高学生掌握历史过程的能力来讲,这种编排是有好处的。一旦学生能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 ,其他能力的培养就好办了。该书的这种改革,是一种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但也有一个问题,楷体部分的内容 虽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实际学习当中,大概学生也须记住,尤其在高考大竞争中,历史教科书都几乎要背烂了 ,难道楷体部分可以不背?如此下去,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种种瓜得豆的现象,生活中屡见不鲜,应引 起高度注意。
        3.史料分析。近年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了一些原始史料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来考察历史现 象,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但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去读较多的史料,只能让其 接触史料,明白通过史料去揭示历史过程的道理就可以了。这中间就有个如何选择史料以及如何通过一段史料 让学生去明白一段史实或一个问题的技巧问题。这本《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科书,基本采用两个办法,一是印 证法,即在叙述一段史实的旁边,适当选一则史料,学生通过读这一则史料,就明白了史实的叙述是从这段史 料来的;二是问题法,在一些重要问题叙述中插入一段史料,旁边用方框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这段 史料,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两种方法,都促进学生读史料,想问题,其理解和分析能力自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将这种办法引入历史教学是成功的。但一定要考虑到中学生的承受力,适可而止。
        4.运用图表。本教材十分注意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书中的图表数量之多是一般历史教 科书无法相比的。这些图表一为原始图,使学生有历史形象感;一为后人画图,让学生看了生动有趣;三为综 合性的表格,既减少文字叙述,又一看就懂,学生掌握起来十分方便。另外还选录了不少地图,这是历史教科 书中所不能少的。在图表的运用上,该书分两类,一为必须掌握的,二为仅供参考的。从图表的选择和编排上 去看,该书虽没有特别独到的地方,但通过图表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的主旨,在这本教科书中是显而 易见的。因此,在实际使用这部教科书时,应在这方面花一定的力气。有些图表,单纯让学生去记忆还不行, 应该亲手做一做,这将使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有所提高。
        5.分析和回答历史问题。通过做课后练习题,来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概括和分析能力,虽然带有很大 的强迫性和被动性,但长期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般来讲,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 去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只有到了大学之后,才一步步从这种被动式的理解和分析问题中解脱出来,开始比较 主动地去想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历史教学,从来都是这样。要彻底改变这种模式是不大可能的,也没有必 要。但是,可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减少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被动性而增强一些主动性,则是很值得研 究的。因为只有发挥了主动性,才有助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本《中国近 代现代史》教科书,在这方面也有大胆的探索。其将问答题分为两类,一为传统的做法,列课后练习题,让学 生必须掌握;一为新的改进,在适当部分列了思考题,一般有一定难度,但很有可探讨的必要,可以激发学生 研究问题的兴趣,并开展讨论。这样,练习题供学生复习用,思考题则意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有开动脑筋,启迪思维的作用。这就有可能增强学生主动想问题的才干,为今后的大学教育辅下了一块良 好的基石。但要真正落到实处,也有相当的难度。从这本教材所列的思考题来看,一是难度较大,很可能多数 高中生思考不了,也就是说他无法去思考,往往要任课老师去代学生思考,这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思考 题和练习题缺少内在的有机联系,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已规定了思考题不作必须掌握的内容。 今后如果教材修订,可否将思考题的难度降低一些,并让其和练习题发生一定的关联,减少教和学中不应该有 的困难。
        概括来讲,上述5方面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在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的能力上下苦功,这方面做到了,这 本《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科书的本质也就掌握了。
        (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