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 创造思维论
  • 教学指导《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科能力提要
  • 走出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的误区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 就初中历史课本对董仲舒的评介略抒管见
  • 百业史调查:“一体四环”活动模式设计方案
  • 最新热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解析

    ; 例1:《北伐战争和国民党-叛变革命》一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活动,使学生:
        1.了解、掌握北伐战争和国民党-叛变革命的主要史实。
        2.感染工农群众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
        3.受到一次分析历史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的基本能力训练。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活动,要求学生:
        1.掌握: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和 祖国大陆的统一。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通过旧政协与新政协的比较,指导学生进行一次历史比较能力训练。
        上述两例教学目的都制定得较确当,教师易操作,目的容易达到。
        如果在教学目的中将能力培养作如下表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等等,则流于空洞,难以把握。因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累积递进 的过程,只有具体化、针对性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更容易操作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般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有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是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
        教学难点一般都是学生不易认识理解的内容,而这一难点又是学生应该认识理解的内容。
        例1:《清朝政局的变动》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清朝政局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清朝政局变动的影响。
        例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和作用。
        从上述二例可见,有些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重合的。但有些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例3:《元朝的统一》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元统一过程中的大事。
        难点:元的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辩证关系。
        例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难点:中国-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一般来说,确定教学重点相对确定教学难点要容易些,而教学难点的确定往往与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有十 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吸收别人经验之外,也要根据自己所教对象,多作调查研究,注意经 验的积累。为此写教后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三)教具
        历史课的教具主要有小黑板、挂图(图画与地图)、幻灯、投影、录音、录相,等等。运用教具是为了提 高课的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具的运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相一致。运用教 具可以增强听觉和视觉效果。
        在实际中,目前还存在两种需要加以克服的倾向:一是上课没有一件教具;二是运用了教具,但不恰当。 有的是为了用教具而使用教具,有点“装门面”的味道。有的没有配合讲授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影响了效果 。
        有些学校条件比较好,各种教具都有,在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因为一堂课使用教具的种类不能太多 ,以免造成学生眼花缭乱。
        农村中学目前大多条件还有限,录相等器材还不具备,但是最普通的教具——小黑板总是有的。备课时在 小黑板上画一张路线图,写一段名言诗句,列一些数据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案的具体实施,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教师 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在课堂上。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比如有人的因素(教师与学生),教材的因素(课本和辅助教材 ),教学时间的多少,教学方法手段的先进性,授新课、复习课和考试评价,以及一节课从复习旧课到完成作 业的全过程,等等。本文限于篇幅,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三个问题。
        (一)组织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和保持良好的课堂环境,把学生组织起来积极主 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得当,不但可以促进教和学的活动正常进行,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来组织教学。从一个教学内容过渡到另一个教学内容时,要用过渡语。从一种教学方法 过渡到另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用过渡语如:“由于……,结果导致了……的发生。”“……之后,历史又是 怎样发展的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请同学们看黑板”等等。
        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而活跃的,协调而融洽的课堂气氛来组织教学。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相反,拘谨而刻板,冷淡而紧张的气氛会使学生厌烦,产生不利于学生的情绪。
        (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已成为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教学过程来看,可以把提问分为复习旧课的提问,讲 授新课的提问,课堂小结的提问。从提问方式看,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是什么”和“为什么”两大类。从思维 角度看,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层次的提问,分析、比较层次的提问,和论证、评价层次的提问。从思维方向看 ,有集合性思维的提问,也有扩散性思维的提问。
        在复习旧课中,我们一般采用“是什么”的提问方式。在讲授新课中,以“是什么”和“为什么”交替为 多见,在小结中,以归纳总结性的提问最多。
        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日益受到历史教育界的重视。这一点也是目前课堂教 学中较薄弱的环节。设计下列的问题比较容易。如:是谁?哪一年?什么地方?但这种问题解决的记忆,学生 通过看书就能回答。
        有些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课上得有深度。
        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问:“慕尼黑协定明明是公开签订的,为什么称它为‘阴谋’?”
        有人将这类问题与采桃子作比喻:“问题”好比树上的桃子,学生要采桃子必须要“跳跃”或“登高”。 在教学中,固然也可适当运用前一类的问题,但更提倡运用后一类的问题,使学生“学”而“思”,在“思” 中“学”。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什么是突出重点?先举两个同样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来克星顿枪声”的教学实例。
        例1:教师让学生看关于“来克星顿枪声”的内容。
        师问:“来克星顿枪声”发生在什么时间?
        生答:1775年4月18日。
        师问:“来克星顿枪声”标志了什么?
        生答: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响起了第一枪,战争爆发了。
        师答:哪位同学把“来克星顿枪声”这段内容归纳一下?
        生答:……。
        例2:教师出示绘有《来克星顿之战》示意图的小黑板,指图描述。
        “1775年4月18日深夜,一队英军从波士顿出发去偷袭民兵的秘密火药库。民兵保尔·瑞维尔驾船走近路赶 在英军前面,骑马飞驰通知沿途民兵作好战斗准备。凌晨,英军到达来克星顿,与民兵相遇,枪声响了起来, 不知是谁打了第一枪。英军继续前进,破坏了康科德的民兵火药库。这时天开始亮了。埋伏在树丛中、房屋旁 、石块后的民兵纷纷向英军开枪。晨曦中,穿着红-相间的军装的英军成了民兵最好的射击目标。英军晕头 转向,逃回了波士顿。北美民兵用散兵战打败了英国正规军,谱写了一首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乐曲。”
        比较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例1的教师运用看书、提问、归纳三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来克星顿枪声”这一 知识点。例2的教师自制“示意图”描述“来克星顿枪声”,目的也是让学生掌握“来克星顿枪声”。例1的教 师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只是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反复训练。学生是通过课本的文字来记忆“来克星顿枪 声”。例2的教师通过描述提供给学生较多的信息量:4月18日到4月19日具体地描述为“深夜”,“凌晨”;瑞 维尔的行动路线说明了他赶到英军前面的可能性;作战双方的特征和民兵打败英军的军事原因,等等。
        两位教师上课所用时间基本一样,备课所用时间当然不一样。例1的教师不用备课也可以这样上课。要做到 例2,显然不备课是无法做到的。学生学习时间一样,但得到的信息显然不一样。例2的教师已经为分析美国独 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在军事方面埋下了伏笔,而且恰到好处。正如评课者所说,这种课才有“历史味”!先给学 生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作业、复习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对教学重点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
        怎样突破难点?突破难点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将难点作浅化处理。比如把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一难点进行浅化处理:举一个明代苏州机 户的例子,然后归纳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
        二是运用学生旧知识,作比较,打比方。比如:把西欧封建庄园与东汉田庄作比较;把统一前德意志、意 大利在-上四分五裂的特点与中国春秋战国作比较;把北洋军阀统治与藩镇割据作比较。
        三是把难点分解,设计问题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置阶梯与学生共同讨论。比如把“中国-党为什 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变成问题组:
        “西安事变发生后,出现了哪几派不同主张的-派别?”
        “各派-力量的不同主张其实质是什么?”
        “杀蒋可能会导致什么局面的出现?”
        “不杀蒋呢?”
        “可见,中国-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基于什么原因?”
        这样层层深入,最后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使学生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培养 思维能力的训练。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