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 创造思维论
  • 教学指导《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科能力提要
  • 走出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的误区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 就初中历史课本对董仲舒的评介略抒管见
  • 百业史调查:“一体四环”活动模式设计方案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解析
  • 最新热门    
     
    小学历史的“顺向导学”

    (5)著名爱国将领佟麟阁说了些什么话?
        思考题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预习思路,引发了学习兴趣,感知了教材整体内容。
        ⒉引思路。就是根据课文内容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西安事变》 一课,国民党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专打-党。但-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一再号召“停 止内战,实行全民族抗日。”在这两种对日政策的形势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毅然决然地逮捕了蒋介石 。事后,中共不计前仇,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就释放了他。” 在思路繁多、疑点丛生的情况下,老师让学生回顾了影片《西安事变》,同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要学生讨论。
        (1)西安事变后,南京政府的何应钦为何与日本的驻华大使频繁交往?
        (2)何应钦以什么为借口派飞机轰炸西安?其目的何在?
        (3)日本的特工部队派特工人员在西安活动频繁,其目的是什么?
        (4)南京方面的宋美龄和何应钦为何吵架?
        通过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当时的国际、国内矛盾复杂,为了挽救危亡,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的行动 是正确的、爱国的、正义的。他们这一行动掀起了华夏民族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⒊讲背景。现行小学历史教材内容,只是叙述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一重大事件或介绍一两个著名的历史人 物。换言之,仅是摘取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两朵浪花,独立成篇。囿于篇幅,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人物生活的 环境不可能在课文中作详尽介绍,教材行文简洁,跳跃性较大。如果学生对某一历史人物活动的环境或某一历 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就不能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导入新课时,介绍背 景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方法。历史教材背景的讲述,把握了教材整体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加深了对 教材内容的理解。如讲《王安石变法》一课,首先让学生回顾宋朝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 项族建立的西夏。然后,教师讲辽宋的“澶渊之盟”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其次,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造成官僚机构膨胀,军队不断扩充,官俸和军费开支越来越大,财政收入不够支出,北宋政府就不断增加赋 税,人民忍无可忍,起义接连不断,由此看来,变法势在必行,不变国将亡矣。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了较多的 了解,同时也使他们对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领悟了变法是大势所趋, 是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
        ⒋读重点。“读”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导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抓住知识要点,细致阅读 课文的重点部分,圈画重大历史事件和时间。例如《大航海家郑和》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自读郑和下西洋的经 过,画出下列重点部分。
        时间长:1405—1433年
        规模大:人数27000人,船60多艘
        行程远:刘家港→红海沿岸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这一“读”一“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郑和是世界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⒌议难点。“议”可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来思考。小学生思维具有单向性,认 识事物容易片面,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西安 事变》一课,蒋介石杀了-党十年,可以说仇比海深,但-党却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只要蒋介石答 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就释放他。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歧义:-党是否有点“傻”?造成 了认识上的混乱。在这思维断层的关键时刻,教师放手让学生“议一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 不难看出“-党的博大胸怀比海阔、比天大,中国-党是站在全民族利益上处理这一事变的”。一旦杀死 蒋介石,国民党的内部将是群龙无首,军阀混战,遭殃的还是人民大众。中共主张释放蒋介石,以争取一切力 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当务之急。
        ⒍总全文。教师回顾教学程序,串联知识要点,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连贯性知识,照应开头的“点”,获得 整体认识,名曰总全文。总全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如《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课板书设计示意图:
        (附图 {图})
        这是一种板书形式的总全文。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思路清晰,以“点”穿“ 线”地回顾掌握所学内容,加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⒎练习题。“练”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通过“练”可检查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巩固所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练习题主要时间放在课内,必要时,也可延伸到课外。
        如《卢沟桥事变》一课。
        习题:
        (1)简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填空:a、卢沟桥事变发生在( )年( )月( )日,也叫()事变 b、抗日战争从( ) 年( )月( )日开始,到( )年( )月( )日结束,历时( )年。
        (3)填表: 卢沟桥事变后 主张 行动 结果 说明了什么 中国-党 国民党政府
        课外延伸:收集抗日民族英雄的故事,开一次故事会。
        如此设计练习,能使历史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互结合,达到课内课外一体化。
        总之,“顺向导学”七步法,并非全盘一律,每节课都用,而是应把“导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的实际效 果上,教学中应因文因班制宜,具体设计教学程序。要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授课效率为主,体现“教师是 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