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浅议“史诗”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历史教学应注重“史论结合”
  • 教学研究大历史教学略论
  • 浅议地名学在史地教学中的价值
  • 命题研究普通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述评
  • 动态的历史与动态的历史教学
  • 1995年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 最新热门    
     
    思想史的复习教学

    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因此,它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这种落后的理论武器最终不能将农民战争引上胜利的轨道,如明末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便是例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直接相违背,带有落后性和破坏性,这就为科学认识1958年我国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失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观照。如:“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概括孙中山前后期思想的两个基本概念。“三民主义”的重大缺陷是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而“新三民主义”则在三大政策的基础上容纳了这样一项重大内容。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的差异,学生便能判断这两种思想孰高孰低,并以之分析孙中山前后期革命斗争的成败得失及内外政策所体现的不同-色彩。如:“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基本概念的了解,必须深入到对这种思想体系合理内核及局限性的全面把握。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合理内核,才会明白它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只有深刻地领会了它的局限性,才能根据历史事实,科学地推断出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而且必然会被科学-主义所取代。

    二、纵向深入,突出思想史

    复习教学的深度。

    思想的发展大多数是呈线型的。为避免对一部思想史流于作单薄的知识记忆,教师应借助于基本理论的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各种思想的发展作小切口、深分析,以突出思想史教学的深度。具体来说:

    1.钩沉索隐,深入探讨各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思想史上的各种思想流派,从广义上来说都属于各个时代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社会意识也就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是分析解剖各种思想产生原因的最有力的理论武器。因此,只有让学生-当时的社会存在,才能揭示各种思想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有揭示了各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才能进一步把握这些思想所显示的不同时代特征。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例:其时社会存在的总体特征是生产的发展,科学水平的提高,以及诸侯割据和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等等。这种大变革的社会存在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便产生了诸子之间就各种社会问题而展开的“百家争鸣”。如:在天道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由于天文历法的进步,铁器的广泛使用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在思想领域里,便产生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人定胜天”的理论。在社会变革问题上,庄子的“有用”还不如“无用”的学说反映了没落贵族在奴隶制度彻底瓦解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前途完全绝望的悲观情绪;而孟子的“民为贵”思想和“劳心劳力”思想,则充分反映了在封建制度确立的战国时期,被解放了的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和对新的封建剥削制度的肯定。在战争问题上,战国是战乱频仍的时代,各诸侯国对战争问题的重视,产生了服务于这种需要的兵家思想;而国与国之间的互相攻伐,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产生了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长期的兼并战争和人民对割据混战的厌恶,使中国历史产生了统一的趋势,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韩非子的“今胜于古”的进步历史观和反对割据、要求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在分析某些特殊思想产生的原因时,教师亦应指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如在揭示宗教盛行的原因时,教师就应着重指出:同世俗的社会-思想一样,非世俗的宗教思想的盛行也是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例,其时佛教的盛行即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是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乱的痛苦,需要得到宗教的安慰;二是由于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需要利用宗教麻痹人民。这样,世俗社会的不同需求,导致了佛教的空前盛行。

    一种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其思想本身也处于不断的演变修正过程之中。因此,在接触到这些具体内容时,教师必须向学生分析导致这种演变的阶段性原因。再以宗教为例,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已成为束缚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针对这种情况,西欧各国展开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经过改造而产生的新教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相比天主教而言,它的教义更能体现资产阶级的需要。

    2.不拘一格,全面地评价各种思想的历史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也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史实,按不同的标准,对不同思想的作用分别作出四种不同的评价。

    ①进步作用。衡量一种思想进步与否,关键的是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否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先进的思想总是对历史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如韩非子的-思想之于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启蒙思想之于法国大革命的进行,科学-主义之于国际共运的开展,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之于当代中国的腾飞,等等。

    ②阻碍作用。同先进的思想相反,错误的思想因其同历史发展规律背道而驰,而总是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如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思想的推行,使中国革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理论为害更甚,它的泛滥几乎给人类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③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思想的发展虽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不同阶段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仍是不同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同一思想体系在不同时期也就会起不同的作用,在分析评价这一思想体系的发展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具体阶段具体评价。以儒家思想为例,它曾在两千余年封建社会里发挥过不同的作用。汉唐时期,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它对维护国家的统一起了巨大的粘合作用;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它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降至近代,它甚至成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一块遮羞布。

    ④提供历史的反思。各种思想不但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当时的社会,而且还会为历史的发展提供长期的反思。如中国古代史上,秦朝因对法家思想的过分强调而流于严刑苛法,二世而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经过利害的权衡,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改良主义、西方式的民主共和思想不能挽救中华民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之来指导中国革命。

    三、横向拓宽,展示思想史

    复习教学的广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它一经产生,总是对同时期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的精神渗透。教学中,只有-这种横向的渗透,才能让学生触摸到该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以明清时期为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思想界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这种新思潮对明清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全面的渗透。表现在文学上,出现了以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为主题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表现在戏剧上,产生了以歌颂反抗礼教、追求幸福生活为中心内容的戏剧作品《牡丹亭》;而在绘画上,则涌现出不拘成法、个性突出的“扬州画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以反封建为总体特征的。

    1.把握思想流派之间的相互碰撞。

    思想的发展不是呈单线的,在同一时期的思想界,新旧并陈的各种思想往往会发生交叉碰撞,并发生激烈的论战。复习这一类内容,大致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①梳理史料,拟定专题。如中国近现代史的论战内容可以拟定为五个专题:顽固派与洋务派的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

    ②归纳要点,揭示实质。如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通过筛选史料,可以将胡适的主要观点归纳为:一是在反对空谈的幌子下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是反对用-革命的办法对中国社会实行根本的变革。李大钊的回击则针锋相对:一是既要研究实际问题,也要宣传理想主义;二是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将一个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在把握论战要点的基础上,再由史到论,把握论战的实质:“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辨清了真假社会主义学说,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2.追踪思想的横向输出。

    思想的横向输出,指的是一种著名的思想体系形成之后,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传。复习这一类内容,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切入:

    ①曲径通幽,理顺线索。思想输出的线索,零星出没在课本各章节的相关内容中。只有追踪勾勒,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如绳串珠地掌握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之后,它开始走向世界。其输出线索有二:一是在欧美广泛传播,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及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二是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鼓励了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这样,在统一的时代精神座标系上,就可以将中外近代史上许多次-运动准确定位,从而找到彼此之间的血脉贯通之处。

    ②跟踪剖析,求同立异。思想在横向输出过程中,总要打上输入国的社会烙印,而使其具有一些全新的特点的。对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完整把握一种思想在不同国度传播消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例如: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后,它先后传到了俄国和中国。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中国的王明等人都没有科学地解决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中国化的问题,而这一难题是由列宁和毛泽东来解决的,他们分别创立了俄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其基本原理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它们之间的共性;另一方面,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又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同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指导革命的一些具体策略上,它们往往因国情的不同而又有所不同——如在革命道路问题上,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而中国则是由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他们之间的个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