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解读2003年高考大综合的几点思路
  • 现代汉语“形+动态助词”考察
  • 历史唯物主义和高三难点解析
  • 浅谈命题用语内涵的教学
  • 命题评析1995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与评价
  • 也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 创设历史情景感悟历史真谛
  •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赔款及影响
  •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
  • 最新热门    
     
    艰难的中国近代化

    的御用史学观指导下,对在这一近代化历程中做过杰出贡献的人物如李鸿章、袁世凯和蒋介石,要么半抱琵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干脆否定,反而对其他在实际近代化过程中作用甚微(如林则徐等)甚至起反动作用(如洪秀全、毛泽东等)的人物却大加褒扬,这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
       
       本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李鸿章、袁世凯和蒋介石三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通过各自的活动,起到了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特殊作用,应充分肯定;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时代和学识的局限性,他们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袁、蒋三人分别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第二人和第三人。
       
       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李鸿章一生的事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对外战争及外交活动,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方面。
       
       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主要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方舰船利炮的威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他组织的淮军在上海一带曾和全副西方装备的“洋枪队”、“常胜军”配合作战。这种体验是具有震撼力的,一边是手拿刀枪棍棒等冷兵器的中世纪的清军,靠原始的体力和敌人作近距离的拼杀;一边是来福枪和大炮组成的人数虽少,却可以远距离射杀成片敌人的新式近代化军队。于是聪明而灵活的李鸿章和他的老师曾国藩,同僚左宗棠等人不等到战争结束,就开始购买洋式枪炮武装自己的军队了。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李鸿章等地方实力派为主的洋务派官员,开始了一场悲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大致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一) 以“自强”为口号,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在这一阶段,洋务派官员在安庆、上海、福州、天津等地相继设局,制造枪炮轮船。李鸿章的主要活动是兴办了当时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这些军事工业都是官办的,经营管理是一套封建的官僚制度,制造出来的枪炮-直接拨交军队使用。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主要军队,如湘军和淮军,其武器来源的相当一部分是这些企业提供的。
       
       (二) 创办近代海军
       
       从70年代开始,清政府逐渐开始筹办海军,到80年代末,已有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军。其中李鸿章负责筹办的是北洋舰队,它建成于1888年,大多数购自德国,包括“定远”、“镇远”两艘排水量达7335吨的巨型铁甲舰和其它20余艘3000吨级以下的小舰。总排水量具当时亚洲第一,超过当时的日本,但不幸在甲午战争中却惨败于日本舰队。
       
       (三) 以“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此阶段,洋务派兴办了许多工矿企业,第一个创办也是最成功的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一度吞并了当时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垄断了东南沿海的民间航运。李鸿章等兴办这些民用企业,用意在“求富”,即为军事企业和增强军事力量筹措军费,但是在封建官僚的把持下,除轮船招商局等少数企业外,往往非但赚不了钱,而且还有亏本。
       
       (四)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培养洋务人才
       
       洋务企业起初严重依赖外国,从创办到管理,处处受外国人的操纵控制。为了解决人才问题,清政府开始允许兴办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多数是直接为洋务服务的,许多学校完全依附于洋务企业,如江南机械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师学堂等。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科学人才等,后来也改为江南制造局的附属机构。另外,著名的童子留学美国计划,也是容闳提出,一度得到李鸿章的支持,但后来由于受旧的留学监督的破坏,没几年便停止了。
       
       总结以上活动,可以看出,李鸿章的洋务活动大致有以下特点:1. 以“练兵制器”为中心,民用为军事服务;2. 以技术为中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改变专制体制和文化传统;3. 以官办为中心,从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管理、产品分配等都基本上走官方路线,不是市场经济。总之,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化实践的第一人,主要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可以说近代化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国际上封建主义完全衰落,资本主义正在全球范围里逐步确立。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了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洋务企业的吸引下,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也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因此,可以说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刺激、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在此意义上说,李鸿章不愧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位杰出的实践者。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李鸿章作为封建官僚,他对近代化的认识是极为有限的:在经济上他的洋务企业尽管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本身却带有浓厚的封建官僚性质;在-上,洋务运动根本没有涉及到改革封建专制体制;在文化上,仍然顽固地认为中国的儒家思想美妙无比,因此其近代化还停留在“器物”层面上,对外国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这一点远不如和他同时代的日本的杰出改革人物,如伊藤博文等,后者的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而李鸿章的洋务集三十年之功,却培养不起打败日本的力量,不能不说是改革的局限性所致。有人说,如果没有甲午战争,李鸿章的洋务本来是可以先“器物”,再“制度”,逐步完成中国近代化的使命的。然而历史是不可能假设的,并且李鸿章作为封建官僚,当时没有也不可能具有这样长远的战略眼光。
       
       甲午战争是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试金石,结果中国惨败,日本大胜。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朽堕落。日本大胜的根本原因在于明治政府的高效廉洁。
       
       因此,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艰难地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功不可没。但这一步踉踉跄跄,蹒跚而行,拖着清政府这台千疮百孔的机器前行,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其历史局限性也是应充分看到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