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
  • 中美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 信息技术时代 教师必须具备四种素质
  • 真诚与审美的道德教育
  • 赏识是教师手里最奇妙的力量
  • 谈学生主体性地位
  •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集体备课的探索
  • 论中学历史教师的悟性
  • 历史教育应张扬人文素养大旗
  • 利用档案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
  • 最新热门    
     
    诗歌、对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凸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文学艺术来源于沸腾的生活。充满尖锐矛盾斗争的近代社会,风云激荡,给那些具有敏锐头脑和卓越胆识的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作品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感。近代一些重大事件及其波及面所产生的各种社会意识,差不多都在诗歌、对联及其他文学形式上得到迅速反映,并很快又反馈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文学体裁往往替代了某些舆论的效能,起着抑恶扬善,针砭时弊,抒发情志倡言是非的作用。因此,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一些诗歌、对联很有必要,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修养,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多侧面多角度地评说历史,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本文仅以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两个片段为例,谈谈诗歌、对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诗歌、对联能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它们,人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概貌,这比长篇论述更凝练!更生动形象。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前,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采用正常的贸易手段无法取得优势,便选择“-不见血”的毒品鸦片作为敲门砖。为此,他们贿赂清朝官员、公开武装-,数额巨大,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清政府官僚体制更形腐败,人民经济日趋困顿,对吸食者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严重损害,摧残了社会生产力。这些内容多数人耳熟能详,也有许多史料可以佐证。我选用了一首竹枝词和一首诗歌予以说明。竹枝词写道:

    竹枪一枝,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天;

    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到天。

    淋漓尽致地鞭挞了鸦片的危害。

    鬼灯队队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

    何不专城花县去?春夜寒食未曾醒。

    龚自珍的这首诗歌对当时官吏吸毒成风和鸦片戕害身心的丑态作了辛辣刻画,表达了广大人民痛恨鸦片的共同心声。1838-1839年,当林则徐奉命来到广东查禁鸦片,为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而采取的各种禁烟措施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对他所主持领导的虎门销烟拍手称快,“人间黑雾沉于海,天上红霞化作堤”,便是对禁烟运动的赞美之词,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喜悦之情。英国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激起人民无比愤慨。1841年5月底,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一面光辉的斗争旗帜,许多诗文对此作了歌颂,其中,张维屏写的《三元里》最著名,它写道: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烂,什队百队沿溪出。

    众夷相见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描写了三元里人民壮烈的抗英斗争场面,揭示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以及高昂的爱国主义-。

     

    其次,诗歌、对联有惩恶扬善的功能,对民族英雄大加褒扬,对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予以深刻的揭示和讽刺。这类诗歌、对联数量很多。在有些诗歌、对联中,人们已经朦胧地认识到清朝统治的腐败无能是导致鸦片战争失败和中国人挨打的原因所在。

    1841年2月下旬,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与400多将士浴血奋战,时任钦差大臣的琦善拒派援兵,致使炮台失陷,全体将士牺牲。林则徐为此写了一幅挽联: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凛,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充分表达了对双忠(关天培、麦廷章)的崇高敬意,连英国人也称关天培是“最杰出的元帅”对自坏“长城”的琦善之流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曾组织了二次大出兵,先后委派宗室奕山!奕经为“靖逆”将军和“扬威”将军出师广东!浙江,结果全部失败。广东战役中,前敌指挥杨芳为了对付英军的“邪术”(强烈炮火),曾命地方官员遍收民间马桶用以“抵御”,并称要“以邪制邪”,留下千古笑柄,反映了统治者的愚昧无知。“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是人们对杨芳之流的绝妙讽刺。人们对奕山、奕经的败绩也有诗讥讽:

    再放两钦差,奕奕有虚名;

    扬威威不扬,靖逆逆不靖;

    广省已难堪,浙江辱更甚。

    逆不靖,威不扬,

    二将军难兄难弟。

    ……

    在英军进攻面前,清军将领表现不同。有联可证:

    一战甬江口,督臣死,提臣走;

    再战吴淞口,提臣死,督臣走;

    三战乃及金陵城,江涛寂静噤不声,陈将

    军后谁敢兵?

    唱彻临江节士歌,歌声流愤满山河;

    如何为国捐躯者,只是聋臣醉尉多。

    描绘了在浙江宁波战役、吴淞口战役中牺牲的裕谦(两江总督)和陈化成(江南提督)及逃跑的余步云(浙江提督)和牛谦(两江总督)两种不同态度的人。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不思振作,安于现状,以为是签了“万年和约”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一劳永逸了,重新过起了文恬武嬉、歌舞升平的生活,甚至对鸦片战争中的投降派加官晋爵,粉饰太平,正是颠倒黑白。有人愤而作联讽刺:

    和议成,八省弁兵齐奏凯;

    恩旨下,一城文武尽升官。

     

    第三,诗能言志"通过诗歌,可以窥见历史人物的志向和性格,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多方面丰富历史人物的个性形象。

    1838年12月底,林则徐在接受道光皇帝召见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临行前,他充分估计了当时严峻的形势,表达了坚强的禁烟决心,并作了最坏打算,有诗为证:

    眼看时事息肩难,欲挽颓波酌猛宽。

    集议休教同筑室,领军何必竟登坛。

    苍生果自防毒枭,单笔奚劳融豸冠。

    凭仗儒宗主风教,清纾筹策逮粗官。

    1841年被革职流放新疆后,仍不计个人荣辱得失,无时不以国家社稷为重,这种坦荡襟怀令人读来也是真切感人的: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最后两句表达了林则徐强烈的爱国情怀,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2003年3月,温家宝当选为共和国第6任总理后,在记者招待会上就用了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他为国操劳的决心。

    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前写过一些抒发远大志向的诗歌,典型的有三首: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投地网,收豺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第一首诗表明洪秀全对自己立志献身的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兼具战斗性和-性。第二首诗思路畅通,气度恢弘,文笔熟练工稳,充分反映了洪秀全的志向"第三首诗中,洪秀全自喻为开创帝业的明太祖、汉高祖,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新国家。几首诗连成一体,基本可以看出洪秀全早年的反清理念。

    与洪秀全共创伟业的冯云山在开辟紫荆山根据地的过程中,力尽艰辛,以“拾粪”和帮工度日,与群众打成一片。在逆境中,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信念。有诗写道:

    孤寒到此把身藏,举目无亲也着忙。

    拾粪生涯来度日,他年得志姓名扬。

    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间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此外,他还写了一幅对联,表明心迹,要在紫荆山作为聚义造反的活动区域。

    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为巩固政权,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保障。洪秀全的一幅卧室联反映了当时的情形: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选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诚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

    课堂上穿插讲解这些诗歌、对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认为这些材料不但有助于理解历史知识,更提高了文学修养,有“一箭双雕”的功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