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古代匈奴今何在
  • 刘邦在日本的后裔
  • 孔子后裔在海外
  • 轩辕皇帝实有其人
  • 秦始皇陵之迷
  • 韩信亡楚归汉浅议
  • 齐桓公是活活饿死的
  • 齐桓公与“座右铭”的由来
  • 为商灭夏做出贡献的女间谍
  • 王莽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 最新热门    
     
    南宋议和杂谈

    南宋议和杂谈

        自来多数论者认为宋高宗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不让徽钦二帝返回,故在大好形势下向金国妥协,杀害岳飞。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当时形势所逼,议和乃大势所趋,远有朱熹,近有张中行、朱海军等都持此观点。张中行先生就曾反问,以全宋的力量还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用江南半壁就想打败金国?

        笔者以前也认同前一种观点,后来多看了些书才觉得事出有因,查无实据。骂赵构的人言之凿凿,却提不出什么证据,只是臆测而已。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由于情况的复杂,任何一个历史学家都可从一个与众不同的原因解释历史事件。只要历史结果已知,历史学家总可以编造出别人难以驳倒的解释,所以必须反对用单一样本进行推理。他提出这样一条法则:任何对历史规律的解释必须适用于两个以上的事件才算成立。奥尔森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将全部事例分类,考察每一类中的全部事例,这样至少可以排除在这一类事件中选取事例的偏见。这实际是大数定理的应用。只要样本多了,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就会减小,事件就会呈现出其本来的面目。

        无独有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也提出研究历史要用对比的案例来比照,就事论事是得不出结论的。这很正常,因为我们能提出解释在于事件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如果只发生一次,我们如何能确定我们提出的解释是正确的呢?那不过是自说自话罢了。当然,正如秦晖先生所言,历史的解释只是概率性因果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