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中考复习的“冲刺”对策
  • 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
  • 浅谈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
  • 浅谈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主体性
  • 浅谈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 中国近现代史记忆方法
  • 注意隐形的历史知识点
  • 重要知识异同点的比较
  • 历史选择题求解案例
  • 历史材料解析题求解案例
  • 最新热门    
     
    浅谈高三学生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若干做法


       一、应该掌握与国际关系史相关的基础知识: 国际关系史主要是资本主义关系史它包括世界近现代史上3种类型的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等。具体相关的基础知识有:早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拿破仑对外战争、克里木战争、普法战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三次武装干涉苏俄、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年代的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政策、美苏争霸、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等主要内容。
       二、应该把握国际关系史的基本情况: 国际关系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不可能建立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间的关系。当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之后,大工业已经产生,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大量的商品要寻求市场,大工业本身又要求取得世界各地的原料资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和存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主要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依据国家关系,主要矛盾以及国家-格局的发展变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家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一)从17世纪下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时期。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亚洲、美洲各国虽然与这一中心舞台有着不同程度性质的关系,但都不是中心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斗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1、17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国家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亚洲、非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了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同时,欧洲列强之间,英国由于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因此先后打败了殖民强国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期,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从英国开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由手工劳动发展到机器生产,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列强到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加紧对殖民地的人民进行疯狂的掠夺,造成了当地的贫困落后,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基础的重大变化,导致了欧洲-格局的重大变化,产生了资本主义进步势力与封建反动势力的大较量,法国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失败与神圣同盟的成立,表明欧洲反动势力在当时占有优势,此时,欧洲列强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先后爆发了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克里木战争以及普法战争等,法俄势力受到削弱,德国开始崛起。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遭受的灾难更深更重。随着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等国家发展缓慢,美、德、日等国经济发展迅速,改变了它们之间力量的对比导致了他们之间的新矛盾,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紧张局势。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它们之间不断的扩军备战,战争危机加剧,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是局部战争,1914年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战,它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争霸战争。 在这一时期,英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一度成为“世界工场”,所以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英德矛盾是这时的主要矛盾。
       (二)从一战后至二战期间为第二时期,此时,美国经济势力大大增强,与之相反,欧洲主要国家都因战争而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诞生,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在这一历史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开始从欧洲向它的两侧转移。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1、一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矛盾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极大的威胁和冲击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因而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新生的苏俄进行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但结果遭到失败,受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斗争高涨,冲击了西方的殖民统治体系,殖民国家被迫改变统治策略,如英国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内政和外交独立自主,国联实行“委任统治”制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其中英法争夺欧洲霸权斗争激烈,美国妄图控制世界,预谋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但是由于双方实力均无明显优势,最终相互妥协退让,确立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在20年代出现了和平发展的短暂局面。 2、进入30年代后,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德、意、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妄图建立“欧洲新秩序”和“大东亚新秩序”,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崩溃。英美被迫加入反法西斯战争行列,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与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矛盾。
       (三)二战后至今为第三时期,国际关系的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从1945年到50年代末,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时期。。二战给世界历史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和整个殖民主义的衰落。美国在战争中迅速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使它急于谋求世界霸权,采取了“冷战政策”,组成了北约-军事集团。与此同时,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东欧、中国、朝鲜、蒙古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诞生。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结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从50年代末至70年代,是两大阵营解体与三个世界格局出现时期。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同时,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分裂,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中心。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所代替,它们构成第一世界;亚非拉独立国家形成了一股独立的-力量。反帝、反殖、反霸,构成了第三世界;日本和西欧的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发展,它们既不同于超级大国,又不同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两者中间,构成第二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3、从80年代至今,是两极格局趋向崩溃,国际关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从60年代至70年代的10年间,世界多极化的局面已经出现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极趋势进一步加强。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中,日本和西欧共同体国家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同美国的矛盾日益增多,美国已不像以前那样随意支配、影响西方同盟。与此同时,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与指挥,要求独立自主,积极与西方发展关系。第三世界不断发展,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等在世界前所未有的变化,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以美苏为主的两极格局完全崩溃。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各种力量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问题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欧洲格局或美苏争霸格局。急剧变化的欧洲、迅速崛起的日本、改革开放中的中国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革命的巨大推动,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相互依存的关系日趋明显。这一切都说明,在新的国际格局里面,不会只有一个中心。
       三、 帮助学生剖析国际关系史的重点难点:国际关系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质、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近现代国际-格局或体系的特点、演变过程及其根本原因,近现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与斗争的原因等。
       1、马克思指出,国家关系就其实质来说是“第二级的和第-的东西,总之,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它是由来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内容包括-、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主要是国家间的-关系。国家关系首先是国家-关系,是政府(国际的正式代表)间的-关系, 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关系,他影响着国际-、文化关系的变化发展。这些多方面、多层次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之间的竞争、冲突与合作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竞争是一种最为普通的基本状态,这是由国家的基本属性主权所决定的。冲突的表现几乎无处不在,如边界之争、侵略与反侵略、称霸与反称霸等等。国际合作有很多种类型,但是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国际利益在某一时期的汇合。它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
       2、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割据或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充满矛盾斗争的国家关系状态。任何割据或体系从他们的形成之日起孕育着变动的因素。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割据大致经历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等阶段。促使国际格局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因此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势力。国家之间的冲突与竞争,实际上是实力的较量。实力较量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的。实力的消长,国家的兴衰不可避免不可避免。
        3、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是必然的,一方面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资产阶级的本质所决定的,它们为了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侵略扩张,争夺瓜分世界,必然产生矛盾。需要注意的是,国际-中,民族与国家的利益总是放在第一位的,国际关系并不是一般的阶级关系,在这一方面,不应当将认识论与方法论同历史发展客观事实相混淆,不然就无法解释国际关系中的许多纷繁复杂的现象,如果抓住主权国家,国家利益这一基本点,再复杂的现象背后的本质也会显露出来。
       四、 复习中尽量体现学科的能力要求 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学生在复习中解决国际关系史的以下能力要求: 1、记住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与基本史实,如列强之间的争霸战争与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与国际文献、重大的国际-军事组织或集团等。 2、概括归纳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及其内在的联系;准确把握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或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过程。 3、深刻分析国际关系中各个时期存在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实力消长的过程及原因;分别掌握英法、英美、英德、英俄、美日、中美、中日等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原因,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掠夺性及它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的促进作用。 4、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的性质及其影响。 5、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关系,它影响着国际-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国际关系格局或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促使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实力的较量;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根源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总之,只有在复习中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特征;解决其中的重点、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学科能力要求,在遇到国际关系史的有关问题考试时,才不会感到棘手,这样所分析的问题的才是中肯的,不管国际风云怎样变化,只要我们对国际关系的本质抓住了,对它的预测将是正确的。
       
       参考书目: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
       《1998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
       马克思恩格思选集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