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调查与应对
  • 谈如何搞好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工作
  • 发扬学生主体参与 优化历史教学
  • 历史课导入语的设计
  • 走出历史课改的误区
  • 历史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线索
  • 纳粹为什么迫害犹太人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
  •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 最新热门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

    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够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对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传统历史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 新课程 多媒体 历史教学 有效途径

    一、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必然性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正如教育部长陈至立提出的“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①。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多媒体技术,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历史课堂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演示等历史教学媒体已不能满足现代历史教学的需要。这是因为:

    1、            历史学科具有具体性。

    历史资料繁多,结论又是以史料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而得出的。据此,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为此,教师或需将大量的课外资料带进课堂,或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大量材料。在现实中,这两点似乎都不太可能。

    2、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

    历史所研究的对象均为过去的“时”与“空”。从“时”而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而言,即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因此很难向学生表述清楚。另外还有抽象的概念也难以解释。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强调直观教学,视演示法为理想的教学方法。

    而多媒体则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足。

    何谓多媒体技术?专家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各个不同的电子媒体集成并控制起来,将各种信息有机联系起来,以构成能够进行人机交互的综合信息系统的一种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三大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编制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的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教育理论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之一,自然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为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其中直接的是视听教育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根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1)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这说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来自视听;(2)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20%,自己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占70%,这就是说,如果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信息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将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以及将实时控制动态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因此,多媒体提供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觉的综合刺激。既然视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保持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就应该将教学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以视听方式展现给学生。而实现这一切在网络环境下是多么轻而易举的事。以历史为例,网络上大量的影视作品,文史图片,只要稍为剪辑就可直接运用到教学中。如在《北伐战争》一课中,可剪辑电影《大浪淘沙》片断,《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中,可剪辑《渡江侦察记》中攻占南京片断等。

    教育传播学理论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多媒体是优化教学的手段,媒体与学生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而非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多媒体网络平台在这方面有突出的优点,后文将作更详细的论述。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尚需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最重要也是最先进的首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尤其是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其基本观点是:(1)知识不仅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教学中多向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或合作性地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相互学习;(3)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质就是创造一种学习情境,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库,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三、多媒体历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上文已叙述了多媒体教学理论,那么如何进行教与学即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最好根据多媒体教室的设计特点来选择。就我校来看,多媒体教室有一个网络控制平台,其功能主要有:广播教学、屏幕显示、电子抢答、师生对讲、课堂讨论、摇控辅导、网络影院等12项功能,可以用来实行两种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前者用于人机复合辅助教学,后者用于师生协作学习模式。

    下面以历史课为例,就上述两种模式各举一例。

    其一:人机复合辅助教学。实例:《美苏争霸》,课前由教师用Authorware制成CAI课件。教学过程简略如下:

    (1)利用网络平台的“广播教学”功能打开CAI课件。

    (2)展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掰手腕的漫画,背景音乐为“两只老虎”。教师让学生说说漫画的寓意。

    (3)教师打开“学习目标”略为讲解。

    (4)学生阅读教材和课件提供的“资料查询”找出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各自战略。教师用“屏幕监视”功能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师生“对讲功能”与个别学生交谈。

    (5)教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播放有关视频资料。其间利用“电子抢答”功能提问,学生回答。气氛活跃。

    (6)教师稍作小结进入练习巩固阶段。学生利用课件提供的个别化学习功能做题。教师用“屏幕监视”功能,观察学生答题情况。

    (7)教师小结学生答题情况,对典型错误题作分析。

    (8)退出课件,下课。

    其二:网络环境下师生协作学习。

    师生协作学习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它是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共同解决某个问题。实例:《新文化运动》。

    (1)教师根据教材设计问题: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全盘否定儒家思想,你认为是否妥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

    (2)教师按学生的水平层次分成10个小组,每组6人,分别给出10个小问题。

    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

    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析

    ③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

    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

    ⑤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

    ⑥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

    ⑦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

    ⑧封建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祸害

    ⑨儒家文化的内涵

    ⑩儒家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3)教师提供参考网络地址:

    ①历史文化:http:heritage.cn.tom.com

    ②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

    ③中国孔子:http:www.chinakongzi.com

    ④国家文化网:http:www.nationculture.com

    ⑤中国历史网:http:www.china-history.com

    ⑥历史在线:http:www.history.com.cn

    ⑦中庸之道:http:www.meancn.com

    ⑧超星图书馆:http:www.ssreader.com

    (4)学生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

    (5)教师打开“屏幕监视”、“电子举手”、“课堂讨论”等功能,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6)学生组织整理信息。

    (7)各小组选派代表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

    (8)教师根据学生的各个小问题答案进行综合化处理,由学生课后完成。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

    四、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优势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像这样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历史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主动发展。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具体表现在: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论的研究者和广大教师把研究方向越来越聚焦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上来。这种教育价值观体现了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人本意识,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最根本的核心,即人的主体性。实践表明,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既要重视知识系统本身的处理、传递的方式和方法,也要重视伴随认知过程的情感系统的心理体验,而且后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能变繁为简,易于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在上中国近现代史《国统区危机四伏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这一节时,由于课本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无味,传统教学往往不能把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我就制作了一个课件,如介绍国统区物价暴涨的情况,讲到“1936年100元法币可买一头牛,而1947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到”时,用牛慢慢变成火柴的动画效果,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觉到国统区经济崩溃的现状。还在其中插入两段影片进行对比,一段是国统区人民生活困苦、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一段是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人民敲锣打鼓踊跃参军的片断,让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形成反差,对课文知识掌握也更加深刻,参与度也就越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破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能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迅速更换,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还可以随画面变化产生相应的声音,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做到视听并用,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学习,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大量教学信息进行优化处理。还可通过课件向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然、人文等资料,扩充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世界近现代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这一节,事件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广,变化大,学生难掌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又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再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我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大纲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又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击退沙俄侵略三段录像片,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再如讲中国近现代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前进》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几秒钟时间,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另外,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四)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而以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模式中,让学生们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根据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进度来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积累宝贵的教育资源。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有许多因灵感激发的精彩应答场面瞬间即逝,其间显现的创新思维活动无法再现出来以启迪后人;学生作业中反映出学习的成就与不足,也很难为以后经历这段学习过程的师生借鉴,造成一种无形的教育浪费。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可将许多讨论、作业情况保存下来,供其他教师、学生分析、点评、学习、借鉴,成为一种与历史资料同等珍贵的教育资源。

    (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金字塔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外观宏伟、庄严;内部结构复杂,装饰精致;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金字塔作什么用?在地处沙漠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七)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使教师的教学风格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从《新航路》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效果看,第一是容量大,教师将大量的图、文资料带进了课堂教学之中,增加了知识量,这是以往任何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实现的,对学生而言则开拓了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第二将教师难以表达清楚的航行路线和概念通过二维、三维动画的展示解释清楚。如:为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这个概念。在屏幕下部制作了一架天平,天平的左边是一条鳄鱼代表人,而天平的右边是不断下落的黄金(正好落在天平上),随着黄金落在天平上数量的增多,左边代表人的鳄鱼也在不断增大,这样就轻易、形象地将这个概念解释清楚了。又如:在展示达⑤伽马航行路线时,在世界地图葡萄牙国界处先出现一艘帆船,帆船沿着当年达·伽马航行路线行进的同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又用红色条紧随船后,又配以旁白与穿插相关图片。学生课后纷纷赞许多媒体教学课,它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与掌握知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三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在组织学生讨论新航路开辟影响时,用一组图画的展示,来提示学生,学生以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又如:《新航路》教学软件为配合历史课堂教学中外历史进行了比较,把郑和与达·伽马的航行进行了对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两次航行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将中外历史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能力,又客观地评析了两次航行的不同作用,培养了学习历史的能力,拓展了思路。课后学生表示以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难以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快捷、简便地落实了,现在可以腾出更多时间,集中精力,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能培养其能力的问题,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精神高度集中,适合了高速度、快节奏、大容量的现代历史课堂教学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如上所述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有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需要我们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理论学习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与教育理论紧密联系,理论可以指导一切实践(教学)活动,反过来理论又为教学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教学中,也必须充分考虑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只有充分掌握了包括学习理论(即通过学习的产生、过程和规律,达到有效的学习)、教学理论(即合理设计教学情境,达到完成学校教育目的的作用)和传播理论(即通过灵活的教育途径,达到完善的教育功能)在内的众多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在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而不致陷入流于形式,与课堂教学脱钩的地步。

    (二)多媒体技术与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关系。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的教育事业不会因为有了新的教育手段便会现代化,更需要的是具有现代观念的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传播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不能再一支粉笔走天涯,而要把自己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接受、消化、使用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强调指出的:“教育工作者要从批判的观点来使用媒体,对媒体本身要加以学习,并透过媒体表现自己”②。因此要求广大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而且最好能自己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提高驾驭教学资源的能力,达到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三)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要素的关系。

    首先是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紧紧为教学目的服务,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下,在教学计划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某种媒体对应于某一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要用的地方,则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所以,根据每堂历史课的目标需要来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的关键。

    (四)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必须研究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其组合,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五)媒体技术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一堂历史课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善,而要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理解历史知识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上。一节课是让学生从探求历史过程得出结论,还是从结论出发去分析历史发展过程?是用启发性教学,还用分析归纳法教学或讨论总结法教学?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充分认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机的根据是教与学,目的是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应对新课程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开启学生智慧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正如《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所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应发挥出自己的才情,和学生一同融入这个具有生命活力的同构体,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走向“学生、教师、文本,平等对话;过程、情境、情智,立体展示”的历史教学新境界。
     

    参考文献

    ①何克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编者的话”第1页。

     ②《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研究报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③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等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4月版。

    ④全称为:《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开辟》,该软件在1999年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上海市普教教学软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⑤《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研究报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