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历史,该变了
  • 课堂的巩固和延伸──作业之我见
  • 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
  • 精益求精上台阶──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探索
  • 唤起主动突出主体──历史课改浅谈
  • 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 历史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 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可──历史教学的意义之新识
  • 历史课导入语的设计
  • 最新热门    
     
    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面实施。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更应首当其冲,积极行动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为此,现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的新课程开放式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思考和盘托出,以求教于同仁。

    一、对现有教材的审视与整理

    按新课程理念,我省各市区选择采用了几套不同版本的教材,历史教材有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和岳麓版,盐城市采用的是人民版。各种版本都有各自的特色,通过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培训,我认识到教材只不过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用来教育学生成长的工具,关键应该是看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成长、成熟了多少,而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教材。也就是说不能教学生学教材,而是利用教材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对教材的重视应该是次要的,而学生的身心成长应该放在第一位。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的做法主要是让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结构,评价教材中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否合理、全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甚至是与教材观点完全不一致的看法;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有多种不同意见的辩论。这就是说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看教材,把教材当成是帮助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本书、一种工具而已。

    同时,我还大胆地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去掉其中琐碎繁杂的不太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内容,对于那些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的内容也进行淡化处理,而把教材中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加以高度重视,以点带面,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并从中感悟历史,感悟人生。

    二、对课堂结构的调整与安排

    由于对教材地位认识的转变,原来把教材当成教学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会跟着改变,为此,我对课堂结构做了这样的调整与安排:

    首先,布置学生课前用十到十五分钟时间,把需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像是读小说一样,先看一遍(因为历史的课时本来就少,课堂时间就显得更紧张,阅读任务必须安排在课前),上课后,让部分学生分段讲解教材的内容(毋需拓宽加深,只要能叙述事件的起因、过程、影响等,也不能照读教材,必须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基础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能基本衔接和连贯就行),教师这时与其他学生一样成了听众,但是必须听得比其他学生都认真,还要随时负责解决学生讲述过程中的部分疑难之处。

    其次,组织学生列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即“知识树”或示意图形式),这样的结构不只是一种,可以从某个侧面、某个专题去构建,或在结构的表述方式上也可以是多样的。做到了这一点,可以证明学生已理解了教材内容的主要部分,并且已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

    第三,仍然由学生负责,找出这一课所学习的教材中,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影响、作用、评价等主要结论性的句段。找出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应特别强调,观点不求一致,但要言之成理。然后还要组织学生对一些“焦点式”的问题展开辩论。辩论的目的不是要达到观点的一致,而是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能力。这种辩论不会每节课都有,但如果一旦遇到,必须认真组织好,这是一种促进学生成长的非常难得的机会。

    最后,由学生代表做课堂学习的心得小结,这种小结在开学之初就应该把要求对学生讲清楚,不能固定一两个学生,应该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总结陈词,以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实际上也是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必须全身心投入,不然就很难有总结性的表述。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明白,通过本课的学习和研讨,觉得自己在思想认识上或者在知识面等方面有哪些提高或拓宽,也就是让他们觉得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长。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

    三、对学生作业的重新布置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原来每节教材后面所附的练习题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其实书后所附题目本身往往比较正统,一般不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我布置的作业常常是这样的:

    1、写一篇与已学知识相关的历史小论文,不是每节课都有布置,但鼓励多写。

    2、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教材;

    3、去查阅相关资料,甚至有条件的还可以阅读、浏览与新一节教材课文内容相关的著作、报刊、网页等;

    这样就改变了历史作业的死板格式,让学生从人类丰厚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中学的历史课一般是一周开设两节,而阅读一节教材至多需要十多分钟,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写作,这不仅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而且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了非常适用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改变旧式高考模式下历史作业死板和负面作用明显的好办法。

    四、对学生评估机制的重新建立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用原来的一份试卷来判定学生优劣的评价机制就不能适用了,必须重新建立一套对学生的评估机制。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1、每一节课都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做统计,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性等第评价(占20%);

    2、对每位学生的独到见解做统计(与教材课文不完全一致,但又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占30%);

    3、对每位同学做的历史小论文做统计(篇数和质量,有较高质量的小论文,还要张贴上墙,并帮助修改寄送有关中学生学习的报刊杂志社)(占20%);

    4、完成有适当容量的历史基础知识试题测试(平时学校统一要求完成的练习、作业或考试)(占30%)。

    最后按这四个方面的比例,合计出每个学生的学期历史学习成绩。当我在每节课上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做统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增加了几分。而且用上面所说的方法统计学生的成绩,我认为比只用一份试卷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要合理、全面得多,从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