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应对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 打开历史的书,点亮信念的灯
  • 打开历史的书,点亮信念的灯
  • 传说时代的军事民主制
  •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反思与困惑
  • 诚信是本 和谐发展──课程改革评价的思考
  • 历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 唱响历史教学的“三步曲”
  • 《史记》之误
  • “新课改”教学反思
  • 最新热门    
     
    让学生登上“历史舞台”

    应是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学生如何学习、领悟。所以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登上历史学习的舞台,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一、审美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课程有十几门,并不是每位学生对每门学科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历史这门课,部分同学接触到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后,觉得难写难记,枯燥烦琐,于是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完全失去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要从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上下功夫,采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其实,新版的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提供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师,关键是如何运用。我们应紧紧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营造师生和谐的学习、建构气氛,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易于同老师形成互动。这样让学生在历史的空间中自由翱翔,学生得到的是美的享受和人文关怀。

    1)让学生仿制文物

    以往的历史教学,我们都习惯于拿着现成的教具展示给学生,虽然学生能直观的看到但对它如何制作的过程,如何体现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却感受不到,而且课堂展示一闪而过,学生对此印象不深,针对这些弊端,在教学中我大胆改变了教学中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引导学生仿制文物。我给学生提供仿制文物的选材要求,剩下的就是学生回家自己找材料制作,我们的交件日期一般都是以一个月为准,因为有些文物需要埋在地下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逼真的程度。学生先后仿制了甲骨文、半坡遗址模型、大汶口遗址模型、汉代画像砖、赵州桥、彩陶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丰富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观看影片

    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将加深你对事件的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多次与学生一起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录像,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鸦片战争》,反映五四爱国运动的影片《我的一九一九》,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世纪的悲剧》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3)写作论文

    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同学们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写的题目《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联想到今天的环境保护》,这是个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你可以任思维驰聘,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滥砍滥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此后我多次布置这种论文,我选择的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只求论文短小精悍,说明问题,不求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每次我都把其中的优秀论文挑选出来在全班展出,让全班同学一览他们的风采,这也将更加激励学生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4)历史剧表演

    为再现历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节,我们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当然这很花时间,事先得准备一段日子,教师拟好主题,学生表演各个角色,故事情节和对白都由学生自编自导,但不能偏离主题,必须体现书本中要求的基本知识点。我们表演的历史剧《张骞出使西域》,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如:汉武帝的皇冠,张骞手中的汉节,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服装等。学生自己准备西域的物产,葡萄、核桃、苜蓿等。表演时,他们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汉武帝想通西域时的急切心情,张骞的刚毅与勇敢,西域各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匈奴的强悍与凶猛,都通过学生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历史剧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二、教师精心设疑,鼓励学生质疑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许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设疑导学已成为普遍的激发兴趣的手段。有的已形成一种系统的教学模式,可见大家对“问题”的重视。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可以启迪无限丰富的联想,形成创见性的观点;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

    设问的方法有许多,可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如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步步深入;也可逆向提问,如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中的《伐无道,诛暴秦》一课,可设问:“若天不下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代历史人物发问:“假如你是商鞅,你将如何实施变法?”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主体意识,渲染历史情境。总之,问题要落在关键处,要在平淡中激起波澜。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我尝试到,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提问题,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中学生表现欲望很强,这样既锻炼了能力又能做到集思广益。有的同学的提问虽显稚嫩,但这也不失为引导其学习兴趣的一个好主法。让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中初步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把历史融入生活

    课程改革的实施,尽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仍然没有突破“读问讲练”这种模式。寻求和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空间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尝试过以下一些形式,效果不错:①主题辩论,教材提供的辩题很多,如秦始皇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②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故事或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孙中山的故事,拿破仑的故事等。③知识接龙,如中国古代史出现的成语。④师生相互问难、单元历史知识擂台赛、学生自拟试题。⑤情景再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既保证教学内容按期完成,又能开展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呢?我的做法就是合并课时,这样做可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过程,不割裂历史,有利于学生辩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总之,在我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师生和谐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提高,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我们大家来说,还属新生事物,我们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而且,新课改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过程,我们只是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愿意和大家一道,积极地投身到这股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我们相信:课改,必将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春天。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