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形演·口演·手演──厦门五中历史组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 “合作式教学”在初一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合作式教学”在初一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邢晓凤从高考看历史地理观的培养
  • 构建体系 倡导方式
  • 中学历史课堂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
  • 在历史课程改革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 以选题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 最新热门    
     
    新课标下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

    堂天地,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性”;介绍史学研究动态,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创设多种问题情境,营造开放的思维活动空间

    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并巧妙地把问题契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去想象,去创造。

    例如,当我在上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讲到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我向学生提问: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有人说“十年内战,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党人和革命群众,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放了他”。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西安事变?请说说理由。教师把学生置身于当时的环境,设置悬念、诱导探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让学生质疑争辩。通过激烈的争辩,学生们对如何解决西安事变主要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法:1.放了蒋介石;2.杀了蒋介石;3.既不杀又不放,而是软禁蒋介石。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又比如,在学习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内容时,教师这样设问:如果没有嬴政,六国会不会被灭掉?全国会不会统一?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讨论。这种变换思维角度,打破了思维定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阐述观点的做法,有助于学生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

    二、让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掌握思维的钥匙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设置问题情景,进行角色变换,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当我讲到河姆渡和半坡氏族的原始居民都已经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时,就让学生对比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复原图。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这两种房屋的构造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肯动脑筋,敢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精神,然后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地面低洼潮湿,干栏式房屋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适合所处的自然环境;而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干燥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有保暖、避风的好处。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提供思考、提问的机会,激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胆辩论,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三、插入时事“热点”,进行古今中外比较,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性”

    课改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适当插入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认知历史,阐释历史的基础上,对时事“热点”进行分析、理解和判断,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思考人类的发展,体现自身的价值。

    如:讲授日本侵华史时,我插入了赵薇军旗装事件和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侵华史、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材料。一时间,教室里群情激愤,于是我“趁热打铁”,启发提问:1.由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侵华史、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你想到了什么?2.由赵薇军旗装事件你又想到了什么?3.你认为中日关系应如何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日本侵华史的过程中探究以上问题,更加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同时“以古鉴今”:不能忘记历史,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以及对中国和世界和平构成的威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又如,当讲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蒋介石逃往台湾,导致了今天海峡两岸相隔的状态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台湾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兴奋,纷纷说“台湾当局想进行公投制宪”“陈水扁想借民主之名搞‘台独’”我及时发问:想一想,如果台湾当局进行的有利于“台独”的“公投立法”成功,你认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台湾当局下一步想进行“台独公投”,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结果?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该如何面对?学生各抒己见,一方面谴责陈水扁当局假借民意进行的“台独”分裂活动,认为这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是对两岸关系的破坏,是对台湾局势和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威胁,也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另一方面,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从学习历史知识转移到了思考、解决现实问题,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培养,思想上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四、把史学界争论的问题适当引进课堂,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

    教师除了按教材的观点讲述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史学研究动态,一些有时代气息、代表当代水平的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吸收进来,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开放的思想观念,探求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在当今的历史研究中至少有四种不同看法:一是基本否定,二是基本肯定,三是“一分为二”,四是具体分析。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地评价历史事件,多种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多重角度思考历史规律,多层面认识历史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学界的研究动态,拓宽思路,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了解这些新的历史信息,更让学生明白,观点不是一成不变、僵死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深入,人们的历史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以此开拓他们的视野和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历史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

    如今的中学生知识面宽,他们往往不满足于课本上的东西,渴望教师能把他们带入广阔的知识领域。于是,我尝试开设历史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兴趣小组、举办辩论会、举办历史名画展、摄影展、邮展等。例如邮展,不少学生喜欢集邮,我指导学生把自己所集邮票按历史专题进行分类组合:如中国历史服饰、中国古代科学家、十大元帅、改革开放成就等,并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对每组邮票进行说明、展示和交流,并进行专题讨论,这样将学生带入一个多姿多彩的历史学习境地,增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性,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为广阔。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开展历史课堂即兴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或制作历史小报;或模仿、实践古人的科学小制作,如,学毕升制活字、用祖冲之的方法计算圆周率;或展开自己的想象,体验古代、近代人的生产与生活;或进行情感与交流,如由北京人山洞里的一堆火,设想体验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由王昭君出塞图,设想体验此情此境中不同人物的心态、王昭君的心理活动及昭君和亲后可能出现的局面,探讨和亲的意义等。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历史学习的领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科应用中不断拓宽。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必须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全方位变革。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全面采用“探究性学习法”和“渗透性学习法”,积极拓宽、延伸历史课堂活动等,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我们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