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形演·口演·手演──厦门五中历史组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 新课标下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
  • 新课标改革中的历史教学
  • 厦门市历史新课标实验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 厦门市历史新课标实验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 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与学初探
  • 挖掘教材 比较教学
  • 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运用历史
  • 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程改革
  • 试论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 最新热门    
     
    让历史课活起来

    /P>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学习历史

    走进“分组学导” 的课堂,顿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桌而坐,这种形式便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由讲台来到了学生中间,那亲切、鼓励的话语,充满-的语言,一个默许的眼神,激发了学生愉悦的情感,引导学生自觉走入历史知识的海洋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畅所欲言,思想活跃,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逐渐形成了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成果交流的良好氛围。正如学生所说:“上历史课没有任何压力,心情轻松愉快,在说说笑笑、写写画画中就把历史知识记牢了”。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利。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为此,教师常用商量的口吻提问,以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思考。如讲完一个标题或一段内容后,教师会这样问学生:“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感想?”“你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实践的地位。而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评价总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个见解。教师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的看法很独特”“你很有思想”“你的分析很透彻”“你看问题很尖锐”“你能有这样的看法很了不起”,等等。一这些评价性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适时的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求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最大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问题,以及经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分组学导”模式课,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必要的指导,适当的点拨,学生自觉预习,以小组的形式,交流信息,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分组学导”课上,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知识,教师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答案,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而是积极引导,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体验一些成功的快乐!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郑成功收复台湾” 一目时,课堂上,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个个跃跃欲试,争相表态。首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概括了本目的要点,接着另一名学生介绍郑成功的事迹,有的学生提示大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1662年,而不是出发时的1661年”,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有学生补充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要原因,还有学生站起来评价郑成功反抗外来侵略,是一位民族英雄,使知识进一步深化。这个时候教师及时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学生情绪高涨,踊跃发言,指出我国古代从三国到清代对台湾的联系及管辖的史实,证明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前后知识做了衔接。这样,在学生不断补充、总结、概括和教师的适时讲解中,一个个问题明朗了,一条条线索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学会了学习。

    在“分组学导” 的课堂上,学生主动求知,提前预习,积极参与,是因为教师适时运用了激励机制。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预习提问与小组竞赛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课前鼓励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预习学习内容,为使小组在课堂上获胜,学生想尽办法,拓宽知识面,有的上网查寻,有的翻阅资料,有的编制历史小报,有的编写历史歌谣,加强了组内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创造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问,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融入历史事件中去观察思考,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判断、选择、评价,以得出最佳答案。如有的教师在讲完“秦的统一”与“秦末农民战争与秦朝灭亡”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对秦始皇究竟应该给予肯定还是否定的评价?这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有的说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筑了长城等,功绩巨大,应予以肯定;这时马上有学生起来反驳,秦始皇也干了不少坏事,修长城劳民伤财,还“焚书坑儒”,制定苛政厉法,严酷压制人民,不应肯定。经过争辩,学生统一了认识,即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些方面的贡献应该肯定。这样,不仅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究问题,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分组学导” 的课堂还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由于长期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很乐于,也敢于将自己的疑惑之处讲出来。如有的教师在上课伊始,把复习旧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一回历史小导师,带领大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并提出预习思考题。当学生的思维见解被肯定后,他们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课堂也出现了热烈、活泼的场面,从而轻松、愉悦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体现实践精神

    历史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师应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尝试体验阅读、操作、表演、编辑、综合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如一位教师在讲“甲午中日战争” 时,就播放了一段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断,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情境” 中去,尽可能地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然后再跟随教师学习这一段历史,效果很好。

    还有的教师在讲解“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商鞅舌战群儒”,分别让学生扮演商鞅、秦孝公及大臣,生动地展现了商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力排阻力,为改变祖宗之法,建立新制度的斗争历程。

    “分组学导” 的课堂,还非常注重归纳总结,不论是教师总结还是学生总结,教师总是引导学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精炼的语言,强化学生的记忆,这也是“分组学导”教学的一大特色。如有一位教师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时,以歌谣的形式概括了本课内容,并谱上熟悉的曲子,让一位学生用手风琴伴奏,男女同声高唱:“日本侵朝吞中华,甲午战争始爆发。保卫平壤勇献身,……”不仅使学生享受到音乐的美感,还巩固了新知。

    “分组学导”模式课,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尝试,通过师生的情感交融,学生自主的学习,初步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只有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泼,学得主动,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