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形演·口演·手演──厦门五中历史组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 新课标下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
  • 新课标改革中的历史教学
  • 厦门市历史新课标实验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 厦门市历史新课标实验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 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与学初探
  • 挖掘教材 比较教学
  • 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运用历史
  • 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程改革
  • 试论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 最新热门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的基本理念。历史教师应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拟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的特点,谈谈如何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一、新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是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前提

    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像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翻看每课书,首先进入学生眼帘的是“导入框”,它以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有趣的传说、诗歌、文物、名胜古迹、精美的图画等开篇,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讲《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再如,用昭君墓前董必武所写诗句导入《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课,等等。这种丰富多样的导入框,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框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正文的学习。

    新教材在课文内容上插入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并注重对历史过程的生动叙述。尤其是课文中的阅读文字,更注意叙述生动的史实。文字的表述也更加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如讲“推恩今” 时,新教材的正文里并没有出现“推恩令” 这个较难理解的概念,而是用生动的史实进行了叙述。另外,新教材还配有大量的图片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在每课的“动脑筋” 以及“活动和探究” 课里安排的也都是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自由阅读卡中的内容,也安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历史知识。

    新教材所具有的这些有趣和生动的内容必将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极大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由“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新教材新设的栏目,有利于实行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动脑筋” 等栏目便于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究

    新教材在课文中间专设的一系列多层次、多类型的探究性栏目如“动脑筋” 等,旨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究历史问题,初步体会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启发学生领悟教科书上的内容。本册教材中的“动脑筋” 栏目共有45处,如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就有四处设问: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2.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3.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怎样看?这一问中还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判断。教师要充分运用“动脑筋”栏目,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评一评、乐一乐。这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的评判能力。

    (二)利用历史插图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

    新教材配有大量的插图,书前的彩图就有33幅。这些插图中包含着许多信息,它们是文字所不能包容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这些插图,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发现、探究色彩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对于第20课中“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插图,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最后可达成共识:1.少数民族的衣着已是宽袖和肥裤;2.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在生活习俗方面已受到汉族的影响;3.北京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教师可以把这种探究活动设计为三个步骤:(1)学生根据插图的内容提出问题;(2)学生发现、探究历史插图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3)总结探究过程,形成书面材料。可见,利用插图进行探究教学活动,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活动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训练他们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教材从整体上设计了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系,一学期设计了五个专门的活动课:寻找历史、编历史小故事、辩论课、如何运用历史地图、年代计算法。新教材所安排的这些不同内容的活动课,目的就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活动课”上,应以学生为主体,如“活动课一《寻找历史》”,从寻找、了解身边的物、事到对它们进行整理、讲解、比较,都由学生承担,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并活动起来,而教师只起辅导的作用。再如“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更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总之,这些活动课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集中开展探究活动。活动课是学生活动的天地,在这个领域内,学生锻练了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等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知识延伸,如在“编历史小故事”的活动之后,可组织编写历史园地板报,体现活动内容,还可举办展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活动与探究”更是学生乐于探究的天地

    新教材设计的“活动与探究” 栏目是学生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有小讨论、小游戏、故事会、小制作、看图分析、动动手,等等。不仅有分析材料等探究活动,也包括了不少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如提供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 例如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成语故事会,要求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等,然后在班级里交流。学生对成语典故非常感兴趣,他们一定会乐意参与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先去搜集、整理,然后在小组里进行比赛,最后,各组再推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这一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

    (五)“附录” 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新教材在最后的“附录”部分提供了“好书推荐” 和“历史学习网站推荐”,这不仅可以启发、开阔学生的思路,而且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探究式学习氛围

    教师要重视教学环境、历史情景的创设,注重教学民主,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的宽松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他们展开思维,发挥想象。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但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时,教师要正确掌握评价尺度,把握深浅的程度。既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

    (二)积极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注意方法与效率的问题,要尽量结合自身条件,实现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最佳整合,以此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

    历史课程标准已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建议,并强调对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评判应该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重视质的评价,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尤其要关注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关注其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表达、想象、动手、思维等能力以及制作学具、绘制图表、完成作业、学期检测学生成绩的纵向对比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材,适应了现阶段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学习。用好新教材,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