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耿胜利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思考
  • 历史高考问答题的解题技巧及应用
  • 刘燕飞新课标,新作业
  • 2006年高考历史复习指导热点问题设计精选
  • 让历史学习“活”起来
  • 辨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 “大陆政策”和“大东亚共荣圈”
  •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比较
  •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看“中心问题讨论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陶冶心灵 润泽人生
  • 最新热门    
     
    考生答卷失误给备考者的启示

          坚持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与历史学科能力相结合的考查方向,加强对考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区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掌握主体知识,具备历史学科能力是高考备考者的奋斗目标,分析高考历史答卷情,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将有利于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1999年山东省高考历史学科考生答卷失误情况分析,给备考者以借鉴。

    考生失误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基础知识掌握久牢固、准确。

    在37道选择题中,考查“牢固”、“准确”掌握历史基础的试题占近1/3。在这些题目中难度低于0.45(含0.45)的共有4题,依次是第2(0.42)、6(0.42)、12(0.28)、18(0.45)题。识记性题目考查出现高难度的原因并不是试题命制偏颇,而是由于考生对历史知识记忆页“牢固”、“准确”的缘故。如第2(韩、赵、魏三国的都城)第6(女真族换铁的用途)、和12(袁世凯借款的目的)、第18(《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规定)小题考查的内容,都在教材中有直接而又清楚的表述。第41题是考查考生概括归纳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表达能力,考生失误的主要表现是:第一,遗漏史实。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