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黄安年—个退休教师的七十感言
  • 魏华历史开放题设计、实践与反思
  • 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 解答选择题的策略和非常规技巧
  • 孙双武0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特点与评析
  • 刘秀珍07年高考要求我们的课堂应当怎么办
  • 试论历史教育与智慧教育
  • 鱼台一中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述评
  • 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 最新热门    
     
    一个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 align=left>斯大林曾经说过:“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⑴苏维埃俄国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有其成功经验,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就是高度重视建设人才,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具体说来,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大胆任用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十月革命中诞生的苏维埃俄国不仅是一个经济萧条,近于赤贫的国家,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工业好象零星的孤岛淹灭在无数农户的汪洋大海中;而且文盲充斥,科技文化极为落后。据统计1920年苏俄百分之六十八的公民都是文盲。要在这样一个国家内使用权苏维埃政权臻于巩固,就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没有这些,我们就不能建设-主义社会的生活,而这些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却在专家们手里,在他们的头脑里。”⑵因此,那时苏俄政府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充分任用旧知识分子,为其-、经济建设服务。

    然而,怎样对待旧知识分子,当时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一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认为,旧知识分子不用枪杆子逼迫,不会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工作的;二是所谓的“左派-主义者”,他们认为,旧知识分子比资产阶级更为反动、顽固,主张把收入四千卢布的专家统统-,不用他们同样可以建设-主义的生活。针对这两种态度,列宁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他认为这是不开化的中非居民心理。⑶对专家实行暴力,汩不以解决问题,而且是愚蠢之至。

    再者,列宁认为:“发展生产力这一任务要求迅速、广泛地和全面性地利用资本主义遗留给我们的科学技术专家。”⑷他还高瞻远瞩地指出:在-上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权,“唯有掌握了文明技术,先进的、进步的资本主义的全部经验,使用一切有这种经验的人,才能保得住。”⑸在组织上,必须有计划地吸收各种专家去“担任地方的特别是中央的负责工作。”⑹在经济上,如果把这些知识分子排斥在外,“不把俄国放到另一种比先前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就根本谈不上恢复国民经济和-主义。”⑺实际就等于取消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只有利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科学技术专家,只有把剥削阶级积累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用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动性、毅力和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架设起从资本主义通往社会主义的桥梁。”⑻

    由于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政府对旧知识分子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大批旧知识分子汉踊跃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苏联国民经济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          高度重视人才,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对于具有真才实学、精通业务的建设人才,当时苏联领导人目光睿智、高瞻远瞩,一再反复强调要尊重他们。列宁指出,改革国家的关键是人才,他曾经要求党、政和工会的所有机关都要尊重为我们服务的知识分子,要象“爱护眼珠那样爱护一切真诚工作精通和热爱本行的专家。” ⑼斯大林也讲过:“如果我们想要顺利地消灭十分缺乏人才的现象,使我国得到足够数量的能够推进技术和运用技术学的干部,我们首先就应当学会重视人才,重视干部,重视每一个有益于我们共同事业的工作者。”⑽

    列宁、斯大林不仅是这样一再强调重视、尊重人才,而且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对他们给以关怀、照顾,切切实实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科研条件。首先是“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得更好。”⑾为此,在1920年,苏俄成立了改善科学家生活委员会,国家每年发给他们高额薪金。在苏俄最困难时期,1920年年底就有将近五千名科学家享受了高额的科学院口粮。斯大林还给那些斯达汉诺夫工作者进行工资提升,使他们的工资比一般工人高数倍或数十倍。其次,“使他们有比资本主义制度下更好的工作条件。”⑿那就是尽可能地提供他们的实验场所及器材,以创造条件使许多专家学者、科技人员指导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被列宁称为“第二党纲”的《全俄电气化计划》,就是以列宁直接领导下,吸收全国二百多名专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参加制订的。在斯大林领导期间,也聘请了全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各部门的专家参加制定五年计划这项伟大的工作。再者,苏联政府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劳动,对于重大的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都给予全力支持,从财政上保证其发展,对工作卓有成效的“可以授予勋章,发给奖金。”例如1921年遵照列宁的建议,人民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保证伊·彼·巴甫洛夫院士及其合作者的科学研究事业》的专门决定.1922年,当列宁得知此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时,便向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建议:“一、立即从财政方面保证这项工作继续发展。二、消除并在今后不断地消除阻碍这些工作发展的一切障碍。三、授予这批工程师以劳动红旗勋章和大量的奖金。”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就被授予“列宁勋章”并且被斯大林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此外,苏联重视人才,还表现在实行内行领导,大胆提拔新人,重视他们的国际交往等等。这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凡是能够替知识分子做到的事情,我们都在他们做。”⒀一句话,苏联政府对知识分子是倍加爱护、体贴入微,使他们享有崇高的声誉,处处受欢迎,处处受重视。

    三、          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

    如果说,苏维埃俄国建立以后,面临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那么科学技术便是促进其发展的动力,而人才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苏联针对当时十分缺乏人才的实际情况,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一直列为苏联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个极其重要部分,组织科学家的力量去从事这一重大战略性的工作。1918年列宁在著名的《科学技术工作计划草稿》一文中,建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委托科学院成立了一系列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以便尽快制定改造俄国工业和发展俄国经济计划。”

    第二、在全国广泛设立科研机构,任用科技人才进行科研。如1918年成立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吸收许多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工作。在全国设立科研网,如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基础研究所,其中,1928年7月在列宁格勒成立的“空气动力实验室”就是苏联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到1933年就集中了二百多名工作人员从事研究,在当时具有世界影响。

    第三,积极传播科研信息,对科研工作才取得的成果,在各种报刊上广为宣传,以资鼓励。

    1936年7月苏联杰出的飞行员瓦列里·帕夫洛维奇·契卡洛夫和他的同事完成了绕苏联北部和东部的大规模飞行壮举。1937年3月一个考察队飞行北极,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进行了科学研究工作,从而获得了关于北极地带的新资料,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苏联数学家维若拉力多夫院士解决了全世界数学家们几乎研究了两百年的霍尔巴赫问题。科学上的革新家和革命者伊·彼·巴甫洛夫关于血液循环和消化方面的生物学经典著作,尤其是他那已被誉为科学宝贵财富的关于高极神经活动方面的发现,使苏联当时的生物学名列世界第一。1937年8月苏联又研制第一枚液体火箭获得成功。因此,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才济济,科研成果辉煌!

    四、          利用时机引进外国人才。

    列宁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乐于吸取外国的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⒁斯大林也要求“向敌人学习”,他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就是愚蠢之至。”⒂苏联向外国学习,除派遣各种人员到外国留学外,就是充分利用时机引进外国人才,以优越的条件吸引学有专长的外国人来俄工作。据《苏俄视察记》载:苏俄对待受聘的德、美两国工程师,除了每月交付一千五百卢布作为本人生活费用外,还邮寄六百马克或一百五十美金给其亲眷,充作家用,其他各国工程师的待遇,也和美德籍专家相同。

    由于苏联这样重金聘请,外国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便纷杳而来,到1930年就多达二万人(其中专家九千一百九十人,熟练技工一万零六百六十五人)。其中,美国专家约翰·考尔德在1929——1933年间先后担任斯大林格勒和车里骓宾斯克拖拉机厂总工程师,马格尼特哥尔斯克钢铁厂技术厂长和其他工厂的首席顾问,由于成绩卓越,曾获列宁勋章。

    苏联政府这样大胆、积极地引进外国人才,所以能在短期内,充分利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建立起一大批用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新兴骨干工业,原来是空白点的航空工业,到四十年代初已居世界前列,就是明显的例证。

    五、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新型建设人才。

    要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就必须有一大批精通业务和掌握技术的新型人才。要“造就大批适合解决新任务的人才”,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此,苏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

    1、重视教育投资。为了保证教育经费,列宁指出:“首先应当缩减的不是教育人民委员会的开支,而是其它部门的开支,以便把缩减出来的款项转作教育委员部的经费。”⒃他还说:“使整个国家预算首先去满足初级国民教育的需要,这工作我们还做得太少,少得简直不象话。”⒄于是,苏联教育经费逐年递增,仅1937年教育拔款就比1932年增加了三倍。

    2、关心和重视教师。1923年1月2日列宁在病床上口授说:“我们没有注意到或很少注意到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问题,而不提高人民教师和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即谈不上无产阶级文化,甚至也谈不上资产阶级文化。……应当把我国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⒅为发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列宁指出“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⒆大大提高他们的工资,发给一次性补助金等等。1936年苏联政府做出特别决议:第一、提高教师和学校其它工作人员工资。第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成立新的国民教育学院,组织省和县的骨干教师举办短期讲习班。这样,使教育事业讯速得到了发展。以1920年底为例,全国共人五十五所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达一万人,比沙俄统治时期师范学校学生多一点五倍。这一年从学校毕业并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就有五千之多。第三是提拔优秀教师到领导岗位上来。

    3、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兴办各种学校。

    十月革命前,沙俄对国民教育极不重视,高等学校只有一百零五所,1914年在校学生总数约十三万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也只有八百万,大多数工人和农民无法享受教育。

    十月革命后,全国建立了新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特别是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俄共(布)纲领,规定了发展苏联国民教育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措施。

    首先建立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包括托儿所、幼儿所、保育院等。以1920年为例,全国建立了八百三十个托儿所,六百一十三个母子室,以后不断新建,使每个学龄前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普及中小学教育。在二、三十年代对十七岁以下男女少年都实行免费普通义务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以后不断兴建中上学校,到1937年止,中小学在校学生达到三千三百万,比沙俄三百年统治中所建立的学校总和还要多。

    再者,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指出:“应当全力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电气化科学耕作法等等),组织各式各样的职业教育,普遍设立劳动指导员和劳动委员训练班,广泛发行教科书、参考书、影片等。”苏联政府遵照决议,建立起各种职业学校,如工厂艺徒学校、职业讲习所,技术培训班等,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如斯达汉诺夫工作者。

    在普及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再发展高等教育。采取考试和推荐两种方式录取新生,使许多工农群众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到1939年,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六十万人,几乎是沙俄统治时代的六倍,比当时三十三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大提高了公民的文化技术水平。据1939年苏联全国人口普查材料统计,不识字的现象基本已消除,识字公民(九——四十九岁)的人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七点四。另一方面,培养了众多高水平的人才。1928年工业部只有一万三千七百名工程师,只占工人总数的百分之零点五二,但到1934年,苏联的知识分子干部队伍就达到九百六十万人,其中技术人才达到四百万以上,在重工业部门中,专家的相对超过了德国。

    总之,由于苏联政府充分尊重人才,善于任用人才并大力培养人才,使人才在各种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志人民的忘我劳动,终于使落后的农业国苏联,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家。到苏德战争前夕,工业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八倍,占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而居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