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古代选官制度之我见
  • 关于新课程新高考历史学科的复习建议(1)
  • 佚名关于新课程新高考历史学科的复习建议2
  • 何华成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设计与教学
  • 聂幼犁论历史命题解题艺术
  • 傅元根议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
  • 应书增新课程标准撩开07年高考面纱
  • 刘秀珍高三历史新课标第一轮复习之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 刘秀珍高三历史新课标第一轮复习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国家主义、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
  • 最新热门    
     
    试析历史课件制作的几种思路

    讲解时可随时调用。
    二、强调效率的简易课件
        大众化课件虽然有很强的交互性,宜于推广,但其开发周期较长,无法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又提出了快速化的课件设计思路,其中较理想的开发平台的POWERPOINT。这种课件可借用开发平台的模板功能,迅速制成风格统一的背景,再根据教学内容,将设计好的板书、图片、录像等导入课件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制成。
        这类课件不必象大众型课件那样强调其兼容性,硬件上只要能在上课时使用的电脑上正常运行,内容的安排只要符合执教老师的要求就行了。
        用快速化思路制成的课件,虽在质量上不如大众化课件,但它有利于普及多媒体教学,使其从贵族到平民。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但最好是执教老师自已开发。
    三、强调便于自由组合的半开放式化课件
        大众化课件虽有较强的兼容性,但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能由执教老师重组改造,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为此,我们提出课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为此,我们在课件中设置多个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可以由教师自由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总而言之,这种课件有以下优点:
    1、注重人的主体性。
        在课件《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我们将每一目的板书、图片、录像、史料、课文、小结、练习等内容分别制成可执行文件,形成一个个功能模块。教师、学生可以任意设置,将它们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多种学习方式。使计算机去适应人,而不是人去适应计算机,做到以人为本。
    2、摆脱教材版本的限制。
        由于各个模块可自由选择,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可将有关的资料全部放入课件,而使用时,可根据初、高中的不同要求,自由编排。最终使我们摆脱教材版本和初、高中内容不同的限制,做到事半功倍。例如课件《鸦片战争》就将有关的初、高中学习资料全部放入其中,教师可自已改编成初中、高中、兴趣小组活动等课件。
    3、易于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课件的半开放性,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编辑课件、加入自已设计的新模块,从而为改变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思路,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在课件《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有一个专门的“其它”按钮,执教老师只要将自已的功能模块存入我指定的文件夹中,并取一个我们指定的文件名,即可通过该按钮来调用,而且可以随时关闭、返回。
    四、强调学生自学和网络化课件
        用以上的两种思路设计的课件,往往是放映在投影屏幕上供学生观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而现在的教育观念要求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动手,让他们去发现知识,去领会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正在探索网络化的课件。这种课件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放入HTML文件中,学生可通过网上浏览来学习他们想得到的知识,并且可以把自己的见解改发送给老师和同学。
    例如我们设计的课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运用了这种设计思路。课件中不仅列出了课文的原文,还将教材分析、相关知识点、学生论坛、历史图片、录像、练习等许多内容置于一体,并做了与几个相关网站的链接。做到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这类课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不仅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室上课,还可打破课堂45分钟的限制,使学生可在校外通过互联网在家中学到自已想学的内容,补习课堂上没有掌握的东西。另外,学生还可通过网络与教师随时请教,畅所欲言,增加师生间交流的机会。
        以上,是我们设计历史课件的几种思路,它们虽有不同,但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的制作思路还会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去努力、去探索。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