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实施《历史》新教材的感想
  • 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 大唐盛衰之缘由
  • 传教士东来
  •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
  • 《史记》和《汉书》的比较
  • “红军”一词的由来
  •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
  • 07年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
  • 最新热门    
     
    2007年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1

    T>

     

       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如"最早""最主要"等;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同学们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四、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例题:

    【例1】('04·江苏)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解题思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A是错误的。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但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所以B也是错误的。国际联盟是维护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秩序,因此根本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在成立之初也是由美国操纵的,并且发动了侵朝战争等,所以最初也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因此D也应排除。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而联合国在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

    【答案】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学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其背景、概况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要注意此类题的备选项所提示的比较角度。

     

    【例2】('03·上海)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题思路】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经济学观点主要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而备选项中A、B、D三项都不属于经济学方面的主张。

    【答案】C

    【点拨】此题是一道比较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选择题相结合的试题,此题的特点是将备选项同题干内容进行比较。

     

    【例3】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题思路】这两次会议都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分析,因此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实际上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有关决议,因此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继承性。但八大上没有提出改革开放。

    【答案】A

    【点拨】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它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例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B.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C.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解题思路】两次工业革命都没有使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同时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所以B、C两项不是其不同之处。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是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但这不是其最大的不同之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地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技的发展为基础,科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其最大的不同之处。

    【答案】D

    【点拨】此题是类比型选择题,同时又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同学们在做此题时既要注意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同时又要注意是"最大"的。转贴于

     

    模拟试题:

    1.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民主和科学               B.彻底废除旧制度

    C.新思想新文化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

    3.中国-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与"和平、民主、团结"两个口号的相似之处是

     A.以巩固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B.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继续合作

     C.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

    4.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哪一项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5.二战后,新加坡、韩国经济显著发展的共同经验是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协调发展

     C.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6.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7.促成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因素主要是

     A.阶级利益的共同性         B.主要斗争对象的一致性

     C.革命目的的共同性         D.合作方式的灵活性

    【解析】

    1.A我国近代化最初是由封建地主阶级领导开始的,五四运动后,又由无产阶级领导,所以④是错误的;中国的近代化从轻工业开始,欧美国家的近代化也是从轻工业开始,所以①是错误的。

    2.D民主和科学以及新文化的要求都是由新文化运动提出的,这三者都从不同方面掀起了反封建制度的斗争,但都没有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制度的要求。但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是它们的共同要求。

    3.B抗战结束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完成,因此"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的提出不是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因此A项应排除。C、D两项只是抗战后中共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所以也应排除。

    4.B募役法是纳银代役,而庸是纳绢代役,所以二者同时以钱或物代替服役,因此二者相似。

    5.D此题中最具干扰性的是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B、C两项很显然是错误的。

    6.C此题既是比较型选择题,又是程度型选择题,B、C两项都是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但B项是部分内容,C项反映了其本质,是最主要的。

    7.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两党虽然都是革命政党,但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革命的目的也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是反革命的,所以A、C两项应排除,而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只能是国共合作的条件,不是主要因素。

    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

     

     

    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同一般材料解析题一样,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材料选择题对同学们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同学们具有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同学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做材料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二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三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如中国古代的史料对农民战争中的人物都称为"贼""匪"等,对这些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此类题由于命题灵活,思路开阔,所以近年来颇受重视,特别是在上海高考试卷中,2004年的历史题中全部都引有材料。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予以关注。

     例题:

    【例1】('04·全国文综)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解题思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在宋代已经生产了钢针,但不能判定是此时才开始的,印记上有商标的标示和广告的内容,但也不能判定这是最早的商标、广告,所以A、B两项应排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同时在材料中也根本没有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所以D项也应排除。从题中"收买""造""转卖兴贩"等内容可以看出C项是正确的。

    【答案】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准确理解能力,在做题时要将备选项中的内容同材料一一对应,只有完全符合的才正确,如本题的A、B两项中的"开始""最早"显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这就是没有客观准确地反映材料,所以应排除。

     

    【例2】('03·上海)观察下面《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漫画,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陆列强结成联盟

    【解题思路】此题是一道漫画题,画面简单,但寓意明确。从画面看,英国在帮助一个弱国,但我们还应看到,他在帮助弱国的时候,没有将强国打垮,而是使欧洲形成了一个均势,这也正是英国的目的。

    【答案】C

    【点拨】在做漫画题时,同学们不仅要了解和明确漫画的表面意思,更要分析其内在的本质性内容,同时如果一个漫画有多个人物或事物,还要分析其相互关系,以此达到准确把握漫画内容的目的。

     

    【例3】下列四种曲线反映了中国近代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题思路】此题中有四条曲线,分别反映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试题要求找出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线,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来分析,首先其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1895年初步发展,一战期间(1914年后)迅速发展,建国后得到调整,后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可以看出③符合这些特点。

    【答案】C

    【点拨】在材料题中经常有曲线图、柱状图等表示发展状况的图片出现,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首先可以根据题意的要求找出几个特殊点进行分析,得出这些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的规律和特点,然后进行判断。如本题就可以分析各种经济形式的产生、发展以及最后结束的时间。

    【例4】下列古诗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C.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解题思路】此题以材料为备选项,在做此题时首先应对隋朝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分析哪个材料违背这一评价,即是不正确的。隋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B、C、D三项都对此给予了肯定,所以应排除。只有A项将隋亡完全归结到了运河的开凿上,所以是错误的。

    【答案】A

    【点拨】以材料为备选项的试题,比较多的是对某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分析。在做此类题时,考生应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基本答案,而后分析备选项内容,并同自己得出的答案进行比较,予以判断。转贴于 265考试网 http://www.265ks.com

     模拟试题: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3.读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图中能够揭示的信息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的海外市场急剧萎缩         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4.《中国的科学与发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组织,对于科学的发展有很强大的推动力。"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上述看法的是

      A.火药的发明                            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C.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        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5.1933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律说明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控制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工人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6.西柏坡作为中国-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与井冈山、延安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圣地。中共党史上与西柏坡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重大问题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选择  B."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

    1.A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而材料中的"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是作者思想的核心。

    2.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孔子托古改制来宣传变法思想,正符合马克思的观点。

    3.A此题既要注意地图中英国的市场遍及世界各地,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

    4.C此题中的关键点在于材料明确提出中国古代的官僚-组织,不是指官僚本人,结合教材,可知只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是由政府组织的。

    5.B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扩大消费,而保障工人的部分权利,实际上就是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工人收入,刺激消费,缓解经济危机。

    6.B1949春,中国-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