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实施《历史》新教材的感想
  • 2007年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1
  • 2007年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2
  • 传教士东来
  •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
  • 《史记》和《汉书》的比较
  • “红军”一词的由来
  •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
  • 07年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
  • 最新热门    
     
    2007年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3

    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例题:

    【例1】('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解题思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当时北洋军阀处于统治地位,国内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这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作了思想准备,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外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B

    【点拨】中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的爆发都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结果,因此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进行分析。

    【例2】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联合国宪章》的约束         B.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称霸世界的需要                     D.苏联军事、-实力强大

    【解题思路】此题中B、C两项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但都属于主观方面的,不是客观原因,而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当时由于苏联军事、-实力强大,美国既要制约苏联,又不愿意同苏联进行战争,所以推行了冷战政策。

    【答案】D

    【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客观原因"这个概念,客观原因是同主观原因相对的,有两种理解:一、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的思想方面的因素是主观原因,而其它的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历史事件是客观原因。二、自身的因素通称主观原因,而自身以外的其它因素是客观原因。在此题中提到的客观原因就是指自身以外的因素。

    【例3】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美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解题思路】题目中有两个关键的限制性内容,一是民国初年,二是发展的主要内因,而在备选项中A、B两项是外因,C项是发展的表现和结果。

     

    【答案】D

    【点拨】此题涉及事物发展的内外因问题,内因是事物自身发展方面的因素,外因是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环境因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外因只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例4】明清推行的禁海闭关政策所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妨碍了海外贸易                  B.妨碍了正常的交往,使中国土特产滞销

      C.妨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抵御了外国殖民势力侵入

    【解题思路】此题中B项"使中国土特产滞销"不符合史实,A、C项都是禁海闭关政策的后果,但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来说,妨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最严重的后果。

    【答案】C

    【点拨】此题是题干是原因、备选项是结果的试题,在历史发展中,一个原因往往产生多个不同的结果,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对不同的结果进行比较。此题是"最严重的后果",如果是"最直接的后果"则应选A项。

    模拟演练:

    1.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A.两君主的地位和权力不同           B.两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C.两国改革力量和封建势力力量对比不同   D.两次改革发生的时代和所处国际环境不同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虽有严重弊端,但也有客观的积极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始终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抵制外来侵略      D.有利于国家实力的增强

    3.鸦片战争前我国能够取得反侵略斗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B.封建统治者积极组织反对侵略,同时国力与西方差距不大

     C.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西方国家军事力量不如我国强大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却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B.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够完善      D.缺乏彻底的革命纲领

    5."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了实事求是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6.之所以说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它

     A.按政府的安排进行生产,减少了盲目性  B.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了优化组合

     C.减少了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D.消除了竞争

    7.19世纪中期,英国以"自由贸易"为旗号疯狂进行商品输出,其原因在于

     A.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B.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技术最先进

    【解析】

    1.C此题中最大的干扰项是B,但"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应是其根本原因,而主要原因就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直接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2.AB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它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C、D三项是其客观的积极作用,但在封建时代,维护国家统一是最重要的。

    3.BA、D两项的表述不准确,C项虽然符合历史事实,但对反侵略战争不起重要作用。

    4.B旧三民主义对于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势力进行反清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局限性,因此在革命取得一定成果后,很难将革命推向新高潮。在此题中A、C项的产生都是由旧三民主义局限性形成的,而D项是旧三民主义局限性的表现。

    5.B"一国两制"原则的提出,是以实现国家统一为前提,根据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以及现实的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方式提出的,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6.B垄断组织产生后,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不可能改变,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垄断组织产生后,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7.D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这是它的"自由贸易"政策的基础和主要原因。

    组合型选择题题型解读

    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得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

    【例1】('03·江苏)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

      ①西汉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思路】西汉和唐朝分别是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而西晋政权是司马氏取代魏政权建立的,隋朝是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的。

    【答案】D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比较能力,试题难度不大。

    【例2】('04·天津文综)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题思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门户,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

    【答案】C

    【点拨】此题用排除法做,因为①②③④四个备选点,都分别在三个备选项中出现,因此四个备选点只有一个是错误的,所以只要找出错误点③,排除包含③的选项,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例3】马克思主义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一场"农业革命",这是因为圈地运动

      ①在农村中出现了手工工场     ②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引起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题思路】圈地运动是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的扩展,即农业的资本主义化,所以圈地运动是在手工工场出现后产生的,因此①是错误的。

    【答案】C

    【点拨】主要考查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对圈地运动的影响要全面掌握。本题也可以采用筛选法来做,首先用排除法排除包含①的选项,这样只剩下B、C两个选项,这样只要判断③是正确的,即可得出答案。

    【例4】以下经济建设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有①大亚湾核电站②鹰厦铁路③沈阳第一机床厂④上海宝山钢铁公司⑤京九铁路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解题思路】此题针对我国各个时期的建设成就进行命题,其中沈阳第一机床厂、鹰厦铁路是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的,其余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建设成就。

    【答案】C

    【点拨】此题中的③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五计划时期在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重工业项目,所以可以采用排除法。如果有一个备选点在四个选项中都出现,那么这个点就一定是正确的,在做题时就不需考虑;如果有一个备选点在三个选项中出现,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分析该点,如果该点是错误的,那么就可以采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转贴于 265考试网 http://www.265ks.com

    模拟试题:

    1.清朝康熙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有①设置台湾府②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③设立伊犁将军④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国内-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有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②都由洋务派创办

    ③有些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④产生于中国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4.对于台湾问题,正确的认识是

     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

    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

    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④国际-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而达成的协议有

    ①《布勒斯特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慕尼黑协定》 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地区在历史上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新疆②西藏③广东④黑龙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解析】

    1.C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设立伊犁将军是在平定大小和卓判乱之后的事,所以应排除。

     

    2.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所以应排除。

     

    3.B中国近代工业有的是由洋务派创办的,有的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所以②应排除,其它各项表述都是正确的。

     

    4.B在《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割占中国的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并且在日本投降后,台湾回归祖国。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后败退台湾,这样出现了台湾问题,所以台湾问题同香港、澳门问题不同,后者是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结果,而台湾问题一开始就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而现在"台独"势力和国际-势力勾结,阻碍中国统一。所以此题的各选项都是正确的。

     

    5.D《布勒斯特和约》是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和约,双方停战,苏俄接受了德国提出的苛刻条件,但没有涉及第三方,所以应排除。《九国公约》是帝国主义共同侵略中国的条约。《雅尔塔协定》是苏、美、英三国秘密签订的,主要是苏联在结束欧洲战争三个月内对日宣战,但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的特权。所以这两个条约都危害了中国的利益。而《慕尼黑协定》是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满足德国的要求的。

     

    6.B此题是一道排序题,即将同一类问题列出,要求考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此类题的跨度一般较大,要求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如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边疆归属于中央政权的先后,如果同学们在平常学习时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纳,那么此题就不难做出。在本题中广东地区(越族地区)在秦朝时就归属了中央,新疆(西域)在西汉时归属中央,黑龙江(黑水靺鞨)是在唐朝时归属中央的,而西藏地区是在元朝时归属中央的。做此题的基本方法是先确定头尾,然后逐步筛选.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