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中国古代职官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初探
  • 2007年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1
  • 2007年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2
  • 2007年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3
  • 2007年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4
  • 专题复习高三复习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海南省2007届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卷(历史科)
  • 从“发昌现象”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范例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以“历史主题化”学习模式为载体 实现探究式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
  • 租界“国中之国”的屈辱与消亡
  • 最新热门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提倡研究性学习,老师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如何研究和攻读历史课本,变老师被动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教学地具体时间活动中来。老师教会学生研读历史课本,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一般应该分为三大块:每一节课课前5分钟检测;课堂35分钟讲新课内容;每节课最后5分钟解疑和提示。课前检测老师先提问上节课地课后练习题,这就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住了课本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接着老师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读出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叫一个学生写在黑板上,其他人在下面练习,老师认真抽样检查,这就使学生从微观上掌握了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课前检测,老师就检验了学生上节课后研读历史课本的成果,同时海补缺了上节课的知识漏洞,为上好本节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35分钟讲授新课内容使每节课的重头戏,老师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根据中学历史课知识性、趣味性和联系性强的特点,教师讲课时要带有-,语言上要有抑扬顿挫,重点时指导式讲解。老师上课要抛砖引玉,尽力做到“三个清楚”,即讲清楚本节课的基本史实;讲清楚本节课的基本概念;讲清楚本节课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历史规律,以便为学生课后研读历史课本,带有研究性地学习扫清障碍。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学生上课就是接收,加工和贮存信息。因此,要求学生上课要全神贯注,做到“五到”,即“耳到”,通过耳接收好听觉信息;“眼到”,通过眼睛接收好视觉信息;“口到”,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手到”,把课堂上老师讲的各种信息整理好记录好;“心到”,即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且“五到”相互配合,同时进行,以便把老师讲的课听懂,把老师讲课的意图理解清楚,正确指导自己课后认真研读历史课本,巩固好课本内容。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解疑提示,老师要集中精力,回答好学生在研究和挖掘历史课本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同时提示好本节课课后练习题和课本中的思考题的答案,还要重点指导好学生在课后研读历史课本内容,带有研究性地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步骤。这样老师就成功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形成了历史课教学第二课堂,找到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结合点,变老师被动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从而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老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下,学生带有研究性的学习,课外认真钻研和攻读历史课本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上又有两个具体步骤。第一阶段是每节课学生上完课后仔细研读历史课本。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学习上的内容在最初遗忘速度较快,两天后就较缓慢。根据这个规律,学生上完历史课后,最好在当天晚上,最迟不超过第二天研读历史课本。第一步是细读课本内容,第二步是在细读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课本内容,把课后的练习题和课本中间的思考题的答案搞清楚,再把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整理好,用以应对老师下节课的课前检测。第二阶段是老师讲完历史课一章内容后,要求学生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仔细研读本章内容,做好本章单元小结。老师要跳出题海战术和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认真研读本章内容的基础上,做出本单元的内容小结。单元小结应该包括本章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和过渡,本章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解释,本章知识的内在联系,本章章要知识点的分析等,而且要求学生从命题和考试的角度考虑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效果将会更好。俗话说,综合即创造,总结就是提高这样经过学生综合和总结本章内容,然后再写出带有研究性的单元小结,学生独立思考,钻研问题,他们的历史学科能力自然二然地就提高了。第三阶段是在学完一本书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研读,在较高层次上提高学生历史课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把历史课本从目录到引言,从各个章节具体内容到课本大事年表,认真研究攻读一遍,然后在学生细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四点,即试图会议课本内容;尝试着评价历史教材;尝试着揣摸课本内容和老师意图,自己给自己命题;尝试着写出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论文。只要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研读历史课本,能够把历史课本每一部分内容回忆清楚,把课本的编排思想和编排体系以及历史规律完全领悟了,又通过命题,把课本的知识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是学生看到的历史课本不是一本干巴的文字堆积,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题目,同时能够根据老师给的题目和提示,或者学生自己拟题,写出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性论文,那么学生的历史知识就会上升为一种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自然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也就达到了目的。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必须把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老师要加强学法指导,要教会学生紧紧抓住历史教科书,进行带有研究性的学习,从而把课本知识上升为历史课学科能力,重在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在当前的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应该说是当务之急。以上在老师课堂教学指导下,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认真研读历史课本的三个阶段,刚好符合中学历史课本的编排规律,由每节内容到每章内容再到全书内容,也就是由课本的点到线再到面,由易到难,完全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能够由具体知识上升为综合学科能力。每一学习阶段上的两个步骤,又是前后相连,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第一步是基础,是铺垫;第二步才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两个步骤的巧妙结合和灵活运用就构成了一种新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读历史课本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应了素质教育和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能够是学生把整个课本内容上挂下联,真正联系串起来,形成学生独特的学科知识能力结构,以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在历史课学习上,使学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极大地提高历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