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蒋碧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 李瑞华让历史在师生互动中跳动着鲜活的生命
  • 王英姿历史教学关注社会现实的几种策略
  • 龚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
  • 课堂实录“历史真善美,求真是底线——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再分析”
  • 林朝晖新理念——以工业革命为例
  • 林朝晖历史不是沉寂的而是鲜活的
  • 宋爱梅实现讲授与创新的有效结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也谈历史课堂的教师讲授教学
  • 文科教学设计的智慧——以《全国大动乱》为例
  • 吴建红等一堂“问题”教学课的反思
  • 最新热门    
     
    许彩仙让学生进入探究历史的场景

    ONT>

     

    第一次教学并不很成功。在师生欣赏《七子之歌》,共同回忆了“七子”问题的由来后,教师总结港澳台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适时创设讨论情境:如果你是20世纪中国的决策者,将会对国家统一问题设计怎样的方案?自己觉得这一问题体现了角色扮演的意识。学生低声讨论了两分钟后,我期待着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位同学说:“一国两制是解决统一问题的最好方法了。”我急了,这样一来还怎么讨论?连忙引导说,“除了一国两制外还可以有什么其他方案呢?”没有学生回答,我点名叫了个学生,“香港澳门回归的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最好的……”我仔细寻找是否有学生提出别的统一方案时,同学们回避了我的目光,我只能自已讲述了……

     

    课后反思这一段教学,我认为存在着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对课前小组合作讨论的准备不够充分,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和参与讨论的可行性,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意识。因而在第二次教学这一内容前,我对学生小组讨论学习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提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历史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确定内部分工,谁负责把讨论结果写成文字稿,谁在课堂上交流发言,谁补充发言,驳斥其他小组的不同观点;另一方面,把原先只侧重教材分析转而关注对学生的分析,就这一问题而言,只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一种为祖国统一出力的历史情感才能达到共同参与、积极思维的效果,而创设问题情境,凸现情感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设计了一段创设问题情境的《七子之歌》的片头Flash。在再次走向讲台时,我头脑中已没有教材和课件的束缚,只想着作为教师的我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心中涌动着一种信念:只是与学生一起体验一段历史。

     上课开始,播放《七子之歌》的片头,并要求学生注意七个闪烁的红色的地名,学生绕有兴趣的听着音乐,看着画面,不时有同学说出,澳门、香港、台湾、九龙等地名,片头很快放完了,最后定格在闻一多先生温和而坚定的目光里,并闪出陆游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时有学生消声说:“怎么没有了”、“太短了”……从学生的叹息声中我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被激发起来了,这种意犹未尽折射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这段屈辱的岁月激起了大家对历史不堪回首的深深慨叹,而这种叹息声也深深感染了我。我想第一堂课时,同学们肯定也被感染着,只是我一心想着“上课”,没有去发现而已。

     

    顺着学生的这种历史情感,交流、讨论统一祖国的方案,由于导入时的情绪感染,同学们争论得很激烈,有的小组的同学认为,“和平谈判是解决统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战争只会劳民伤财,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困难。”另一位同学补充说,“是呀,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说明和平谈判是可行的,这是事实证明了的呀!”另一位学生马上反驳说,“那时还没有这个事实呢!”也有小组的同学提出,“用和平谈判解决统一问题固然好,但历史上有过国共两次和谈,最后破裂的教训,眼看着当今台独分子的猖獗,倒不如一鼓作气,横渡台湾海峡,免于后患。”另一学生又反驳说,“用武力也不一定解决得了,中东问题、美伊战争不是仍然悬而未决吗?台湾有美国撑腰,武力解决也未必解决得了。”……  

    学生你来我往的争论,讨论很成功,我适时总结:“解决统一问题有两种途径,那就是用武力或是和平谈判……”,这时一位男生抢着说:“历史的教训说明战争要破坏生产力,劳民伤财,会打断中国刚刚起步的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而我们小组坚定地认为解决统一问题选择和平谈判优于用武力的方式。”“是啊,”我也受了感染,兴奋地附和着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战争让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我们渴望和平,请战争走开。”  

    反思与分析:

    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除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以外,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基于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这是我在历史教学中常常思考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有很多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一般来说超过15分钟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了;其次,每个班级学生数在50个以上,课堂交流讨论中势必只能是部分学生的参与,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史料(文字或其他),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校历史组在教学实践中,把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探究”与课外自学结合起来,前述教学案例就是这一方面的探索。

    启示一:要形成历史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场。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能是课堂上再去分学习小组,而是要课前完成,最好是班级中有较为固定的学习小组。开学初就在每一班级中建立历史学习小组,选定一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历史学习的常态,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场。

     

    启示二:要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

     

    前述的教学案例中,第一次教学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过多的关注自己设计的教学程序,而对于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兴趣、进入历史现场关注不够,结果使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拓展,停留于教材的内容,不能形成课堂讨论的气氛。因而,创造历史探究的场景,使学生进入其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启示三: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

     

    关于台湾问题有很多课外的知识和现实的事件,了解这些情况对于学生探究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呈现这些材料显然是不合理的,往往成为教师的“介绍”,而不是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因而在课前就印发相关的材料,或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个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是保证课堂上小组交流能成功实现的一个前提。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