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转变观念 实现自主学习
  • 隐性知识的发现与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 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 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 启发教学
  •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
  • 历史课改的几点体会
  • 历史课改的心得体会
  • 铺就教师的成功之路
  •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 最新热门    
     
    运用类比法牢记历史基础知识

    以求抛砖引玉。

     

    跟“一”为伴

    “一个中国”:我国在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一个中国的立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只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中外建交的先决条件。

    “一个中心”: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基本路线,明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与“二”同行

    第二条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高涨的人民民主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国统区的统治,迫使国民党从内战前线抽调军队,减少了对中共的军事压力,从而有力地配合了中共对敌作战,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周恩来称之为“第二条战线”。

    中间路线:解放战争时期,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奉行的-路线,它既反对中共的武装斗争,又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主张向西方一样,建立议会制资产阶级共和国。1947年,国民党迫害各民主党派,强令民盟解散。之后,民主党派放弃了中间路线,与-党合作,支持中共武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

    两条抗战路线:抗战时期-党奉行的全面抗战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人民战争路线,它使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而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不敢发动民众的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不断失利。它们是由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两个战场: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党的敌后战场。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尽管前期积极抗日,但导致了四次大会战的失利;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奉行消极抗日,积极*的政策,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中共奉行人民战争路线,在抗战的防御阶段有效地牵制了日寇,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共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二炮部队: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随着两弹的试爆成功,我国加快了战略导弹研发的步伐,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自卫能力。为了加强保密性,周恩来对外称其为“二炮部队”。

     

    携“三”并进

    新三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内容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1927年后被国民党-背叛。

    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党提出、为国民党接受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它是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制定的革命政策,有力指导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革命理论,即在中共正确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其中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保证。

     “三三制”:抗日根据地组建民主政权时坚持的原则。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党、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它扩大了政权的群众基础,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坚持三反对”:抗战时期,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高潮,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决回击国民党的进攻,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大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先后发动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它们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扩大巩固了解放区,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而采取的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的总称,其中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继续。

    三反运动:1951年人民政府在国家公务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社会-运动,它教育了党的干部,提高了党和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三大改造: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它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以上例子只是冰山一角,教材中还有许多类似历史现象,只要同学们平时留心观察,善于比较,老师注意引导,历史基础知识就不会记混,运用时就不会张冠李戴,可以大大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