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课改形势下备课刍议
  • 袁世凯答应二十一条 五九国耻日九十周年祭
  • 年号的起源和命名
  • 甲骨文由来
  • 中国古代史疑难解释
  • 何谓“三甲”?
  • 关于古代皇帝的谥号
  • 为什么富裕的宋朝反而强盛不起来
  • 郑和为何没带来地理大发现
  • 浅议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 最新热门    
     
    何为“国是”

    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有人认为,既然颁布的是制定变法的大事,应该称之《定国事诏》才对,称《定国是诏》不够准确。其实称“国是”没错,“国是”与“国事”是有区别的。

    “国是”一词,最早源自西汉刘向《新序》一书。书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庄王与宰相孙叔敖的一段对话,楚王问孙:“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意为我还不知该怎样确定“国是”之涵义。孙答:“国是,即国家大计也。其中也含国之大事。臣下我恐怕大王不能定。”楚王又说:“既是这样,原因是在我还是在臣在呢?”孙曰:“君臣不合,国是无从定矣。夏桀殷纣不定国是……故亡而不知。”楚王最后说:“善哉,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民哉。”对话字数不多,但其中多次用到“国是”一词。从对话内容看,“国是”在当时含有君臣共同制定国家大计之意。此后,“国是”一词逐渐引申为执政者通过一定的民主协商,共同制定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专用词了。

     因此,“国是”既有国家大事之意,也有国家大计之义,比“国事”的涵义还要宽泛。《定国是诏》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与欲夺回大清实权的光绪皇帝共同制定的国家大计,所以称为“国是”。

    2006年3月,我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与代表委员们一起共商国家大计,共定国家大事,各种媒体称之为“共商国是”也是源于此。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