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唐诗唐装唐社会──《中国古代史》第四章教材整合设计
  • 浅议地方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历史教学中的“逆向教学法”
  • 换一种角度把握中国-党的历史脉络──近代以来我国思想解放回顾
  • 20世纪初中国中央政府政治体制变化
  • 透过人物心理分析历史事件──以杜甫、毛泽东诗为例
  • 风雨历程八十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 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
  •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 评说“洋货”──研究性学习案例(四)
  • 最新热门    
     
    历史教学的三大法宝

    e="TEXT-INDENT: 2em">讲授新课时可以先这样构筑知识结构:

    指导学生跳出课本的某些具体、零散的知识点,居高临下统览全文。投影要解决的三个预习题: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有哪些?

    2、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分别对应教材哪一目的内容?

    3、课文第二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结合学生解答小结:

    1、内容:在中国-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武装斗争对应课文第一目“工农武装起义;土地革命对应教材第四目第一部分“土地革命”;根锯地建设对应教材第四目第二部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第三目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3、第二目“井冈山的星火”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

    通过解决三个预习题,居高临下,统览了本节课知识体系:

    在构筑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将初中形成的和高中要求的历史基础知识点给学生:如武装斗争中的南昌起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巩固并学习历史基础知识:

    ①中共为什么要开展工农武装起义?

    ②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是谁?有哪些领导人?

    ③起义军起义后有哪两个去向?

    ④本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通过居高临下法构筑的历史知识体系是用来雕塑的坯子。火力突破则是对它进行精雕细琢,使重点和难点都亮在学生的心目中。

    二、火力突破──攻克重点难点的法宝

    所谓火力突破法,即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读重点段落,标关键词语,思考讨论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初步得出结论,教师讲解得出最后结沦,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章第二节的难点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沦”,这一理论集中在“井冈山的星火”一目讲述,突破时先投影问题: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的背景有哪些?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走什么道路?

    3、这一理论的载体是哪几篇文章?

    4、核心内容是什么?

    5,这一理论为什么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让学生阅读时思考并标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或关键词,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该如何回答,在学习提纲上写出初步答案。根据部分检查情况,给出正确答案并作必要的讲解:

    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一方面,井冈山革命之火越烧越旺:另一方面,以林彪为代表的迷茫者吟出“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低调。②

    2、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行不通,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有五大有利条件,前三个是客观有利条件,后两个是主观有利条件。

    3、载体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内容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5、之所以称这一理论是光辉典范,是因为这一理论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进一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即可牢牢地存储于学生脑海中,同时也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基本技能。

    经过居高临下构筑历史知识结构,火力突破重点难点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怎样才能把存储起来的这些信息加工输出,进而产生更大的效能呢?

    三、身临其境──培养学生情感智能的法宝

    所谓身临其境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理解,特意创没某种情境,让学生换位,置身所设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情感智能,完成德育这一神圣使命。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凡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不是进步而是退步”③;日本松下电业工业学校特别注重向学生灌输“松下七精神”④,以培养忠于企业、积极进取、谦虚勤勉的生产者,这是松下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窥情感智能教育重要性之—斑。而历史教材上的情感智能教育素材比比皆是。

    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国共十年对峙《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这—课,文章隐含的背景即:国民政府实行白色恐怖,中国-党没有被蒋介石的屠杀政策吓倒,“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⑤发动工农武装起义。在教学中可以先引用毛泽东这句话,形成血雨腥风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换位,如果你是-党员或不是-党员怎么办?是登报脱党?还是堕落为可耻的叛徒?年逾花甲的老教育家徐特立,在北伐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叶剑英、贺龙,以及彭德怀等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大革命失败后毅然加入-党。⑥通过这—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坚持真理,追随革命先烈的遗志,为-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而这一精神的形成,对学生正确处理成功与挫折、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个人与集体、正义与邪恶等矛盾有着特殊的作用。这样就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中,完成了德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居高临下,使学生跳出局部历史知识,勾画出历史知识的轮廓,初步掌握了基础知识;进而通过火力突破,深入局部历史知识,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而身临其境则再次跳出局部历史知识,形成强大的情感智能。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完全隔离开的,可以交叉运用。通过“跳出─深入─跳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便迎刃而解,笔者拟称其为“三大法宝”。

    注释

    ①《历史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1-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②《中国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王炳林 姜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页

    ⑧《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55页

    ④松下七精神:即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致、奋斗向上、礼貌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

    ⑤《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6页

    ⑥《中国革命史》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69页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