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重评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设计与教学
  • 公开课要有可学性
  • 有关文科综合科目的说课及范例
  • 戴超武以新近解密的多国档案文献揭秘朝鲜战争——《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评介
  • 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 历史课堂的法纪教育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历史比较
  • 历史题的答案可以通过“验算”知对错
  • 把握教材内容教学的“三度”
  • 最新热门    
     
    中日近代化过程的启示

    以这样。甚至,连保卫国家的军队,其指挥权也在“洋弁”手中。

    可日本在聘外籍专家方面,其指导思想是利用他们的专长和知识,并用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断地替代他们,因此,日本人决不会把决策权轻易交给外籍专家。据计,1874年日本公立学校中,外教师103名,30年后的1907年只剩55名。

    这种独立自主的方式和中国的洋务运动乃至以后的变法中所采取的有根本性的不同。

    另一个是自力更生。在近代化过程中,中日两国都派遣留学生到国外深造,其目的是很明显的,无非就是吸取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后来改造利用。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任何外国经验都不能拿来直接应用,而是要经过吸收、消化改造。中国和日本在建设军队时不但训练制度都从外国照搬,连武器也一样。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体格不同与外国人,在武器的使用上当然会感到困难,中国人并不是没有这种感觉,可是没有想到要去改造,使之适合中国人的体格,而日本在输入后不久的明治13年(1880年),地主就改造适合日本人体格的“村田统”,在行政上也是如此。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启示:任何改革,没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指导思想都不能、也不会取得成效。

    二、改革者要掌握有政权并有坚定的改革信念

    中国的洋务派并没有象日本的维新派一样掌握有中央的大权,可以以天皇之名行令全国。中国的政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这为当权者并没有把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作为自己并不合法的统治,如何争权夺利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哪管什么洋务不洋务,即使有时候同样洋务派的主张也是处于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在她眼中,庆祝她的大寿比建设国家军队更重要,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而明治维新的维新派大权在握,有利于政令的有效推行。

    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中日两国由于都有较长的封建社会,所以他们都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明治维新时期,一些武士因失去特权而不满,叛乱了;一些农民因没有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土地心怀愤恨,起义了,但明治政府并没有因人民的不满而停下变日本为世界强国的步伐。他们不仅给个的目标宏伟,他们前进的步伐也异常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彷徨。这和中国人民在自强和求富之路上的犹豫,彷徨和动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改革者要对世界情况和国情十分清楚的了解

    明治维新的维新派对世界情况和国情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并且对改变日本贫弱状况的前景充满信心。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口号。三个口号其实是全面学习西方的纲领。就像古代学习中国一样,日本人现在开始全方位地追随西方了。“殖产兴业”是要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着也就是承认日本在经济上落后西方。“文明开化”是要在-文化上模仿西方,而“富国强兵”就是总目标,是核心。提出这样的口号需要很大的-勇气。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以自我为中心,在经济、军事不如人的情况下,还硬要说中国在-、文化上要比别人强。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时间太长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国回走在世界潮流的后面。中国封建统治者由于不了解世界和本国的发展情况,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却又不懂利用。在被撞开国门后才略有觉醒,却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日近代化过程早已完成,今天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指引下已在世界和平崛起,但是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反思历史,借鉴历史,才能使我们走好改革的道路,才能发展。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