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选修)—第10课 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课堂实录与反思
  • 中学历史教材应重视民国史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 对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探讨
  •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评估的思考
  • 荡起历史的双桨──谈激活历史课堂的几种方法
  • 历史论文写作方法教研实践是写好论文的基础
  • 高一学生历史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 谈公开课中的虚假现象
  • “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部分材料
  • 历史研究性课题常用参考文献刍议
  • 最新热门    
     
    消除学生紧张心理,从容应对历史高考问答题

    也大多把它们整理了出来,这对参加高考备考的同学们的确有很大启发帮助,但据我了解学生看到问答题时的紧张心理还是难以消除。所以结合自己多年高三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专门从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方面下手,总结出了好记好学,简单易行的破解历史高考问答题的“十二字方针”:定时空、明线索、看分数、成文字。从参加高考后的同学反馈情况看,易于操作,效果不错,并且和标准答案的解题思路差距不大。下面就把我的具体方法与操作步骤写出来与各位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第一、定时空:即让学生确定题目涉及到的相关事件或人物的时间(古代、近代、现代史)和空间(国家、地区),在此基础上明确其时代特征。第二、明线索:即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抓住主要线索,把握大的答题方向,防止出现偏题或跑题的现象。第三、看分数:查看题目总分值、涉及到的问题,确定每个问题的平均分值。这样把“大分化小,小分化了”,从而减轻学生对问答题的恐惧心理,并通过分值的多少把握答题字数,做到有的放失,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以上“三步曲”其实就是考生在动笔前所进行的审题过程。过去教师虽然再三强调答题前要审清题意,但因学生不得要领,审了半天心里还是一片茫然,这样分三步记住九个字,学生在心里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审题过程,并对试题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不会有遗漏,为最关键的第四步答题做好了充分准备。第四、成文字:就是通过以上的审题分析,结合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把自己对问答题的理解、认识形成文字,反映到试卷上去。在做答时中要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获得自己理想的分数。

    下面以高考历史问答题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例1、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

    审题过程:“定时空”—时间和空间:中国古代北宋中期,时代特征: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经济继续繁荣,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但北宋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该题的关键词和线索是王安石变法,以此为线涉及到了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三个方面。“看分数”—该题满分12分,共有三个问题:第一、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社会危机有哪些?回忆教材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变法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可分为财政、-、边疆危机等三个方面。第二、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教材中包括改革科举制度和整顿太学两个方面。第三、评价教育改革措施。就是要求考生根据对教育改革措施的理解,结合当时的环境或现在的情况谈谈自己对它的评价和认识,这在教材上没有明确表述,允许自由发挥。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题共有6个考点,每个考点平均分值2分,据此考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做答。“成文字”环节略,可参看标准答案,对照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2 、中国-党在1953年、1958年和1978年分别制定了基本路线(或总路线),请分别说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主要作用(或影响)?(12分)(试题来源为2005年广东高考试卷第30题。)

        审题过程:“定时空”—该题涉及到的时空是中国现代史,时代特征分别为:1953年我国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8年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急躁冒进,急于求成;1987年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明线索”—该题以基本路线(或路线)为主线索,考察其不同时期的内容和作用(或影响)。“看分数”—该题满分12分,涉及到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包括基本路线(或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或影响),不言而喻,每个时期的每个方面共6个考点,平均2分,刚好12分。最后进入“成文字”的环节。

    例3、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不尽相同,回答:①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起的不同作用。(7分)②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像的原因。(5分)(试卷来源为2005年江苏高考试卷第31

    [1] [2]  下一页

    题。)

    审题过程:“定时空”—该题涉及到的是世界近代史与英国、日本相关的内容。时代特征为16世纪以来主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9世纪中期以来强调的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或者说是由蒸汽时代向电气时代的过渡时期。 “明线索”—该题的线索为“资本积累”,涉及到了资本积累的来源,政府所起的作用,政府作用不同产生的原因。“看分数”—该题满分12分,分成两大问,第一问共7分,涉及到英国、日本各自的资本积累来源,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两个方面,共四个考点,第二问5分,是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所起的作用,并分析政府这样做的原因,共两个考点,这样每个考点平均2分左右。“成文字”由于该题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表述,需要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来,这就对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分析能力、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从而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标准答案表述如下:①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政府大力改革,如征收统一的地税,以及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不同点:英国工业起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在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②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主要原因:由于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单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通过以上方法与步骤的实施,同学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能轻松有序地进入审题环节,随着审题过程的完成,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明了化,并对题目所涉及的主要考点及每点应该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对问答题的恐惧心理,从容不迫地进入“成文字”的环节,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上一页  [1] [2]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