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中学历史教学
  • 凸现地域特色 紧扣时代脉搏
  • 何晓红“因材施教”新教材新教法教学心得
  • 让课堂导语放射出灵性的光芒
  • 中学历史教学关注社会现实的几种策略
  • 用联系的方法学历史
  • 浅谈高中历史学习辅助参考的优化设计
  • 近距离观察文革——学生采访家长了解文革活动小记
  • 中国教师报科研教学一石二鸟
  • 新环境下班主任工作中的协调艺术
  • 最新热门    
     
    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二、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承担的重要职责: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说每门学科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但我认为历史学科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一个人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世界、看社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社会,怎样去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清时代潮流和趋势,需要具备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三观”的培养又必须依赖于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系统地学习思考才能获得。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杜威)。历史学科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历史教育在维护国格、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之, 中学历史教育是极富德育功能的,具体表现如下:(1)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3)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充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4)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制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5)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所以,在历史教育中,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进行教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此我们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历史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加强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目前历史教学中由于我们历史教师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探讨不深;客观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课时的限制等因素,德育渗透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说教性等,从而大大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在教学中究竟如何有效实施德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师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所做的一些探讨,得出的一些体会:

    (一)、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计划性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要有目标,不能随意,东一鎯头,西一斧子,一暴十寒,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思想教育计划。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德育目标,虽说参考书中有,但最好不要照搬,因为其有时缺乏实际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的恰当的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计划。忌空,空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印记;忌高,太高,悬在空中,使人感到不真实亲切。目标要实,从小处着眼,以小聚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德育教育的素材,找到实施的切入口,把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认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再选择恰当方法,其渗透才不会落空。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突出时代性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与现实有效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是影响德育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历史教学如果不能突出时代性和紧密结合现实,那么它就是遥远的,飘渺的。因而自然就被认为是无用的。

    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必须把历史讲得更切近于现实,给学生提供分析现实社会的借鉴,帮助学生看清时弊的根源,并进而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疑难,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做到时代感和历史感的交融。例如,当代中学生处在我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时代,由于他们的年龄还小,社会阅历太少,因此,对改革所带来的许多问题:下岗、贫富差距的加大、西方不良习气对中国的影响等,学生的认识是比较模糊困惑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历史课所具备的特长来加以引导: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历史范围来观察,我们都不难发现,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要经历一番磨难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改革必定会对一些人的利益产生不利,会有人下岗,会有人起来强烈反对改革;然而这一切终究不能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管仲使齐国终成为春秋五霸的霸主;商鞅以身躯换来了秦国的强大,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化改新终使日本跨入了封建社会的行列……历史证明: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改革出现一些波折、困难甚至失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以此来坚定他们对改革的信念和对祖国未来的信心。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以历史史实为依托

    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总是离不开事实,总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比较、分析之中。事实胜于雄辩,论从史出,有理有据,才能给人以信服,给人的思想情感的震撼力才会更强。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口号式地硬贴标签,难以收到德育渗透功效。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

    (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真挚的情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历史是人创造的,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丑、恶的鞭挞,无不浸透人的情感。历史教师无论对历史人物,还是对历史事件,都必须公正客观、爱憎分明。这份真挚感情,溶入教学之中,就会与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只有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教师用良好的品质和真挚的感情来感染学生,其德育渗透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语言对感受有很强的提高和引导作用,形象生动真实赋有-的语言,极能引起人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使人的爱憎更加分明,使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挺拔。比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的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通过罗列林则徐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而许多教师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时候,由于要赶进度,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总是在罗列了林则徐的一些史实后,很快的就下了结论“从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得出,林则徐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这就使学生很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不到思想教育性的目的。如果在讲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时,教师首先用浅显的语言向学生描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为林则徐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和虎门硝烟的壮观场面作铺垫;然后,教师生动叙述林则徐严禁鸦片的鲜明立场“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和林则徐禁烟的坚定决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终于迫使英美鸦片贩子不得不缴出鸦片;最后,教师用激昂的语言描绘1839年6月3日这个中华民族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二万多箱鸦片(引导学生观看《虎门硝烟》彩图),许多广州人民群众怀着对外国侵略者的义愤和对禁烟斗争胜利的喜悦群集虎门,观看了硝烟的壮举,看着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被销毁,人们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虎门硝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无畏斗志和坚强决心,这一壮举将永载史册,解放后,为缅怀英雄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副浮雕再现了这历史画卷。如此讲述及易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从而达到德育目标。

    (五)、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多开展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

    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解决由知到行的转化。历史知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应开辟广阔的途径,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历史故事会、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参观革命胜地,教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和纪念展览,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活动,发挥自我教育的机制、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情感体验、意志磨练,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熏陶,从而实现德育目标、优化德育渗透。

    (六)、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把握好正确的航向:

    新课程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主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有不同观点和看法,甚至可以对立。但我认为教师应把握分寸、握好舵把,不能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特别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对学生出现的过激言论和消极言论,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明辨是非,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该给定论就给定论,不要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也不要一味追求气氛的活跃,该严肃的要严肃。例如,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有同学相互间做出砍杀的动作,引起学生一阵轰笑,教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决不能听之任之;编演历史剧时,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不要把历史剧变成搞笑的闹剧,从而失去历史教育的严肃性。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历史内容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定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更好的定位中学历史教育,努力加强中学历史教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注重德育渗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