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中学历史教学
  • 凸现地域特色 紧扣时代脉搏
  • 何晓红“因材施教”新教材新教法教学心得
  • 让课堂导语放射出灵性的光芒
  • 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 中国民族工业“春天”短暂的原因
  • 从教案到学案--中学历史教案教学改革尝试
  •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科际联系”
  • 中学历史教学中重难点突破方法例谈
  • 从国民党方面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 最新热门    
     
    提问法在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法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提问法运用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此,本人试着结合自己运用提问法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提问法进行教学。

        提问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有层次地提出问题,辅之以教师思维引导及解释,让学生独立思考、钻研,去完成问题的解答。最后由教师集学生的火花和教师 见解,对问题做最大限度的全面的完整的答案要点进行阐述。它的特点是以问题的设计和回答为主要形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到彼进行层次性解决,形成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问式教学法并非一成不变,它因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而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创设某种情景,适时提出问题

        所谓的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与景象,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等实践活动及其背景与影响。情景可分为现实情景与描述情景,现实情景是人们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现场与景象;描述情景是正在进行某一实践活动或熟知某一实践活动的人们对某一实践活动的描述,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情形与景象。创设问题式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史观运用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2]

        我在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中曾较成功地根据某一历史事件,创设出某种历史情景,让学生参与扮演某一历史人物,重演某一历史事件,在学生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的基础上,适时提出问题,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我在讲授西周分封制时,由教师自己或学生扮演周王,学生扮演诸侯,表演分封的情况,在学生亲生感受分封的情况后,提出问题即想象画一幅西周分封制的社会网络图。这种提问法比传统的照本宣科,效果要好得多,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如:讲都江堰时,由教师讲述这样一个情况:有一条河,东边是高山,西边是平原,山这边的老百姓饱受旱灾之苦,平原这边的老百姓饱受涝灾之苦,如果同学们是水利专家,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免除老百姓的疾苦,造福于人民。通过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式教学法开展历史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二、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情说起,层层提问,由浅入深,由学生自身引到教材,达到教学目的。

        除了创设情景,适时提问开展教学外,还可采用一种最为简单易行的教学法,即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以围绕某一主题层层设问来开展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讲北方民族南迁这一课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常规课的教学方法。一上课,首先问学生的祖籍是否是贵州?是否在贵阳?(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班级学生中,有来自北京的,有来自上海的,有来自东北的,有来自福建、广东的。)再问祖上迁到贵州来的原因?学生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第三问:这样的迁移会带来什么影响?迁移过程苦不苦?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归纳:坏处:生活不习惯,一开始语言不同;优点:长期与当地居民、民族生活在一起,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当然,迁移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到此,学生对于人口迁移有了最基本的感性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见火候已到,请学生翻开课文,自己阅读北方人口南迁一目,并思考: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情况、影响。由于有了课前的铺垫,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回答的出来。并且,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自信。(课后学生写感想,很多同学都反映这种方式很好。)

        三、带有探究式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及探求知识的欲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3]在提问式教学法这一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源源注入新鲜的信息,可使其历久常新,设计构思新颖的探究性问题,是赋予提问式教学法推陈出新的活力之源。课堂教学提问大致可以分为验证性提问和探究性提问两大类,这两大类提问反应两种不同的学习心理。验证性提问,由于大多数有单一确定的答案,又称封闭型提问,是“接受学习”学习心理的表达。学习过程是学生把课本现成的答案或教师结论式的讲述,囫囵吞枣地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被动的接受新知识,引起自己认识结构的认同。探究型提问,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又称开放型提问,是“探究学习”学习心理的表达。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新材料、新情景、新观点的理解、分析、归纳、创造型地研究新知识,引起自己认知结构的整合和重组。

        如:在讲解唐朝雕版印刷术时,提问四大发明的名称及时间,造纸术、火药、印刷术都已经学过,那么,指南针是何时发明的呢?给学生造成悬念,激起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并将此作为一道作业,由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完成这个问题。又如:讲商鞅变法时,提问:商鞅为秦国的变法而死,值不值?为什么商鞅死而秦国变法未改等问题,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掌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认、做事的启迪。再如:在讲解秦朝时围绕如何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功过是非,可提出“我看秦始皇这一题目”让学生思考。此外,在讲宋朝时,还可以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穿越时空隧道到宋朝去旅游,写一篇想象中的宋朝历史游记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既注意了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实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历史走近了生活,生活贴近了历史,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使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走近了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情感等,极大地拓展、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我在具体的新教材试教实践中由于大胆采用以上这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的探究性提问的教学法,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开始用质疑、探究的眼光来学习历史知识,使任课各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

        总之,提问式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法,但由于我在新教材的试教中努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班级的具体情况而不断加以调整运用,使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从而自觉主动地积极参与历史课的教学,探究问题,学习新知识,使历史教学质量也相应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注释:
    [1]:孙显圣、魏效冰:《新标准演绎新理念,新教材编出新特色》,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1期。
    [2]:章年海:《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1期。
    [3]:朱家鼎:《浅谈中学历史探究性问题》,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