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提问法在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 凸现地域特色 紧扣时代脉搏
  • 何晓红“因材施教”新教材新教法教学心得
  • 让课堂导语放射出灵性的光芒
  • 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 中国民族工业“春天”短暂的原因
  • 从教案到学案--中学历史教案教学改革尝试
  •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科际联系”
  • 中学历史教学中重难点突破方法例谈
  • 从国民党方面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 最新热门    
     
    谭嗣同的献身的教学思考

    在讲道戊戌六君子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谭嗣同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的题目:请谈一谈你对谭嗣同的死的看法。在讨论后,归纳起来有以下的说法:1、谭嗣同的死是对变法失败无可奈何的选择。2、谭嗣同是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死。3、谭嗣同的死体现中国人舍生取义的思想。其实,学生的说法应该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在新课标下,是强调“善待生命”[1]的主题还是“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还是两者兼顾?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再思考谭嗣同的献身和献身的意义。

        谭嗣同的流血牺牲,绝非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他一贯思想的升华的必然选择。他自从投入维新运动后,就置个人的利益于不顾,强调:“得失利害,未足撄我之心”。[3]由于从小的生活,使他产生了这样的认识:“…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壳,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4]因此,在19世纪中国灾难深重的时候,谭嗣同树立了爱国救民的人生观。但是,死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多么的痛苦的选择,谭嗣同死的坦然,除了他的爱国救民思想的支配外,还与他对佛学的研究有关。李敖曾用一句古话精辟地概括了佛家的思想是“舍吾老以及人之老”。谭嗣同正是具有佛家“回向”精神的不世出的人才。正是因为他对佛家精神研究透彻,他才具有那种悲天悯人的关怀,才具有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豪情。谭嗣同的死,验证了他在临死前的慷慨陈词:“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工作。”[5]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勇在《50年来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中认为:“维新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召唤着一代志士仁人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献身,是辛亥革命的一次预演,具有明显的反封建主义的性质,是近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