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新课程与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继续教育体会
  • 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改教学之我见
  • 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
  • 历史教学的趣味导入
  • 学史致用 灵动思想 启迪智慧——历史问答题解答方法
  • 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 重拾初中历史教学中失落的平衡
  • 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一次教学活动
  • 最新热门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索实例

    的学习的思维方式,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尝试着根据本校的教学环境和软硬件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与所从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及探究合作式学习的指导相结合,开设了《古代埃及》一堂教学课,对现代教学作了一些探究。本堂课正是把“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我们推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相一致的。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演示教学内容的方法,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教学课件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③。在《古代埃及》一课中课件制作采用网站的界面,学生可以围绕相关主题或者问题,从网站上获取相关史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评价,因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④

        第二,教学中注重体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历史作出自己的解释、判断。历史的含义本身非常丰富,而传统历史教学却淡化了历史的多重意味,使历史课变成一种简单的价值判断或说教。网络教学极大地克服了历史教学上的这一缺陷,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当然,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只是提供学生学习的工具,目的还是要求学生能自主地用探究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搜集有关史料、图片,提取有效信息,尤其是挖掘静态图片后的动态信息。比如在讲到埃及金字塔时,让学生通过三幅有关图片分析建造金字塔所反映的问题,即说明了建筑金字塔的埃及人民勤劳智慧,又反映了法老的残暴。教学中笔者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历史的认识过程。不是教师讲给学生听,而是由学生解释历史,教师只是梳理线索,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角度,组织学生间交流。引导学生树立“史由证束,证史一致”的基本意识。在本堂教学课中提问有关历史问题总是追问学生从哪里得知或有什么材料加以证明。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有了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又最大程度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不知不觉中,教师已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在主动接受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第三,课间交流思想强调学生用口头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交流,即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归纳,最后在集体合作中解决问题。比如在课间要求学生通过实例思考古埃及光辉灿烂文化是在怎样基础上产生的。这既需要总结整堂课的内容,又要学会从中归纳升华。在这一点上,笔者希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此问题结合网络资料展开讨论。在建构主义看来,合作学习本身就是教育性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是生成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更是自主建构学习克服内存缺陷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因此为了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克服其受人指诟的真理观方面的相对主义,建构主义认为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的基基础,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为。⑤

        通过以上几点,笔者试图通过网络教学教授《古代埃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空间,挖掘思考的深度,激发学生探究、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对古埃及灿烂文明的敬仰之情,感受古人在文明发展历程中所展现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中心地位,教师不再是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跨学科的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所承担的素质教育任务。

          

    ①④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

    ② 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③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⑤ 祝华卫《以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