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课改心得中学历史开放式教学初探
  •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的应用
  • 一堂成功的导言课——兼谈特级教师陈毓秀的历史教学艺术
  • 浅谈中学历史课中的导言教学
  • 导言课与导读法
  • 我上历史导言课
  • 随笔历史教学如何解决学生的突发问题
  • “研究性学习”选题初探
  • 在历史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矛盾分析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最新热门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研究与实验

    ,要想成功地改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掌握记忆理解的方法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体现在科技实力上,尤其是全民族的科学素质上。公民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及科学的价值观等很多方面。我们中学生将来不见得从事专门的历史学研究,但是具备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对每个中学生乃至于对每个公民来说都是必要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有利于全组教师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更新,有利于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

        (2)现实意义:

        基于当前历史教学中内容多、知识容量大、记忆量大及学习内容枯燥无味,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等具体问题,通过对快速记忆、理解历史要素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来改革历史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发挥历史学科的整体功能,提高历史课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速度,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科学素质。

        (3)实践意义:

        历史教育观念的转变重点体现在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理论假设:通过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对历史事件科学记忆、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知素质,解决实际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便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概念界定:学生的科学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表现。

        二、研究与实验分析

        (一)实验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选择被试采取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尽量使被试在人数(每班级50人)、智力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接近, 取样方式采用不定期检测,在对检验结果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检验实验假设是否成立。实验方法初期适用于不同学年,在验证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在其他学年推广。实验采用随机等组前后测的模式,实验前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理解程度进行前测,记录前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再进行检测,在将检测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从而验证实验假设是否成立。在实验过程中,用于验证实验的主要依据是不同阶段、不定期的检测成绩、前测的记录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不同记忆理解方法的理解和使用情况。

        (二)实验具体步骤:

        1、确定自变量: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要探索“中学历史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学习素质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中心历史教学中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是自变量。但这一自变量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教师要全面探索,难度很大。借于我们的水平和力量,为确保实验取得成功,便于操作,又不失整体改革与研究的实效,我们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目前教学的要求,缩小实验范围,对自变量加以明确限定,以便更好地抓住历史教学的实践与科学素质之间的联系进行有目的地研究与实践,摸清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可行性措施,同时也吸收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和各种教改实践的经验,尽快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确保实验的可操作性,我们确定的子课题如下:

        (1)历史教学中记忆历史要素方法的研究与实验。(主要在高一学年开展反复实验)广泛地吸收近年来历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在教学中本着兴趣教学的原则,在历史知识记忆中主要采用兴趣记忆法(包括谐音法、顺口溜、诗歌民谣理解法等),让学生在轻松状态中记忆历史知识。

        (2)历史教学中分析、理解历史要素方法的研究与实验。(主要在高二、高三文科班级开展反复实验)这一子课题主要采用导读—共析—巩固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授内容的过程中以导、启、归、讲、练五个主要的步骤(引导学法、启发思考、归纳总结、讲解要点、设计习题)作为教授的主要方法,学生则积极参与读、疑、议、结、创(认真阅读、大胆置疑、积极讨论、总结评议、创造迁移)五个重要的环节,并在活动中自觉地掌握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养成很好的学习素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明确因变量: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历史教学与实验研究所引起的学生素质的变化。这一变化可以根据教学模式和在各个阶段达成的不同程度来对比分析。比如在各个阶段要进行不同程度的知识水平测试和各种能力的测试。建立实验班级与平行班级的对照表,实验班级在实验前后对照表等数据、表格,通过实验的数据说话,更具有说服力。

        3、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有效地研究探索改变历史教学方式方法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也根据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原则,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外的无关变量加以严格地控制。首先,按照随机的原则确定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使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研究对象在智力水平、学生人数、教师水平等方面基本一致。其次,反复实验。凡是规律性的必须要经过反复实验才能进一步论证,本实验在同一学年各个实验班级进行反复实验,对实验假设进行反复论证,如果普遍获得成功,则假设才能成立。

        4、研究现状:本实验研究已处于尾声,正在进行最后结题的准备工作。在经过两年多的实验过程中,各个年级针对各自子课题的具体要求,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研究与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 [2]  下一页

     

        三、实施过程

        (一)记忆历史要素(兴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的研究与实践:

        1、高一学年主要采用兴趣教学法加强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关于历史知识记忆状况的问卷调查及简单知识的测试(2002年初进行),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中感觉首要的障碍就是知识的记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意识,教师所采用的兴趣教学法主要包括谐音法、顺口溜、诗歌民谣理解法等,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包括图片、投影、录象等),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例如:在讲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这一章的时候,对于《南京条约》内容之一的“五口通商”的地广州、福州、宁波)编成了“从上到下的广大空间都充满了幸福安宁”,学生记忆起来很方便,知识的掌握就很容易了;再有在讲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时候,对于侵占领土的面积学生总是记不清楚,所以教师就将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面积依次编为电话号码“6040447”,割占的位置“先东北后西北”,这样记起来就简单得多;在讲述《天津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的时候,由于开放的比较多,所以学生记忆时准确性就很保证,教师就将口岸编成顺口溜“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或者是“烟九(酒)南(难)镇琼台汕淡营”;在讲南昌起义的时候,对于领导人,教师利用首字联的方式,编成“周贺叶朱刘”;在讲改革开放时1980开放的特区时“深(深圳)入到下(厦门)头(汕头)去捞珍珠(珠海);将十四个沿海开放的城市编为”“青烟广大连天上,湛北温南秦福宁”;关于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则整理为“南约丧失自主权,1853夺权利,二鸦推广各口岸,天约值百又抽五,中国海关税务司,英人赫德来管理”;关于早期资本输出的形式:两行(办洋行,开银行)一公司(轮船公司)一工厂(开工厂);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清朝腐败是根因,外国侵略是外因,自然灾害是直因等,诸如此类的总结很多。

        实验结果:经过近一年的反复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实验测试结果:两个平行班级(一年三班42人参与测试,一年五班49人参与测试)成绩相差13分,(分别为36.3和49.8,总分为70分)

    各分数段
     实验班级人数
     对照班级人数
     
    60—70分
     6
     
     
    50—60分
     21
     4
     
    40—50分
     21
     6
     
    30—40分
     1
     26
     
    30分以下
     
     6(包括2人20分以下)
     

    从以上表格中所列数据可以看出,进行实验的班级在掌握了历史知识科学记忆方法后,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的熟练度明显优于对照班级学生,60分以上的学生明显多于对照班级,而对照班级的30分以下学生显然多于实验班级,这说明实验班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量和准确率明显好于对照班级,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高一学年的兴趣教学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明显提高,科学素养得以培养,实验假设基本成立。

    2、高二、高三学年主要采用简化记忆法和联想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

    简化记忆法是指将所学的知识和要识记的材料分出轻重主次,抓住主干,进行强化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具体方法主要有:利用提纲进行记忆、归纳浓缩重点记忆、顺序缩略、数字记忆等。例如:《美国内战》一课关于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指导学生编写简要提纲:                                         

    1、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 南部种种植园奴隶制经济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4、两种制度矛盾的原因

        只要记住这个简要的提纲,再合理地“添枝加叶”,美国内战的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就不难表述了;再如讲授中国古代井田制时采用浓缩记忆法,将所掌握的要点浓缩为16个字:国君所有,诸侯享用,奴隶耕作,形似井田。或进一步浓缩为:君有、侯用、奴耕、井形,这样就很容易记忆了;又如在讲授《洛迦诺公约》时,可以直接将主要条约内容概括为互保、仲裁、防德,这样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联想教学法是指利用联想来增强对所学历史知识记忆和理解效果的方法。联想,就是当人脑接受某一剌激时,浮现出与该剌激有关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用联想来增强记忆和理解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联想教学是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同时,还可以使历史课丰富多彩、活泼有趣,增强教学效果。联想教学法分为整体联想、纵横联想、中外联想、古今联想等。

        整体联想: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学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1)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2)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3)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1781年康华利投降;6)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线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学习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展开联想教学: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是“点”,连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的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科学-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面”。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的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重点进行学习。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纵横联想: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如学习“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置蒋介石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蒋介石,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中外联想: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教学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学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存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中外联想包括单国联想和多国联想。单国联想是指在学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学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1905年俄国革命;又如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历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的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胜利,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击溃了王军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记忆。多国联想是指在学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学习1919年“-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爆发“独立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通过中外联想教学,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古今联想: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辨证的观察和分析,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各朝经济发展的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改革或措施,历史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发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动乱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民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由今溯古,强调重点。例如当前重视法制建设,就要加强对韩非子、中国近代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英国《权利法案》等史实的联想复习。又如1997年7月中国恢复对香-使主权,由此引导学生追溯联想“香港问题”的由来:1841年英军武力占领香港,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日本战败后仍归英),80年代签署《联合声明》,洗刷民族耻辱,这样对香港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总之,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联系、中外结合、古今联想,形成一个立体的教学交叉网。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试能力将会大大增强。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学生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并在科学方法指导下,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经过测试,结果如下:

     

    项  目
     

    班  级
     得分情况抽样
     
    1
     2
     3
     4
     
     

    平均分
     实验班级
     29.1
     32.2
     35.4
     36.7
     
    对照班级
     28.9
     30
     31.2
     32.1
     
     

    平均分
     实验班级
     39.5
     40.1
     42.1
     45.2
     
    对照班级
     39.5
     38.9
     38.6
     41.3
     
     

    得分率
     实验班级
     63.1%
     69.2%
     69.6%
     69.7%
     
    对照班级
     60.2%
     64.5%
     65.5%
     60.8%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之后,较之前测中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程度而言,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班级学生得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班级,近十个百分点的差距是在教师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研究与实践,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在此分析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学生在掌握了科学记忆方法之后,实验班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明显提高,学习历史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可以初步验证假设成立。

        (二)理解历史要素方法的研究与实验(导读----共析----巩固三段式教学法)

        这一实验主要在高二、高三文科班中进行实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导、启、归、讲、练五个主要的步骤(引导学法、启发思考、归纳总结、讲解要点、设计习题)作为教授的主要方法,学生则积极参与读、疑、议、结、创(认真阅读、大胆置疑、积极讨论、总结评议、创造迁移)五个重要的环节,使学生在读、析、练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并真正领会知识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从而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节时,首先让学生在预先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提出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即使学生所说并非真正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但是毕竟是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基础上的自我总结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给予鼓励;其次是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教材所讲述知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主要发明及突出特点,影响”等知识点,然后在讲述点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通过点形成面的概念,自己总结提炼本节课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并进一步注重知识内涵的挖掘,比如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垄断组织的出现”,深刻理解这一形式的出现是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出现的,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局部调整,同时也要将今天所出现的跨国集团作简单的比较,学生在明确垄断组织实际上是对行业进行垄断,甚至可以跨越国家和行业,而跨国集团只是在同一行业内部的一种统一管理的方式,这样就可以深刻理解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在巩固的过程中,教师将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作为研究性学习作业进行检查,并在详细讲解研究性学习具体方法的基础上详细指导这一报告的具体写作过程,是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动了手,提高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验,收效颇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的同时,更加理解了历史学习的真谛,也就在这一学科的学习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智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比较结果如下:

    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测验成绩和效果比较

    实验次数
     实验班级X1
     对照班级X2
     D=X1-X2
     效果情况
     
    1
     70
     63
     7
     

    a=0.05,

    df=9,

    t=3.281

    t0.05(9)=2.821

     

    P<0.05 

    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测验成绩均有显著差异。
     
    2
     66
     67
     -1
     
    3
     80
     74
     6
     
    4
     74
     65
     9
     
    5
     65
     59
     6
     
    6
     58
     49
     9
     
    7
     77
     70
     7
     
    8
     63
     60
     3
     
    9
     58
     60
     -2
     
    10
     68
     66
     2
     
    总计
     679
     633
     46
     
    平均数
     67.9
     63.3
     4.6
     

        由上表数据的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掌握了充分有效的三段式教学法之后,能够充分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理解历史事件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样有了显著的提高,检验数据P<0.05可以使我们得出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四、 研究与实验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验,各学年在认真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的检验数据,经过上面对于检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通过改进历史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兴趣、联想记忆法和三段式教学法)指导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基本上可以验证理论假设的成立。同时,我们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1、课题组成员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整个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认真学习相关科研知识和理论知识,使得我们由初期的盲目状态已经进入现阶段的有序状态,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运用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学生在接受教师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科学记忆历史

        知识和理解历史要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有近85%的学生表示:历史课听起来比以前有趣了,历史知识记忆也不如以前困难了,对于历史主观试题做起来也开始有思路了,正是这一态度的转变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入学有了提高了近40%,历史学习的气氛也更浓了。

        虽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我们也的确感觉到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严谨求实的过程,不容半点马虎,我们更应该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和科研素质,实验中要严格注重无关变量的控制,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人因素、学生在不同年级智力水平变化产生的差异等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以期待着在科学研究与实验过程中取得更科学的结论。我们下一阶段要在目前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于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为最后的结题做准备。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趣味学历史》

    《实用教育科研教程》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教学观念的更新》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讲座》

    上一页  [1] [2]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