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研究与实验
  • 以“新课程”理念培育历史思维能力——“九一八事变”一课的教学尝试
  • 浅析北宋初期对辽军事失败的原因
  • 浅谈中学历史课中的导言教学
  • 导言课与导读法
  • 我上历史导言课
  • 随笔历史教学如何解决学生的突发问题
  • “研究性学习”选题初探
  • 在历史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矛盾分析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最新热门    
     
    探究活动的自主开发在历史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运用

    及“活动与探究”训练题以外的自主开发的探究活动。这类活动是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随机地、创造性地安排的活动。探究活动按开发的主体可分为:教师自主开发的活动和学生自主开发的活动;探究活动按开发的规模可分为:单一的历史学科活动和综合的多学科活动。不论历史课中探究活动的形式怎样,活动开发的主体是谁,但目的只有一个,即:使学生通过活动自主的学习,提高其探究性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002年秋季学期以来,我们通过对“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的试用,发现该教材许多新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活动课的安排和“活动与探究”题的设置,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历史知识有关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自主的探究活动空间;在常规历史课中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通过历史活动去体验,实现知识的运用、迁移;历史活动课中大量的实践活动,可以弥补常规历史课中的历史学习易停留在书本上的不足;历史课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形成常规历史课中所欠缺的学习研讨环境的形成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和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与历史有关的探究活动,以至于出现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或活动建议不够用的情况。于是也就出现了学生与教师共同自主开发探究活动的热潮。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发掘出了一批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和教学手段可操作性相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和谐的新活动。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推动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还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下面就探究活动自主开发中所得到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正确认识探究活动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好活动设计的原则,是探究活动自主开发的基本前提。

      历史课中的探究活动不论大小,都属于学科活动,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中“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期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发展的教学行为。历史探究活动的设置,既丰富了历史学科课程,同时也是历史学科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历史课中的探究活动与常规历史课构成相辅、相补、相成的关系,是常规历史教学的有益补充。一个好的探究活动设置不仅能帮助老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与学生得到意想不到收获。

      尽管历史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历史课的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就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它还是一个“配角”,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手段而言,仍处于从属地位。怎样把这个“配角”演好,怎样使学生通过活动自主的学习,提高其探究性学习能力,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师生在自主开发设计历史探究活动时,应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1.实践性原则。历史课的探究活动要以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活动”为载体,展开教学过程。这种活动过程当然离不开内化的思维活动,但还必须具有外显的行为活动,使学生处于“活动”状态。
       2.自主性原则。历史课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着眼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应进行的是主动的学习,要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赋予学生制定活动计划、选择活动伙伴、组织活动开展、参与活动过程,展示活动成就、评价活动结果的权利。
       3.创新性原则。历史探究活动的创设,应尽可能安排一些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活动的内容,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即便是学法运用,也要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
       4.互动性原则。在有限的历史探究活动中,如果活动内容适宜,就尽量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小组既要有需要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又要有明确的组内分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5.开放性原则。活动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探究活动的设计也需与之吻合。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开放,活动内容开放,活动过程开放,活动不限制在一节课或学校之内,而要向课外、校外开放。
       6.适应性原则。 活动探究的内容要注意适应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活动形式的选择,尽量能够引发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语言注意生动、活泼。


      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探究活动自主开发的切入点。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独立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对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基本上能看得懂。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因而,教师在自主开发探究活动时,就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探求性。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来看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例如:我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九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设计了一个学生自己看书,然后归纳、总结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的探究活动。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就在活动开始之前说了这样一段话: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代,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化,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人的主张成为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些人的思想成为现在“依法治国”的鼻祖,有些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些人的著作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不约而同地摆到了老布什和萨达姆办公桌前,有些人的思想成为了两千年后解决国与国争端主流思想,还有些人的思想居然被当今日本人运用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和商业经营中。请同学们探究一下,现在的这些做法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有关?问题还未提完,教室里立马开了锅,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一节传统的讲授课最后在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解决了,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探究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将这些思想家枯燥的思想主张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抓住了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所以,学生乐意在追求解决现实问题中,主动地去学习、了解思想家的主张。这样的探究活动在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中去进行,就一定会受到欢迎。


      三、分组学习,相互协作,在竞争中培养争先创优意识和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是探究活动自主开发的基本形式。

      长期以来,学生对历史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忽视了历史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学生只能充当“听众”。2002秋季我们参与历史课程改革以来,就打破了原有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传统做法,将就近的八九个同学组成一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桌而坐,这种形式便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由讲台来到了学生中间,用亲切、鼓励的话语,充满-的语言,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引导学生自觉走入历史知识的海洋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畅所欲言,思想活跃,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逐渐形成了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成果交流的良好氛围。这样也更有利于探究活动地开展。

      近年来,电视台有许多知识竞赛的节目深受中学生的欢迎,参照中央二台《幸运52》的形式,我给学生设计“历史擂台”教学方式,以打擂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守擂方和攻擂方在课堂上分别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只是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例:初一历史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授课时,我先让每个同学搜集有关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的成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再以擂台赛的形式在班上交流。结果,全班六个小组,最少的搜集出 35个成语,最多的共搜集出67个相关成语。后来,我在请获胜的小组谈取胜经验的时候,该小组的小组长说,为了这次收集成语擂台赛,他们在组内进行了明确地分工,谁负责与齐桓公有关的成语,谁负责与秦国有关的成语,谁去查词典,谁去查文献,谁去上网查资料等等,每人都承担了一定的任务。最后将所查到的成语汇总到组长手中,再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学习,重新分配答题任务,谁是必答题的答题手,谁是风险题的答题手,谁是抢答题的答题手,又进行了分工。正因为有了如此精细的分工协作,才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又如同学们在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北京人的一天”、“商鞅舌战群臣”、“杯洒释兵权”等历史剧时,都有角色分工和表演相互配合的过程。这些过程的实施,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能培养学生的争先意识,又能在合作中体会成功地喜悦。在活动中自觉形成了个人服从集体的观念,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最终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使之更加热爱自己的小组,愿意与人合作。


      四、打破学科界线,进行知识整合,走进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是探究活动自主开发追求的较高目标。

      学生通过历史探究活动在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在探求中获得知识的快乐,也实现了自我教育;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共同合作的重要;体验到挫折与成功的经验。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但如果想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就需要打破学科界线,进行多学科知识整合。这就需要由学校或者几个学科共同出面组织开展更大规模的综合探究活动。当然,这是探究活动自主开发所追求的较高目标。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两次有益的尝试。
       2003年5月8日下午第一节课,702班各小组同学以竞赛的形式分别表演了远古人类采取火种的故事。这个活动表面看上去是历史学科的活动,其实是语文,历史,美术三科共同开展的探究活动。当时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同学们去体验一下语文课中的戏剧表演,美术课中的化妆及色彩的搭配,历史课中远古人类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艰难历程。整个表演中的编剧、导演、美术、道具、音乐等工作全由同学们自己担任。通过活动使同学们的多学科知识得到了有效整合,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既创设了历史情景,又实践了语文的课内外衔接,还实现了美术为生活服务的目标,是一举多得的好活动。

       2002年10月23日,我校组织了课改年级600多名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大型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在为期一天的活动时间内,带着各个学科的探究任务,在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小峰悬棺风景区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历史学科的活动主题是“悬棺揭密”,地理学科的活动主题是“活动营地地形、地貌的分析”,生物学科的活动主题是“采集蝴蝶或植物标本”,语文学科的活动主题是“以历史、地理、生物的活动主题为内容写一篇综合调查报告”。这么多的探究内容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篇综合调查报告作总结,学校评出一二三等奖。结果大出预料,同学们不仅上交了调查报告,而且还上交了大量的考察实物。有些调查报告很有分量,达到了一定水准。有的小组对“悬棺”的产生和安置在当时的条件下作了大胆的猜想,并附图解释说明;有的小组对当地的地形、地貌的形成,运用已有地理知识作了切实的分析;还有的同学通过对景区的动植物调查提出了许多连老师都答不出的问题。就这样一篇调查报告凝聚着全组同学的智慧和汗水,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很多同学通过活动增强了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社会责任感。

      总之,活动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动手、创新、合作、竞争能力,以及掌握、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的目标不会变。通过探究活动开展,使学生对历史文化有认同感,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人格,是活动探究自主开发的初衷。教师是历史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协调者、引导者、促进者,实施者和开发者,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师生共同创造性地开发并实施历史探究活动,历史学科的探究活动才有生命力。
      
      
      
    主要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②.齐渝华:《在历史活动中体验 在历史活动中发展——人教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实验教材七年级“活动课”设计说明》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