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研究与实验
  • 以“新课程”理念培育历史思维能力——“九一八事变”一课的教学尝试
  • 浅析北宋初期对辽军事失败的原因
  • 探究活动的自主开发在历史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运用
  • 历史新课改和讨论法教学的实施
  • 联系家乡实际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
  • 一节初高中衔接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我从教四十年的历史教学观
  • “诺曼底登陆的启示”研究性学习方案
  • 历史辩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
  • 最新热门    
     
    论高中历史研讨课的教学

    课”教学是当前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强调的是后者。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认为这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显性的一面,而隐性方面也要引起我们关注。隐性研究性学习是指广大教师和学生把研究性学习方式自觉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以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在平时的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体现研究性学习这一思想观念。“研讨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会他们学习方法,为其进行独立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强调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讨,实际上就是强调教师通过日常课堂教学不断向学生传递研究的理念、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这样看来,如何在占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去培养他们善于研究问题的品质是值得我们教师关注的。

      “研讨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教师应加强研究性备课。要对教学大纲及教材进行系统的研究,广泛占有资料,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可供“研讨”的对象。

      第二、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讨”的价值的大小。问题设计要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同时还应注意问题的提出要受不同课型、不同对象的制约。

      第三、师生在课堂上共同研讨,得出结论。教师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及时订正学生的错误,并能根据课堂学生学习的情况即兴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教学。课堂教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可充分反映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因此课堂研讨无定法。

      下面是作者在广州市白云区的一堂示范课,对象是高-文科班学生。考虑到以前总是教师把知识体系介绍给学生,结果学生反而印象不深。我在公开课前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在前一周印制了一幅简表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完成。目的是要求学生懂得如何进行科学分类,既培养了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把材料与观点相统一的能力。二是精心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熟知课本知识基础上进行适当拔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课前的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经济合理的方式,让师生对教材深挖掘,深加工。这步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以调动、学科知识构架是否完整、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否合理运用以及是否留有拓展思维的空间等重要问题。我选择了列表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堂上研讨:这个过程是对学生与教师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验,是师生思维的一次积极的碰撞。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我们高三学生是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的。比如基础知识的分类梳理、基本原因的分析等都有一定水准。当然学生们也遇到了一些他们吃不准的问题。这是正常的。

      回答近代中国经济特征时,他们知道把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划分为:本国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但有些同学写出了官僚经济或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或资产阶级经济。有的同学甚至认为《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意味着自然经济的消失。

      回答-特征时,他们大都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①清政府-的变化;②中国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③清政府的垮台和中华民国的建立;④袁世凯的篡位和中华民国的失败;⑤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⑥北洋军阀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等等。但学生们没有注意到“军事是-的延续”。实际上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不断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不断干涉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表现也是-特征有机组成部分。

      回答思想文化特征时,由于课本这方面内容相对集中,同学们较容易找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那就是无论哪个阶级都提出必须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这一思想不断发展,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此我还有意让学生回忆语文课文中的鲁迅、朱自清等人的作品,加深对他们思想的进一步了解。

      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了这张表的制作:

      师生共同完成这张表后,我认为还不够。因为它只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较科学的分类。为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一个更大的提高,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如: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让学生们课后思考。在堂上我选择了同学们没有接触过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师:“如何评价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的王权思想?”

      甲生:“维新派的王权思想是不对的。”

      师:“何以见得?”

      甲生:“因为这表明维新派已向封建势力妥协。”

      师:“王权就一定代表封建势力吗?”

      甲生回答不上来。

      师:“谁能回答?”

      乙生:“维新派的王权思想表面上与他们发展资本主义纲领有矛盾,实际上这恰恰是康有为高明之处。”

      师:“什么高明之处?”

      丙生:“中国资产阶级有自己的弱点,这是时代造成的,不是某个人的错。康有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要顶住巨大的压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是非常了不起的。难道他不想一步到位?但是中国封建制度太顽固,这注定维新派在宣传思想、实施政纲时都不得不采取较为策略的手段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后果可想而知。”

      师:“这样说来,维新派的王权思想我们就不应该全盘否定,是吗?”

      学生集体:“对!”

      师:“我们在评价某种历史现象时,一定不要脱离当时的具体背景去空谈。王权思想存在不一定是坏事,哪个同学能证明我的观点?”

      丁生:“我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限制了王权,但没有消灭王权,王权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可以缓和阶级矛盾。日本明治维新时更是王权高于法权。这些都没有影响这两个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日本,王权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许多措施都是在王权之下得到实施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王权自然会被削弱。”

      师:“说得好!康有为依靠王权并没有错,为什么他不能成功呢?”

      学生集体:“因为光绪帝没有实权!清政府中封建势力过大。”

      师:“对!光绪尽管是封建皇帝,但他对维新派的大部分主张还是很赞赏的。破格提拔康有为就是一个创举。如果没有后党的阻挠,变法成功的可能性是有的。这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疑会有促进作用的。”

      应当承认,对于维新派的王权思想进行这样分析尽管很浅显,但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它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思维也会有提高。

      我认为这种研讨课教学与目前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思想是一致的,它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初级阶段”。“把问题交给学生,师生共同探讨”为特征的“研讨课”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


    (摘自:《历史教学》2003年第4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