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浅议新课程与历史创新教学
  • 学科渗透与历史教学的生机
  • 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
  • 质量分析报告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 初中历史教学中引言的作用及教法
  • 反思新课的导入
  • 一堂未经设计的讨论课历史教学与关注时事
  • 试论创造性历史教学
  • 浅谈高三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 对一堂历史示范课的反思
  • 最新热门    
     
    激励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须具备情感意识,重视情感特征和情感内容的研究,处理好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辩证关系,既发挥情感在历史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又努力挖掘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情感因素,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目前,历史教育界重视历史认知目标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而情感教育目标的研究不够,往往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描述,如“培养……观点”,“树立……精神”,“具有……真挚感情”,这样的表述,既没有目标分类与水平层次,也缺乏可操作实践的步骤。由于情感教育目标确定的含糊笼统,给其评价也带来极大困难,往往只能以认知目标来代替情感目标的评价,使情感教育难以落在实处,也直接影响着情感教育的质量。因此,历史教师应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历史知识的特点为基础,依据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来构建适合我国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以正确指导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实施和情感教育效果的评价。

    1.接受层次。这是情感教育目标的初级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学生通过对历史教材、历史课外书籍的阅读,以及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受到启示,或通过对某些具有情感教育因素的历史知识的感知,引起注意,产生兴趣,表示认可,愿意接受。这类历史知识所要实现的情感目标是属于浅层次的,只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引起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注意,表示接受或认可。学生在这一层次的学习过程中,内心会受到一定触动,还会有些外显的情绪和神情的流露,但不会对其情感发生剧烈的影响。

    情感是制约教师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了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彼此之间就能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学生也就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容易相信其传授之“道”,最终导致教师影响力的增大,正如古人所讲,“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移情能够体现情感教育的迁移功能,影响到学生的感知和情感;学生的反应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情感意识,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体验历史人物的不同情感。通过移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从而在历史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沟通他们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

    1.  选择恰当的“启情点”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现的核心

    启情点,即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选择恰当的“启情点”既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的前提,还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现的核心。启情点,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史实,也可以是某个史实的片断。选择启情点,教师既要考虑史实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又要照顾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

    2.  运用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从历史教学实践考察,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和现场教学等。

    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孟子“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公而忘私精神;祖逖“不扫清中原,誓不回江东”的千金一诺;史可法“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的头可断,而志不可屈”的高风亮节。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促使师生之间情感外向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对教师而言,引而不发,贵在点拨;对学生而言,畅所欲言,要在开窍。在师生双方的对话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断得到强化,情感不断净化、升华。

    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历史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摸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现场教学是历史教师将学生带到重要的历史遗迹或历史遗址等实地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如,南京教师在讲到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面对30万无辜死难同胞的白骨,面对令人发指的日军暴行,难民绝望挣扎和同胞血流成河的惨景就会再现于学生的眼前,使他们在这特定的历史场景中,情感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此情此景,将使学生们难以忘怀。

    3. 运用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从历史教学实践考察,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和现场教学等。

    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孟子“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公而忘私精神;祖逖“不扫清中原,誓不回江东”的千金一诺;史可法“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的头可断,而志不可屈”的高风亮节。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促使师生之间情感外向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对教师而言,引而不发,贵在点拨;对学生而言,畅所欲言,要在开窍。在师生双方的对话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断得到强化,情感不断净化、升华。

    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历史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摸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现场教学是历史教师将学生带到重要的历史遗迹或历史遗址等实地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如,南京教师在讲到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面对30万无辜死难同胞的白骨,面对令人发指的日军暴行,难民绝望挣扎和同胞血流成河的惨景就会再现于学生的眼前,使他们在这特定的历史场景中,情感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此情此景,将使学生们难以忘怀。

    (1) 对话授课型

    这是最基本的类型。主要表现在二方面,首先它以教材的章节为单元来制作课件,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将内容完整,画面清晰、美观,文字简练,并配以音乐的对话框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可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反馈迅速,对不同的回答计算机将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和后继处理。如在选择错误选项时,计算机会发出“你错了,请再试试!”的声音,并闪烁提示解决本题的关键词;若选择了正确的选项,计算机会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发出“好极了,请继续”。错了,给学生以激励,让其继续努力;对了,给予表扬鼓励。这种及时反馈的特点是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这样可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历史重现型

    这是历史课件中最常见的用法。计算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

    (3)游戏教学型

    这是课外学习历史的辅助形式。通过有趣的游戏形成竞争性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通过操作,在游戏中实现学习。例如一个名《历史迷宫》的程序要求操作者正确地选择和操作历史知识,或回答一些历史问题才能携带尽可能多的珍宝走出地下迷宫,否则就会碰到一些危险。游戏结束,计算机给出操作者的得分,直观形象、反馈迅速,令人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感觉,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4)编制试题型

    这是辅助教学的实用性。即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分类,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难易和知识点的分布)从题库中选择试题,打印成卷。因试题随机组成且难易得当,知识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若有历史多媒体教室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做出评判,并记录解答时间、次数等参数,按照标准计算成绩,迅速作出学习评价。

    3)优化问题设计

    传统历史教学在课堂上很难通过图片、录像等生动直观的教具来启发学生,多媒体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设多种形式,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的特点,选用典型的史料,当堂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这种形象、直观、快捷都是传统历史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学习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如果不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可能会忽略而过,或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使学生清楚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在学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一目时,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时局图》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通过两者一对照,就使学生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认识。否则,有些学生只会把课本中的图画当成好看的画面来欣赏,并没有通过看图获得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对此不能任其自然,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学生的效果才会显著,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得到切实的提高。

    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各科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历史学科的广泛兼容性。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美学、音乐、绘画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使人从各种层次、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分析。如在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回顾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草地的晚餐》、《老山界》、《七根火柴》这几篇文章,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工农红军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这几篇文章中所发生的历史背景的理解。地理课上的地图知识、-课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等,如果能在历史课堂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其为历史教学服务,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战国七雄》一课中,要求学生掌握七国的地理位置,我利用课文中的"战国形势图",把七国的位置编成顺

    肯定教育的人性化细节

    北京一些小学为推行人性化的“肯定教育”,设置了一系列的人性化细节,如老师判题不再打令人难堪的红“╳”,做出的题目都被一个个不起眼地小红点和小横杆标记出来;取消试卷评分制度,该用“优”“良”“及格”“不及格”来代替,避免刺眼的分数带给孩子的家长的压力;开辟说话课,孩子们在课堂上无需聚首,而是肯据课堂主体而是根据课堂主题随时站起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试成绩不满意可申请重考等等。如此人性化的“肯定教育”,不仅开始着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使得我们的教育开始闪现出人性化的灵光。
       的确,从作业本上的无红“×”,到课堂上发言无需举手,在过去,这也许均属不被老师们放在眼里的细枝末节。但正是这些细节的推出,才使我们的传统教育开始向现代教育发生质的跨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的尊严被无限放大,学生的尊严则被忽略甚至被阉杀。北京这些小学推行的人性化“肯定教育”,正是对这种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否定,它令每一位学生开始以一个完整人格的人出现在老师面前,学生们做人的尊严受到前所未有的呵护和维持。如此人性化的“肯定教育”,更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环节的较好体现。
       人性化的“核心部件”就是平等和尊严,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缺乏互动,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正如一些教育专家所言,如此缺乏平等要素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使孩子与老师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且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在长期封闭而压抑的氛围中,学生身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抹杀。
        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智慧的大脑,也需要健全的体魄,更需要健康的心灵,旨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人性化“肯定教育”,的确应该赢得全社会的肯定!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