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教学案例”的一个范例
  •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社会(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略谈
  • 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应避免的几个倾向
  • 初中综合文科探究性学习实践的初探
  • 甲午战争帝国的沉沦
  • 刘永福的黑旗军为何会出现在台湾
  • 中日甲午战争对英国远东政策的影响
  • 历史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 说课
  • 激励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 最新热门    
     
    浅析图示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失
      
      封建势力的强大 败
       外因 (由下而上的革命)辛亥革命
      外国势力的干涉
      
      经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管是资产
       阶级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资本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
      教训 中国的出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从上图(图2)中,学生可清晰地看到,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的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中
      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学习西方模式,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作了种种尝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自身的软弱和妥协性,不敢广泛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又加上当时封建势力的强大和外国势力的干涉,注定运动以失败告终。从中可得出经验教训:资本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通过图示与讲解结合,大大浓缩了教材内容,对于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近代中国寻找答案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图示法有利于理清思路,使知识更具条理性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对错缩复杂的历罗知识是一片迷惘,这就需要教师帮助指导
      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知识中发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按一定的条理性、内在联系穿针引线,从而有层次的展现历史知识。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图示法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它可使历史知识层层展现,更具条理。如下图(图3):
      二战经过: 占领北欧西欧五国
       绥靖 法国的溃败 矛盾激化
      (一)爆发:突袭波兰 (二)扩大 不列颠之战
       西进 占领东南欧五国 势力分化
       苏德战争(莫斯科战役)
       太平洋战争(珍珠港事件)
       26国宣言发表 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联合 德黑兰会议
       性质 雅尔塔会议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行动 波茨坦公告
       (三)转折
       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二战场开辟
       军事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三国对日作战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北非、西西里登陆
      共反纳粹
       (四)胜利:意、德、日先后投降 图3
      重建和平
      上图(图3)通过对二战纵横交错知识点的整理,紧紧抓住了二战经过的爆发、扩大、转折、胜利四个阶段,又注意阶段间内在联系,层层展示,条理性强,有利于学生推理记忆二战经过史实。
       4、 图示法有利于知识归类,可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往往只拘泥于章节里的具体内容,而忽略了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图示法可打破各章节界限,灵活的把知识归类,使知识更具系统性。如下图:(图4)
      
      
      通过图示的归类,使分散的知识集合在一起,清楚地展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同时也初步形成了一部斗争专题史,使知识的系统性大大加强。
       5、图示法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图示法在上述四方面的应用,归根结底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而这正有助
      于培养学生再认和再现历史的能力。在图示法教学中,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图示,巧设疑问,也有助于较高层次能力的培养。如上图2,教师可从引导学生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入手,通过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共同的内因、外因,最后得出经验教训。这一过程,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其实,只要教师有心,相信一定能找到一个最佳切合点,利用图示,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总之,从上述五方面的论述中可看出,图示法在教学中确实可起到一定的有益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任何教学方法都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图示法也不例外,虽灰图示法有一些其它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功用,但它仍只不过是众多的手段之一,所以,就如何正确运用图示法,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适度性问题
      在图示法的具体运用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设计图示,运用
      图示,以达到预期的最优效果。切不可刻意地运用,否则适得其反。
      (2)科学性问题
      运用图示时,如果图示本身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则再怎么使用,只能曲解历史,误
      人子弟。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认真钻研教材,客观把握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抓住精髓,精心设计,以确保图示本身的科学性。
      (3)反馈性问题
      教学相长。在图示法教学中,应密刀关注学生的反馈,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可能全面
      地评价此堂课图示设计和使用效果的好坏、成功与否。如有问题,也可及时地改进图示设计和完善操作过程,以做到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利用历史知识结构培养历史学科能力》/詹国强//中学历史教学(广州),
       1998.12.4~6
      (2)《中学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丁丙炎//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 录中学历史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