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自学、联想、解疑”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运
  • 浅谈借助历史人物进行美感教育
  • 用学习理论指导基于WWW的网络教学
  • 历史学习中的比较能力浅析
  •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 浅析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黑人奴隶制度
  • 中学历史教学联想式教学
  •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三复习中的尝试
  • 构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环境
  • 建立学科教学网站的探讨
  • 最新热门    
     
    如何“网住”学生的心——对高中历史网络课设计的反思

    都要花一个半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设计成网络课后,我将整节课分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梳理、史料精选(文字类和视频类)、课堂测试和史苑论坛等几大块。前面五块内容指导学生用二十五分钟时间去浏览和梳理,后面两块花二十分钟时间,特别是在最后一块的BBS论坛中设计了两个话题让学生跟帖,并且引导学生在辛亥革命的评价方面发表新帖。这堂课上下来可以说比以前传统教学模式花一个半课时的效果好多了。

        二、思维成分多的内容。网络课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具有较好的交互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中的论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回答学生的提问,并且对学生地观点做出合理客观及时的评价。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思维成分较多的内容,如果设计成网络课在BBS中让学生发表观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就更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流,也可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发表看法和提出问题,从而实现个别化教学。比如我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时候,就在BBS上设计了很多的话题,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

        我们不要把网络课当作一种时髦,什么历史内容都拿来上,对于那些内容少、思维要求低的简单的历史课,还是要以常规课为主。

        用好网上材料。利用网络设计高中历史课,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使学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历史知识,但网上资源的庞杂,也使得一些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尤其是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如何筛选有效资料成为历史教师的一个难题。我认为在历史网络课的设计过程中,筛选历史资料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尽量“多而不杂”。历史知识在网上是非常多的,设计历史网络课就是为了更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历史教师往往会找很多网上的历史资料供学生阅读。但有很多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通病,把大量历史资料机械地堆砌在一起,全部放在同一个目录下让学生去阅读,往往会导致学生看完之后“不知所云”。我认为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分成几类,把不同类型的资料放在几个小目录下,制作几个超链接,这样就可以避免材料过于庞杂,从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去阅读史料。比如我在设计《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就把搜索到的资料分成:人物介绍、清方战况、日方战况和战后情况等四类并把它们设计成四个超级链接,这样学生看起来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了。

        二、尽量避免“野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对于同一件历史事情往往会出现很多版本。我们在筛选资料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避免那些证据不足的历史史料。有的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会在网上找一些未经证实的“野史”给学生看。我们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运用“野史”肯定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历史观点,这对于我们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不利的。比如说我曾经听过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网络课,执教老师在课件里介绍人物的资料里面提到这么一段“野史”:在介绍蒋介石和戴季陶时说,蒋纬国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而是戴季陶与一个日本护士的私生子。学生看了之后很感兴趣,所以在这节课最后的论坛里面,很多学生发了一些不健康的骂戴季陶的帖子,搞得这位老师很尴尬。

        三、尽量找“活史料”。即尽量找一些与现实有联系的资料。历史不是固定不变的,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 历史知识不仅具有过去性,和现实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历史学习应注重与现实的结合,体现历史科学的现实意义,提升历史教育的功能。所以历史教师在设计时应该找一些与现实联系较紧的材料。比如:我在设计中国近现代史《新中国外交史》时,就在网上找了一些现在的外交情况,同时还提供学生中国外交部的网址,让学生去了解一些外交动态。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通过这种方式就把“死历史”变成了“活历史”。

        我们在设计历史网络课的过程中对网络资料的利用不能盲目用,而是要精心筛选,合理归类,科学利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找好讨论话题。在历史网络课件的设计中,论坛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利用网络论坛的交互性,可以很好地培养每个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设计好的讨论话题就成为我们历史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要设计好的讨论话题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认为设计的讨论话题必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忌“纯理论”型。这是我们在设计历史讨论话题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而不是大学生。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还是停留在对基本历史史实和一些简单的历史理论的学习上,如果我们设计一些纯理论型的话题,必然会导致学生无法讨论,即使有的同学能讨论也只是停留在教材的知识之上而不可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笔者在设计《中国-党诞生》这一节内容时,曾经设计过这么一道讨论题: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结果同学们跟的帖子都是教材的翻版,他们只是把教材里面讲的关于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一条一条从课本搬到网上,这节课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应该说是一堂很失败的历史网络课。

        因此我们在讨论话题的设计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找一些与史实结合较紧密的话题,这样就有利于讨论的真正展开。

        二、忌“大而广”型。在设计讨论话题时除了要避免纯理论型话题出现外,还应该避免讨论范围大而广的话题出现。如果我们设计一些范围大而广的话题,往往会使学生在讨论时陷入一种“无从下手”的境地。其实我们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只需要就本节内容中一两个问题的几个小的方面加以讨论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了。

        比如说笔者就《洋务运动》这节内容曾经有过两次网络课的设计,可以说两次教学的效果大不一样尤其是在论坛话题设计方面。在这节课的BBS论坛中,两次都是对“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问题的讨论。第一次我设计的题目是:洋务运动有何积极意义?结果同学们都是泛泛而谈,很少有人结合教材内容得出比较正确的观点,这一次讨论设计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第二次设计时,我吸取了前一次失败的教训,把这个大而广的题目分成两个小题让学生去讨论。这两个论题是:结合教材从以下两个角度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意义:

    1、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上有何积极意义?

    2、洋务运动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上有何进步意义?

        结果大部分同学们都能结合史实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可以说这一次的设计与第一次相比完善多了,讨论的效果也好多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网络课有较好的交互性,要充分利用网络课的交互性就必须设计好的讨论话题,只有这样才能到达事半功倍效果。

        当好课堂导游。随着网络课这一新鲜事物出现,教师在网络课堂上的作用就一直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话题,在我们高中历史网络课中,同样如此。历史教师在历史网络课上究竟要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网络课是不是就不需要语言交流了呢?······这些问题有待我们探讨。我认为在历史网络课上,教师应充当一个非常出色的导游,在以下三个方面导好一堂历史网络课:

        一、语言交流不能省。在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学科自主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避免“技术万能观”。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都是网络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在历史网络课堂上绝对不能忽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如果缺少必要的语言交流就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网页上去了。整堂课也变成了“死”课,缺乏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写出的帖子特别是一些好帖作口头评价,并请学生到前台来讲解写出这些帖子的意图,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些帖子。这样一来就很好地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了,既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评价要及时合理。在一堂课上对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做出评价,这个在传统课堂模式上无法完成的任务在网络课就能得以实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能及时合理地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要以鼓励为主。

        这项工作主要是在BBS论坛中进行,也就是说当学生在论坛上就教师设计的讨论话题跟帖后,教师应迅速地浏览并且尽量对每一个帖子做出鼓励性的评价。还是以笔者提到的《洋务运动》这一课的设计为例,当学生就第一个话题“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上的进步意义”讨论时,有一位同学跟帖道:“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个观点很显然是不对的,但是我们教师在评价时不能直接说“不对”。我是这样跟帖的:首先你的思维方向很好,但是你的观点如果这样稍作修改就非常完美了——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个同学看后就跟帖道:谢谢老师,我懂了,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发动的,所以不可能学习西方的-制度。我想这位同学是真的懂了。

        在历史网络课中对学生观点的评价不仅要及时还要恰到好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要求历史教师具有良好的思考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特别是打字速度要快。

        三、技术指导勿忽视。这里所说的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师作为网络课堂的导游,不仅要引导学生怎么去学习本节内容,同时还应该为你的 “游客”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当然包括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是太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怎么发表帖子,有的机器在操作时可能会遇到“死机”的情况,这些时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以保证教学的顺利的进行。同时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搜索资料时,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常用、功能较强的搜索网站,比如说:http://www.google.com、http://www.baidu.com等。这样学生搜索起来就比较快,不至于花费过多的时间。

        在上历史网络课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在网络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历史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必须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在一堂历史网络课的前前后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我们历史教师是历史网络课的编著、导演、演员,同时也是历史网络课的导游和技师。当然要当好这些多重身份必须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不断地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