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历史学科课程难点初探
  • 谈如何提高历史学科高考质量
  • 如何实施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
  •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在专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诱思教学与历史教学
  • 谈历史教学中良好形象的塑造
  • “网络课件”支持下的辩论式历史活动课
  • 历史课堂辩论式学习初探
  • 中学历史学科文字表达的特点与能力培养
  • 最新热门    
     
    论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现着直接的功利需求。可见,不同的学科在满足不同的教育功能和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上是各有侧重的、各具特色的,它们共同为人的素质提供教育资源,但所提供的资源又形成着人的素质的不同侧面。如果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发生错位,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脱节或严重背离。尤其是,当提供价值理性的教育被削弱,工具理性教育片面膨胀时,素质教育的基础将从根本上被动摇,因为这种片面的教育所培养的人在人格上有重大缺陷,他们所掌握的工具性知识将会造成反社会的能量,给社会造成灾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供价值理性的人文学科在素质教育范畴内发挥着比其他学科更为基础性的作用,与普遍性教育("大教育")的目标更相一致。
     
        也正因为如此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人文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1当代教育家、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对素质教育的本义有深刻的理解,他强调以人文素质的培养为目标的通才教育应当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指出,"通才教育以教育本身为目标,与世纪的功用无关;它主要培养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由思考的能力,……使我们有批判自己、界定自己的价值观能力。"○2
     
        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承担着十分重要而且独特的作用,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如果说,哲学能够提供价值理性的思维逻辑,文学能够提供价值理性的情感体验,那么,历史作为人类以往实践的集体记忆能够更全面更综合的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累积经验,并从历史上因价值理性的缺失而导致的社会发展失衡中为人们提供深刻的教训。从中也体现了"以史为鉴"的作用,"看重历史者,未必能得到历史的赐福,藐视历史者,则肯定回受到历史的嘲弄。"○3历史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素养教育,学史可以明智,历史的生命和现代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使人们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高瞻远瞩,它可以使人们储备大量参照体系,彰往察来,进退裕如地迎接新时代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二、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中的独特作用
     
        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主导倾向。"创新是所谓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创新能力,是由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变革性实践能力构成的。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
     
        创新思维并非无中生有的遐想,而是已有知识的从组和突破,因此创新思维的基础虽然与先天的智力条件有联系,但主要是由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所养成。在教育过程中,各类学科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提供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并形成创新思维的各种功能区位和表达形式。其中历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比较,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首先,广义的历史学习是对人类以往积累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的概括和梳理,它的知识包容度在各门学科中是最高的,它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也最具宏观性,属于战略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提升人们思考问题的层次,也有利于人们从既有知识的总体性把握中激发灵感,推陈出新,形成新的综合和认识上的飞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的意识形态的手稿》中写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学科。"○5也因为如此,人们从历史知识中获取的智慧被看作人类智力活动达到高级程度的产物,成为雄才大略的-家、军事家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文学巨匠、艺术大师必备的修养和科学家、工程师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思想源泉。从根本上说,现代学科体系是由原生态的历史知识系统逐步分化、发展而成的,而且每一门学科也都有自己的发生、发展史。所以从思维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种具体的创造性的思维都离不开历史思维。当我们惊叹于伟大的科学发明或流连于杰出的艺术创造时,当我们感佩于英明的-决策或振奋于壮观的工程奇迹时,都能从中发现历史智慧的闪光。
     
        其次,历史学习和研究需要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思辩,这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不仅需要既有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沟通各类知识和重组知识体系的中介性思维工具,纵横交错的历史思辩能力可以在创新过程中发挥这种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诺贝尔奖获得、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曾谈到,其父母如何从成才的大处着眼对他进行历史教育,而没有因为他有数学天分就让他偏重数学学习。杨振宁说:"1934年我念完初一,暑假我父亲想找一个人来教我。他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数学,也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物理。他去找雷海宗教授。那个时候雷是清华大学的历史学教授。……雷先生就介绍了他一位得意的学生,叫做丁则良。丁后来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学家。……现在回想起来,这对于我这个人整个的思路,有非常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的多。○6
      
        再次,从具体讲,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可逆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等思维品质。⑴可逆思维。可逆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是对过程、表象、结论、传统、观点进行双向思维的必要前提,尤其是对传统观点。例如。1995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45题:"西方某学者说:'美国没有童年,只有青壮年。'这一说法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解释你的回答。"对这一言论的见解,一般认为是对的,这就是传统观点,可逆性思维与这种观点相反,认为"美利坚民族主要有欧洲移民组成;又经过了殖民(或民族融合)阶段,因此是有童年的。"这就突破了传统的观点,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⑵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有称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求异性和多样性是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如讲到中国近代史"落后就要要挨打"这一命题时,可进一步发问学生:"落后是否一定要挨打?"诱导学生对这一命题进行重组演绎,就能得出六种结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有了用武之地,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一个有效途径。⑶联想思维。联想是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有相近、相似或相同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有近及远,有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如讲到张勋复辟时,联想到袁世凯复辟,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培养学生联想创新意识。

        三、历史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美感等多方面的素质。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意识,进而养成想成相应的素质。历史意识的培养,主要有思想-意识、道德意识和美感意识。
     
        思想-素质包括民族意识、国家意思和-意识。任何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都具有本民族的精神和传统。历史教育,特别是本国史教育,通过本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生成并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振奋起民族的精神,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进而提高捍卫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责任心。到了19世纪,历史学科才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于当时在兴起的民族主义的强烈呼声。就是说,历史,尤其是本国史,乃是国民意志的表现。借助历史教学可以形成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可以造就"国民理想"的拥护者。美国《独立宣言》的署名者本杰明·拉什主张,对于未来美国制度的拥护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授予历史知识。○7
     
        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使青少年一代了解本国的国情对于维护本国现行的制度和政策是有利的,是国家的发展所必需的。通过学习历史,尤其是本国史,具体地了解自己国家在-、经济、文化和思想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从而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自己地国家,并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本国的国情和国策。"在现代中国,由于公民对形成国策的影响日益增大,而对史实的考虑有影响到公民对国家政策的态度,所以没有哪一个国家回不关心历史研究和教学。" ○8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的历史意识对未来具有-上的意义。"○9
     
        在道德意识培养方面,从古到近,历史向来是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的。孔子的《春秋》,用"褒贬损抑" 的手法"劝善惩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历史的道德教育的作用。杜威认为,历史学科是形-的道德品性的最优良的学科。在他所设计的课程中,"历史作为间接的社会学和实验的伦理学来予以重视的。"○10他坚信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都可以从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找到典范,并由此作出结论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11历史学科的道德意识的培养,有两点独特之处。其一,内容丰富。所有的历史教科书均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的材料,其高贵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等素材可以使学生获得健康、高尚、美好的情感体验。其二,感染力强。历史教学所展示的道德形象和道德精神,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强加于人的,而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人和事去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进行的。他们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内心的体验。
     
        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 ○12 "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13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如课文所叙述的史实中体现出众多的表现人类社会活动的生活美,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自然美,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行为美以及人类社会进步所表现出的时代美等等。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美感意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毋庸讳言,当前的历史教育的现状与培养21世纪新人的要求尚存有很大距离。主要问题是:⑴历史课定位不准确。历史课程教学不受重视,忽视了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历史课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副课",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⑵教育目标的偏颇。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主导倾向上朝应试教育偏移,没有将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人格培养联系起来,而是以传授历史知识,特别以是-教育为主。⑶教育功能的缺失。由于功利性目标代替了素质教育目标,学科工具性代替人文性,历史教育的功能缺失难以避免。本来历史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形成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但在应试教育中,历史知识的记忆被引出某一个标准答案或某一个固定的思维套路,因此丧失了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注释:
      1转引之张汝伦:《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也现代社会》,《天涯》1997年第3期。
      2《耶鲁大学校长的治学治校方略》,《参考消息》1999年9月9日。
      3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第80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
      4江泽民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的讲话。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0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
      6宋晓梦:《杨振宁教授谈教育》,《光明日报》1997年6月27日。
      7参阅【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第二章第二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8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第266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
      9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第266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
      10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第80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
      11【美】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第246页,1916年
      12《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9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13《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9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