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史料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突破误区,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 对世界近代史有关教学问题的反思
  • “大文科”才是方向——谈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
  • 如何运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
  • 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
  • 评一堂好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中学历史开放课教学简论
  •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专题论文讨论课初探

    ,绥靖政策的本质,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等等。

        (四)提出写作历史小论文的要求,并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书籍及影视信息,让学生课外参阅,丰富其相关历史知识,开阔眼界,为写小论文积累素材。评价拿破仑,要求围绕拿破仑对其全面作评,也可针对其上台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其内政措施或对外战争等不同方面作为选题;要求依据史实,发表议论,提出观点,进行论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并强调有个人观点与见解,行文流畅。围绕二战一课提出的文章要求则是或对二战相关历史人物作评述,或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发表意见,或军事战略战术的评述,或二战热点问题如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等诸多方面作为选题,同样强调个人的见解与认识,两篇文章都要求字数在800字以上。 提供的素材主要有:印发了三张关于拿破仑的文史资料,如“上台前的法国”、“雾月政变”、“拿破仑称帝”、“对外战争情况及不断取胜的因素”、“伟人对拿破仑的评述”、“主要内政措施”等。推荐书籍如杜查理所著《拿破仑》;二战则推荐学生看电视台播放的《虎!虎!虎!》、《巴顿将军》,以及《辛德勒名单》、《诺曼底登陆》、《安妮日记》等影视名作。
        (五)根据学生上交的论文开展班级交流讨论会。讨论拿破仑一课,由于时间关系只选择了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让部分同学在班上作了交流发言。二战一课,则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发言。发言交流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反驳争论,各抒己见。

        (六)老师总结性发言,给学生交流作概括评定,并提出一些历史评价的科学性方法与原则作为对学生评价准则的引导。如评价拿破仑一课,针对学生各种观点、不同侧面、结论各异的评价,我最后总结时给学生提供出五种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即历史条件分析法、全面分析评价法、阶级分析评价法、一分为二评价法和发展观点评价法。并结合学生论文评述中或多或少已运用到的一些此类评价方法,深入浅出地给予讲解、引导。

        (七)根据论文水平评定分数,记录作为历史学科成绩的一部分。评定分数的原则不以其观点必须符合课本上的要求和正统观点为准则,而以是否思路清晰、富于条理、观点鲜明、论述合理、史论结合及语言准确、流畅等作为标准,总分40分,分成三个等级评判。

        从两课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昂,进行了较为认真充裕的准备,写出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观点鲜明,论述充分,并不乏个性色彩。如对拿破仑评价,有的责其为一代奸雄,有的指其为军事天才,并非-天赋很强的悲剧英雄,有的揭示其成败根源——为野心而战,有的从兵法上评论其为西方优秀人才但逊色于东方之孙子,有的从个性上对拿破仑进行剖析,欣赏其野心、军事才能和忍耐品质,还有的认为其称帝具有必然性,而军事征服为欧洲发展动力等等。在对二战评述中,既有人物论如丘吉尔、巴顿、希特勒、罗斯福、隆美尔等,又有事件论如偷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也有探讨二战起因、二战政策、二战胜利原因、二战教训等,还有二战中犹太人问题、细菌战、军事战法及侵略论、利益论等-话题。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显示出学生们的思考与认识,思想的火花五彩斑斓,令人刮目相看。在交流会上,则高潮迭起,情绪热烈。通过这些讨论课,学生们在以后历史课上的参与性和积极思考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二、作用

        (一)从历史学习知识性来看,这种课老师的讲授虽然较少,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查找资料、接触影视作品等渠道,多方面、多层次拓展了其知识面,比老师的单纯讲解更丰富地认识了此段历史,开阔了眼界;再通过专题选项、撰写论文,对某方面、某段历史又有了更深刻、透彻的了解与认识;最后经过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传递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观点与认识,知识在交流与融汇,学生的视野被更广阔地打开。

        (二)由于此类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认识与见解,就很自然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激发起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较大程度上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尤其对常规型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也起了带动与促进作用。

        (三)直接锻炼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独立思考历史与社会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单从历史学科上看,当学生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独立地思考其面临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时,他就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运用历史评价的法则来自主地阐释现实,从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合理性。由此,学生感知历史、鉴知今天和展望未来的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也孕育其中了吗?而这也是一种拓宽了的学习能力,可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会终身收益。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按论文质量进行一定的成绩评定,并计入历史总成绩中,是对学生成绩评定的一种较合理的方法。它减轻了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去除了一考定终身的不合理的模式,也避免了固定模式的试题对学生学习成绩考察的不合理性,使学习较能真正地回到其本身的含义,也使学生有一种较宽松的心境,真心投入学习,领略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注意事项

        (一)此类课应在运作过程中注意“四有”,即有目的、有准备、有目标、有结果。比如“有准备”,从教师来讲,先作好选题工作,选择具有代表性、学生兴趣较大、便于引发广泛性讨论的人与事,再向学生讲述一定的基本知识,同时为之撰写论文、引发讨论提供一定的素材与线索,使学生便于收集材料,提出观点,引发思考;比如“有目标”,达到学生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拓宽思路,思考、认识历史与现实的社会问题,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结果”,对学生的论文、讨论要有总结、有阐述、有成绩评定。

        (二)讨论与论文评定中奉行尊重学生个性思维,发展个性,同时不放弃科学理论引导的原则。不要求学生绝对依照公论,只要其言之有据、论之有理即可,考查重点不是看学生是否罗列大量史实及现成结论,而要看学生表现出来的分析能力与独特思维视角,不提供惟一正确的答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多种结论存在,但并非没有方向性,学生毕竟处于思考与认识的发展阶段,科学的指导绝不能放弃,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评判依据。

        (三)实施此类课要戒多、戒滥、戒随意性。毕竟学生还有大量其他课业负担,多、滥则加重其负担,引起学生抵触,也不易保证质量。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忽视,再者教学时间也不允许,影响其他内容的教学。

        (四)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广度和难度,要求教师要大量掌握相关知识,了解不同观点,灵活、迅速地汲取最新信息并加以正确分析等,还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抓时代脉搏,作一位新时期的高素质历史教育工作者。

        四、实施的可行性

        (一)在没有高考压力的高一、高二年级,相对教学任务不重,时间安排较为充裕。

        (二)高中学生由于知识面的拓宽及在思维的广泛性、独立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方面的提高,已不满足于掌握简单、零碎的历史事件、概念,而要求更多地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历史的内在本质与发展的趋向,其对事物已初步具有自己独立且理性的见解,一般能言之有理、论之成文。

        (三)初中历史教学已为之在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了解与掌握上打下基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相关认识,已有可能进一步对专题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且讨论、交流、引导的方式更易激起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带动同学的参与热情。

        (四)高中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正确指点,定会有所作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