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史料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突破误区,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 对世界近代史有关教学问题的反思
  • “大文科”才是方向——谈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
  • 如何运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
  • 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
  • 高中历史专题论文讨论课初探
  • “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中学历史电教课教学设计
  • 最新热门    
     
    高一历史的心悦性与心智性的培养

    选用上和出示材料的方式上下工夫。

        第一:遵循研究性性学习的四个特点选择直观的趣味性的情景设计。这里就要用上多媒体,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用光、声、色全方位的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吸引学生兴趣还有可以安排很大的知识的密度。比如:讲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不照课本上,上来就从国际、国内的-经济入手,大段的文字叙述搞的学生云里雾里。而是先出示大量的图片: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的一组图片;在出示我们清政府这时期反映自给自足状况的:家庭手工业、吸食鸦片的烟馆、还有沿海的小木船等。分别反映-、经济、军事内容配合书中文字资料,把抽象的知识给它形象化。学生在观察图片时,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怎么进行观察图片,应注意什么?怎么从图片中来分析出内在的思想内涵。在放图片的同时,配上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做为主题曲。这样全班同学想让他们不跟我们的思维走都是不可能的!然后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了什么?其结果会怎么样?这样环环相扣,就把鸦片战争的必然性给讲出来了,从而也揭示出一个规律性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把表象的知识进行思维上的升华,进行理性的思索,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在这里,要同学把看到的讲出来,讲不出来进行同学间的讨论或教师进行点播。训练他们语言表述能力和暴露他们看问题存在的缺陷。同学回答完后,让他们打开课本,仔细阅读,印证一下他们分析的结论是否正确。回答正确的同学看到课本后相当高兴,觉得自己了不得,教师在激励他们,适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就有足够的有了信心。不全面的同学也清楚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发现问题,促使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

        第二,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要让知识活起来。昨天的某些历史现象,今天继续存在着,或对今天仍然产生着影响,探本求源,梳理发展脉络,强化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表现动态的连续性和层次性,达到考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目的。让他们知道学的知识有什么用途。让这些必要的知识变成有用的知识伴随终身。只有让知识活起来学生才感兴趣。这样选择材料就要从实际生活的热点,焦点入手,根据建构理论,引导他们将知识重新组合。即心智上得到升华。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我出示了这则资料:题目《圣人真面目》2000年10月1日,罗马教廷把所谓在 “中国致命”的120名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的教徒册封为“圣人”其中作为近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有33人,梵蒂冈此次宣封的所谓“圣人”有个叫马赖的人。中国人对他记忆忧新,他就是著名的“西林教案”的主角。通过你了解的历史知识,你认为他是“圣人”还是罪人?外国传教士的活动与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是什么关系?梵蒂冈封圣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查询,你看一下这事件的结果如何?

        课堂是学生常规性学习的主要空间,其特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只有彼此之间互动起来,思维才能进行碰撞,灵感才能迸发,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在常规历史课堂中,通过探究史证验证结论。学生学会理清层次、结块织网。最终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就能独立行走了,进入课题类的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提炼信息,验证结论。当然仍然是为在心悦中升华心智性能力的培养。

        二、课外课题类研究性学中的心悦性与心智性培养:

        这类究性学习学习的方式多用于一章结束或一单元结束后。它是以历史学科领域内的某些特定问题作为专题,在开放的环境里,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研究题目可以来源与教材内部还可以来源与教材外部。历史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这类研究时要涉及地理、哲学等其它学科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而进行的。因此这类课题一般都是在周末或者是假期里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己选好组,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史料,然后拿出一节课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中以答辩课的方式最好。教师在选择内容山仍然遵循这原则。同学就是专家!进行问题提问。

        例如:第一章前四节学完后留三个研究性题目

        1、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战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却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正当的应有的国际和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此人说的话要说明什么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对此人观点进行评价。
         
        2、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使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评述此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和资料:"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未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致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矧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富商大贾,历次亏折,裹足不前......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田于硗确,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研究下列问题:

        (1):这种现象出现在什么地区;大约出现在什么时间,这里的农民为什么争相种茶?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今天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方面)
          
        再这节课的成果汇报中学生相当的踊跃。这样,几个月后学生自己就可以很舒畅的自学了,为他将来独立学史铺好了路。也为他们把此学法融为其它学科提供了条件。
           
        总之,高一年级是学生身心成长的转折点,思维活跃,是个思辩的年龄,历史本身又是思辩性及强的学科,打好基础致关重要,特别是对于理科学生,是他们中学阶段系统学习历史的最后一年,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学法上的指导。良好学习方式的指导、人生价值,情感的体验,给他们一种历史的使命感。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参考资料: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八期
    《历史教学》2003年第九期
    《 21世纪文科高等教材中国历史 》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