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教案资料
  • 驳《“说课”四弊》 ——与周红阳同志商榷
  • 浅析一堂历史课完整的备课要求和规范
  • 中学历史“三诱”教学模式构想
  • 浅议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CAI技术
  •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
  •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唱反调
  • 教室外的风景
  • 让思维在碰撞中闪光--谈辩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教师要有“钥匙”功能
  • 最新热门    
     
    从《工业革命》设计谈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的时空,实现历史教学的个性化学习

    历史知识纵贯古今,横揽中外,它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层面和领域,包括-、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事件,都不是独立的,既有自身的前后相承关系,又与同时期的其它诸事件有着内在的联系。历史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难点。

    运用网络CAI多媒体软件以及通过师生之间的密切通信,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的结构,揭示各历史知识板块的联系,组成历史知识的长链。网络历史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有较大的自由度,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学习,为绝大部分已工作了的学生,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学习机会。良好的网络CAI多媒体软件有助于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对于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大的历史内容,将其制成网络CAI多媒体课件,有机地排列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可以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将完整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制作网络CAI课件,即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特定的反应,如此反复直到学生学会为止。对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通信的方式解决。这样,无疑实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历史教学。

    3. 利用网络良好的交互性,进行讨论交流,以协作的方式学习历史

    网络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充分。基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方式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将学习风格和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协作学习小组,一般为5-6人,围绕着同一问题的解决而学习。这一切都可以利用网上电子布告牌系统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电子邮件Email、视频会议CCS、网络讲座、网络辅导与答疑等信息技术实现。网络环境降低了通常的社会限制,学生容易克服畏惧羞涩心理,使用Email、BBS,放慢了交流节奏,避免了外界的干扰,便于学生自由发表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并能与其他学习者随时进行交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吸纳其他人的可取之处,对有疑义的地方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采用竞争、协同、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交互合作和沟通,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对同一问题得出更为全面、科学的认识。

    4. 通过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探索式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学习要比教师“口耳相授”更有效,思维的训练更加深刻。探索式学习分问题分析-信息收集—综合—抽象提炼-反思阶段。辅导教师在不进行任何教学的情况下,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个人独立探索,也可以小组合作。学生在他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围绕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收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同时,可自然地掌握网络教学技术,如信息搜集工具(光盘、在线专业数据库、搜索引擎等)的使用方法、计算机建模方法、数据处理如最优化的编程方法智能模拟等等。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更熟练的信息处理者。教师应注意在一个具体的研究项目中避免出现过多的新技术,否则会导致学生有限的心理资源从研究主题分散。经过一段信息收集的自主学习阶段之后,学生(回到学习小组)利用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重新对问题作出评估。通过应用新知识,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得到巩固与应用,产生广泛的联结,从而牢固地建构起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为了提炼和升华,他们需要讨论其它相关的相似问题或不相似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作相互的对等评价或自我评价,由辅导教师作一些关键点评,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二、网络环境下的《工业革命》的教学设计

    下面以“简明世界史”中的《工业革命》一章节为例,说明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教学设计。

    1.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使用自制的《工业革命》课件(事先制成放在网上),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肖像和机器工具,如瓦特、史蒂芬逊以及蒸汽机、火车机头、早期的汽船等,使学生对这一时期有感性认识,激发其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动力。

    2. 确定目标与主题

    教师根据这一章节的内容特点,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主要问题:工业革命,就是用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1)了解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成果。

    (2)掌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试比较研究美、法、德国等其它国家工业革命的特点。

    (3)掌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搜集资料、自主探索

    明确了本章节的学习要点,学生就可以对所要调研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为防止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迷航”和“认知超载”,教师应设计导航管理系统,将“工业革命”的多媒体课件放在网上同相关的网页和网站建好链接。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要提供引导和帮助,给学生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例如“请查阅http//hk.geocities.com/history/,它对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有全面的介绍”,“请查阅‘历史天地’http//www.pep.com.cn/lishi/xueshu的‘工业革命史研究概述’一文,有解释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几种观点”等。起初的引导、帮助可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介绍他们学习优秀的英文网站,如“http//members.aol.com/mhirotsu/essay.htm”有珍妮机、蒸汽机等机器图片,如“http//65.107.211.206/victorian/history”,对工业革命时代的童工和女工劳动时间条件等有大量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对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还可进一步介绍“全球通史”的工业革命(http//www.sinoschool.net/jdx/history)的“全球影响”,以及汤普逊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等书籍。

    4. 网上协作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回到学习小组协商讨论交流。教师要考虑稍高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通过提问来引导组织学生的整个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阅读他人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觉和现有知识质疑,参照他人的学习过程来完善自己,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看到问题的不同解决途径,开阔视野。

    5. 网上小结

    协作讨论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结。 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的电子文稿,亦可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化的交流报告,后附有教师的评价和点评。

    这种学习模式既有个人的自主学习,又有小组的研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要学会如何获取、分析、加工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进行历史课题研究,如何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深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决好教学资源问题,一方面要求国家、高校、学科教师大力开发教学资源。首先,我国已有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每年出版图书11万种,期刊近8000种,可把其中有权威的、有影响的图书期刊电子化,组建若干个国家级大型电子数据库。其次,教育部和有关高校已组织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专家队伍,45所试点网络高校开发了包括历史在内的近300门课程和一批课件库、优秀教案库、专家论坛、网上模拟图书馆等。再次,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学科内容的难点、重点,自主制作适合教学急需的课件、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库,以帮助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建构。

    另一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的教学资源。通过与优秀的历史网站链接或镜像,更快地收集、利用、更新信息资源,直接实现资源共享。“中学历史在线”“中国历史网”、“中华万年网”、“历史回廊”“历史纵横网”、“中国历史在线”等都是综合性的历史网站,内容丰富,提供了系统的尤其是中国历史知识的整体框架。而且有各种多媒体网络课件、留声机、-等内嵌其中,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个性丰富的“铜雀夕照”、“史海泛舟”、“第三只眼看历史”等网站,以及作为研究界窗口的“历史频道”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2.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网络历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应是大量的历史信息的灌输者,而应靠自己的学识经验和对学科的宏观把握,引导学生将局部的分散的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将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构成雄伟的知识大厦。教师在历史网络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对历史学科有宏观的把握和学科前沿学术动态的深刻洞察,而且要熟悉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信息技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